不过这事真的是胤禩做的?我不想去查。反正他注定了要失势,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康熙承认了胤礽的废而复立是其出无奈之举,败招败招!尔后,说出了更绝情的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有时候真有点替胤禩悲哀,不过,也怪他平时太过显山露水。朝臣的拥护是他最大的败笔。
又过了些日子,这件事情也过去了,过年时,趁着送东西顺便去看望了下八阿哥,真的可以用骨瘦如柴来形容了,这段时间,羸弱的不少。看来生病之事不假啊。
静下心来,和胤禩聊了聊,平淡的对话,没有任何功利,俩人都闭口不提朝堂之上的事情,看的出他这次是真的没有了野心,是真的伤心了吧。对他来说母亲是最重要的吧,自己最重要的亲人,被自己的父亲说成那样,谁能不伤心呢?即使和父亲的感情并不好,也会伤心吧。毕竟血浓于水。
临走时见了九阿哥和十阿哥,老九老十对八阿哥的兄弟之情不亚于老四和十三吧。风光时谁也不知道,但如今落败之后,他们的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我看向老八,淡淡的说了一句:“你即使失去了一切,也还是有着需要珍惜的东西,为了这些,你也应该振作起来不是么?不为别的,只是不让你最后重要的东西消失掉。不要等到失去后再去缅怀。教训一次就够,不是么?”我想这番话即使从前的他多么的不屑,如今也必定会明白其中真意吧。
看着他眼中的感激,和面对老九老十时的那丝温柔,以前的他,即使温柔却从不入心,如今的那丝温柔才真正算得上是心底感情的抒发吧。用失去的虚假,换回如今的真实,究竟是值还是不值?谁又说得清呢?他终会想通吧。即使不甘却也不得不认命呢。
想到四阿哥,他会不会有一天后悔如今的选择?为了那明晃晃的椅子,放弃了最为珍贵的东西?或者他从始至终都从未失去过?至少他懂得珍惜与十三的情,这是不是就够了?
想到前世的自己,为了报仇,努力的争取着自己在义父心中的位置,争得所有人的认同,奋斗了那么多年,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最傻的仍然是自己吧,即使到了死也还是不甘的,可如今的自己,在看过他们的争斗之后,看到胤禩的下场,是否可以再次心平气和的去面对义父?忘记对他的恨,放弃对他的报复?我真的不知道了,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已经死了不是么?而我也回不去了,那恨即使仍然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摇了摇头,心里莫名的悲伤,悲伤地是自己,还是。。。我去了青楼,看到了凌,自己的脆弱只有在他面前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展现,或许是因为,他是唯一看过自己脆弱的人吧。也是唯一能给我温暖的人。也是因为他从来不会问我为什么。
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掉了他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好在他还是有些家底的,而老九也是很有钱的,生活也还并不难过。康熙对胤禩的责罚才告一段落。哎。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