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阿琅 > 77,不简单的韩明珠

77,不简单的韩明珠

清晨,天边才将将出现一丝晨光。

人们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

城南难民聚集地,瑟瑟发抖的冷风吹挂着破败的屋顶,发出哗哗声响。

没有片瓦遮身的难民靠在墙根有些抱在一处,盖着一件破旧的毯子。

蓬头垢面

这些难民,有些是城中的乞儿,也有一些是城外受了雪灾的百姓。

有马车压在路面上发出的咯吱声,惊醒了难民们。

只见一支长长的车队,马车上都载着东西,用油布遮盖着,车轮印深深,看起来车上的东西很重。

寒风中的难民有些目光呆滞,因为冷,睡的不够,­精­神不足。

城外进来的难民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有些也来自很远的地方。

幸好,城里还能进,不论是乞讨,还是等天亮了,去城里或码头上,找份卖力气的活。

男人们勉强养活一家老小。

大家脸­色­冻的僵硬,搓着手,想着这是哪家的车马,如此气派。

这里又不是出城门的必经之路。

往这边来是做什么呢?

那些车马缓缓而来,在他们不远处的空地上停下。

众人悄悄伸长脖子,望着那不断从马车上下来的人,不知他们要做什么。

只见那些人从车上飞快的下来,然后拿出一些材料,在空地上搭起了棚子。

“他们这是要做什么?”有个穿着补丁加补丁的男子低声的问边上的人。

边上的人同样是蓬头垢面的,“估计是哪家富户来舍粥了……大家有福了……”

棚子搭起来后,很快就有人在里头生起了火,在火上架起巨大的铁锅。

看样子,确实是煮东西的。

人群里,有个穿着破旧鞋子的小女孩轻声问,

“爹爹,我们不用饿肚子了吗?”

他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逃难过来,一路上­干­粮早就吃光了。

后来是靠着啃树皮和草根支撑到上京的。

被询问的男子,不禁紧了紧抱着她的双手,忍不住红了眼眶,“是……”

但愿这些富人能够开眼,真的给他们一顿饱饭吃。

男子抱着小女孩,一步一挪的朝施粥的地方走去。

周围其他的乞儿,难民也纷纷起身,朝着那个方向聚拢过去。

一个管事模样的男子看见人群涌了过来,立刻对边上跟车的小厮道,

“这粥还要一会,让他们先排好队,不排队的不许分粥给他们。”

“是。”

小厮得令后,站在粥棚前,一字排开,等着难民走近,维持秩序,引导他们排队。

“我们是韩丞相府的人,你们一个个排好队,遵守秩序,轮流来,人人都能分到一份粥。”

听到真的是来给他们施粥的,难民和乞儿顿时对韩丞相府的人千恩万谢。

“谢谢丞相大人,大人有大德……”

说起来,这些逃难的几乎都是良民,因为冬日里大雪缺衣少食的,流落在外。

其中也不知多少人会被迫卖身为奴。

真是可怜了!

那管事越众而出,对着这群千恩万谢的难民和乞儿说道,

“这要谢,就要谢我们府上的二姑娘。”

难民们蓬头垢面,同这衣着金贵的管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管事的声音不大,却很有穿透力,在冷风中飘散,所有人都能听到,

“今日施粥,乃是我们丞相府二姑娘和其他许多府上姑娘一起的。”

“是大家一起出钱为大家做的。”

“我们姑娘不求其他,只求这个冬天,大家都能平安地活下来,撑到开春,大家再重归故里。”

管事的这一番话,寻常在上京的乞丐还好,那些千里迢迢逃难来的难民是泪流满面。

别的府上的姑娘名字他们不知道,可韩丞相府的二姑娘,是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这是逃难以来,最先对他们伸出援手的人。

而且还是丞相府的金枝玉叶,这样的担忧,记挂他们。实在是九天仙女下凡,菩萨心肠。

那个被父亲抱在手里的小女孩伸长脖子,四处张望,大大的眼睛眨了眨,

“爹,那个二姑娘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看到。”

“二姑娘是大家闺秀,能想到咱们这些落难的人已经是大慈大悲了,她不会来的……”

男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见远处又来了几辆车。

打头的那辆马车格外的­精­致,更华贵,而从马车上下来的人,让大家更是看直了眼。

哪里来的仙女儿。

那个小女儿也是怔怔地看着马车上下去的女孩们,想着,里面有刚刚那位管事说的二姑娘吗?

见到马车上下来的人,管事的早就迎了上去,

“姑娘,您怎么来了?”

“王伯,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吗?”韩明珠问。

她一边问,一边用怜悯的目光看向眼前的难民。

这些年,她借着紫云社的名头,在上京贵女圈里牵头搞起了施粥之事。

让她每年都有小小的露脸机会。

上京百姓,每每有人提起丞相府的二姑娘,都是要竖起拇指夸一声“仁善”的。

就是上京其他的贵女,名声也好了许多。

许多人家,对她都充满了感激。

捐赠的钱物,也是如流水一般,一年比一年多。

韩明珠听了管事的禀报后,走到大锅前,看了看里面正在翻滚的粥米。

已经散发出阵阵米香。

饥肠辘辘的难民闻到这个味道,都已经快要忍不住了。

队伍朝前推挤了一下。

韩明珠从小厮手里拿过大勺,在大锅里搅了搅。

那些难免见到这样­精­致的贵女竟然亲自给他们熬粥,只好按捺下心里的焦急。

这个韩姑娘真的是个大善人,她的心地真是太善良了。

给他们这帮人一口饭吃。

很快,粥熬好了。

韩明珠放下了勺子。

“粥已经熬好了,大家这就分下去吧。”

“是,姑娘。”

小厮们有条不紊的搬出装着碗筷的篮筐。

这些碗筷也是丞相府的人带出来的。

主要是考虑到难民们手上没有可以转食物的容器。

分到粥的人喝完粥,把碗换回来,放在水桶里过一遍,再用热水烫一烫,下个人可以接着用。

韩明珠亲自将那些熬得半­干­不稀的粥分进碗里,递到排队到自己跟前的人。

寒冷的造成,一碗热粥下肚,立刻让难民们整个人都仿佛活了过来。

连嘴带手的,将碗里的米舔得­干­­干­净净的。

远远地看着新的一批难民又要来了。

韩明珠手里掌着勺子,同其他人一起煮起了新的一锅粥。

这样的情形,落在那些难民里,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众人纷纷的将韩明珠的样子,深深地记刻在心里。

以后回乡了,可以把这件事说给乡亲们听,如果可以,将来一定要给这位韩二姑娘立座生祠。淳安长公主府,阿琅拿着益阳县主给她的,往年每次施粥后,韩明珠抄给大家的账册。

里面记录着施粥用的银钱去向:

木料:五百根

人工:一百人

米粮:三万斤

各种各样的明细,一条条,一列列地记录在账册上。

看上去账目很细,什么时间,什么人,买了多少,一一记录在上面。

各种人工,米粮,所用的银钱也都一一记录清楚。

阿琅点着账册,轻笑一声,

“三万斤……若是灾年倒也罢了,这里不过施粥十日,竟然能用掉三万斤米粮……”

“还有这里,这个木料搭了粥棚,拆完之后,还能继续用的。”

宝珠郡主和益阳县主都是被各自的母亲教导过主持中馈的。

账本也会看一些。

从前韩明珠每年都会给一本账册,不过各位姑娘哪里耐烦一样样的去对账?

“这个米粮的价格……”阿琅顿了下。

宝珠郡主凑过头去看,“……这个米粮的价格怎么了?不对吗?和粮铺的价格相比,还要便宜些。”

燕王回朝后,拘着她在府里,燕王妃趁机把府中的中馈交给宝珠郡主来打理。

倒也让她了解民生疾苦。

阿琅摇摇头,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