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应家、塞北苑家每五年一次的西山决斗是近年来江湖中一大奇观。
这件事要从四十年前说起。
四十年前以剑术名动江湖的侠士应云声、苑长乐本是义结金兰的兄弟,因为辅佐燕王朱棣登基有功,虽出身绿林却也权贵一时。飞鸟尽良弓藏,二人明白这个道理,天下太平之后双双提出辞官归隐。
朱棣也不勉强,赏了不少金银珠宝,还特意命人制了一块纯金的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剑」,赐给应苑二人中剑术高绝之人。
二人当即出剑比试,苑长乐因为此前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略输一招,应云声于是得了「天下第一剑」的封号。
朱棣用一块金匾再加上言语上的挑拨让十几年的生死兄弟一夜生出隔阂,就算二人归隐,也再无昔时之默契敌万夫之武勇。果不出他所料,应苑二人出了皇城,一个功成名就去了江南,一个心灰意冷远赴塞北,各置了家业,再无甚往来。
之后若干年,虽有人不断挑战「天下第一剑」应云声,但均未获胜,应家的名号在武林中如日中天,苑家却渐不为人知。
苑长乐的剑术造诣其实略胜应云声一筹,但他念及当年应云声曾舍命相救的情分,不愿再挑战「天下第一剑」,家人不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反觉他不思进取,他终日郁郁寡欢,只得借酒浇愁。
又过了七年,旧疾复发,病入膏肓,临终时修书一封,嘱咐他的儿子苑致臻带给应云声。
信中说明事情原委,提及旧时兄弟二人出生入死的情谊,感人肺腑。应云声并非寡义之辈,悔恨交加,痛哭涕零。信的末尾说让他的儿子苑致臻凭真才实学向应云声请教剑法。
应云声知道是为了「天下第一剑」那金字招牌,他守了十几年,早已身心俱疲。这一刻,浮华虚名过眼烟云,他看透了。于是他让长子应天耀替他迎战苑致臻。
应天耀与苑致臻那年都是二十五岁,正当壮年,二人相较也无人非议。应云声却知道天耀自恃甚高、好大喜功,远不如苑致臻十年磨练一剑来的老成稳重,正好借苑致臻措措天耀的锐气,成全亡友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