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阿琅 > 79,过得很艰难

79,过得很艰难

阿琅心中思量着忠勤伯府和韩丞相的事,辗转发侧,这一晚上都没睡好。

天不亮又醒了。

“郡主,两位表姑娘来了。”

阿琅揉了揉眼睛,看着角落里的沙漏,“这才什么时辰,就来?”

青柠服侍她穿戴整齐,净面漱口,又让底下小丫头去厨房里提朝食。

到了外间,大姑娘明鸾正在观赏阿琅昨夜睡不着时,画的九九消寒图。

明鸢坐在榻上,脚挂在外面晃悠。

明鸾见到阿琅出来,问,“表姐,你喜欢作画?”

阿琅笑了笑,“睡不着,消磨时间用的。”

明鸾没想到这个回答,望望她,又望望那幅画,正准备说什么。

明鸢就笑了,平日里,她在边疆见着的那些姑娘,若是世家小姐们,若是被问这个问题。

她们少不得要说上几句诗词,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顺便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若是那些常年在边关的武将家的姑娘……

她们也不会画这些就是。

她这个表姐,没想到竟然如此的率直,

“姐姐,琅琅姐姐是个实在人,跟我们从前见过的都不一样。”

她笑嘻嘻地看着阿琅,“表姐,你平日里都做些什么?读过哪些书?临得谁的帖子?喜欢什么人的诗词?可曾学琴,喜欢做什么消遣?”

一连串的问题,好像连珠炮一样。

阿琅……

她平日不常在家呆着,从前么,都是扮做少年的模样,跟着父亲到处行走。

读的书么,都是父亲信口背出来的章节,临的字也都是父亲给她的。

她喜爱看书,却不喜爱那些酸不拉几,无病呻吟的诗词。

琴么?她倒是学过好几样,至于­精­通不­精­通……见仁见智。

最喜欢的消遣?当然是和父亲四处行走了,能见识各处的风土人情,能够上山抓野兔,下河摸鱼虾,还没人说她。

可是,她要是照实说,这两姐妹会不会晕过去?

虽说明家常年在边关,又是武将之家,可看明鸾两姐妹,身上没有一点虎气,应该是当做世家小姐来培养的。

她想了想,“我平日就忙着和父亲出门访友,看看景,忙完午饭忙晚饭,得空做些功课。”

这话是真的,外出游历,也是出门访友。

功课么,确实是得空就写。

至于饭食,当然自己动手啊,自己辛苦做的,总是比别人做的要来得香甜。

一个字儿都不假。

明鸢眨了眨眼睛,把口中就要呼出的‘啊’给咽了回去。

忙完午饭忙晚饭,这是要自己动手做吃的了,仆人都没有一个?

她的小眼睛里忽然多了些怜悯,这个姐姐从前流落在外,得多么的艰难啊。

明家姐妹俩注意到阿琅身上一件首饰也没有,全身上下一点金银朱玉都没有。

这个表姐,真是太可怜了。

明鸾年纪要大些,喜怒更不形于­色­,见妹妹这个样子,顿时扯了扯她,又瞪了她一样。

示意妹妹不许无礼。

阿琅见了,笑着摆手,

“从前我家人口简单,常年在外,带着许多人行路一点都不方便,我们也不觉得艰难,反而很开心的。”

从前,她好像是真的过得一点都不艰难。

他们喝得酒,是天下第一酒庄酿制的梨花白,就是宫里都不一定有。

每年都有大半落到父亲的肚子里。

喝得茶叶,都是谷雨前的,什么明前的茶,那些才会上贡。

江叔江婶,看起来平平无奇,就是一对普通的夫­妇­。

可江叔出自药王谷,没有传说中的活死人­肉­白骨的医术,可医术见识要比很多的太医还好。

至于江婶,从南到北的名菜佳肴就没有她不会的。

还有父亲……

一路上,带着她看遍了江湖奇人异事,和人谈经论道。

所以,她从前的日子很忙,很忙,还需要别的什么消遣吗?

母亲在的时候,倒是被她追着学过一些女红针线什么的。

至于母亲难产去世后,不用追,她也学会了。

父亲从前的袍子都是她亲手做的。

不过,因为她这样的态度,倒是让明鸾两姐妹对她刮目相看。

就是皇帝都还有三门穷亲戚呢。

就比如,她们家,舅舅就经常上门哭穷,要么找娘要银子,要么找爹要职务。

他们家又不是开钱庄的,哪里有那么多银子?

还有他爹在军营里,哪里有什么官可以给舅舅他们?

偏偏舅舅家的表姐,恨不能把她们姐妹俩的东西都给刮走,还做出一副目下无尘的假清高模样。

打秋风的人,却长着一副施舍的嘴脸,实在是让人大倒胃口。

倒是阿琅这样的,还真是头一个。

更何况,那是人家从前过的日子。

现在表姐可是靖安侯府的嫡女,如今侯府就是她当家做主呢。

人家也没有因为乍然得了富贵,就趾高气扬的。

一如从前,确实难得。

这一上午,姐妹俩陪着阿琅,也不聊诗词歌赋,而是聊边疆的见闻,又问阿琅都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好玩的。

阿琅从小就跟着顾衡在外头到处跑,于是挑了些地方的风光,美景,随便讲了讲。

还有各处地方的美食有什么,又有什么地方是女子出门­干­活,男子在家看孩子等等

直听得明家两姐妹悠然神往,如痴如醉,不仅朝食在阿琅院子里用了。

就是到了晚间,也还不肯离开。

阿琅说的是口­干­舌燥,这可真是了,不仅上京的姑娘们好收编,就是刚来上京的也好收编。

因为要半宴席,明家这两日都在装扮后院。

蒋舅母也是忙的脚不沾地的,指挥这个,指挥那个,平日里冷清的明家老宅,倒是多了喜庆的意味。

明鸾两姐妹头两天倒也能来找她说说话,到后了两日,就被蒋舅母抓了壮丁。

蒋舅母交了好多事情给两姐妹。

尤其是明鸾,既然亲事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更要学习中馈了。

尤其是这样待客的礼节。

就算将来去了忠勤伯府不是长子媳­妇­,不用管中馈,可自己小院总要管吧!

更何况,上京和边疆又大为不同。

蒋舅母攀了高枝,就怕被人说闲话,卯足了劲的想要让明鸾在这次宴请上一鸣惊人。

只是,偏偏这样,临近宴请的日子,明鸾的心就越发紧张。

阿琅是没被派到什么差事,按照蒋舅母的话来说。

她是明家外孙女,是娇客,哪里需要她做什么差事。

好好的吃喝玩乐就行啦。

阿琅不以为意,正好江叔那边送了许多关于韩家的消息过来。

她也分不出心来去应付关于宴席的事情。

韩家这些年,尤其是韩明珠接手紫云社后,确实大批量的买进过米粮。

不仅糙米,陈米也有。

陈米……

这样的太平年间,陈米大多都被西北的酒作坊收去酿酒用。

韩家如今查到的铺子里,并没有挂名的酒坊。

那么,韩家收那么多的陈米,做什么呢?

酒坊做酒用陈米,虽然并非人人皆知的事情,可是常年出米的那几家是全都知晓的。

也是在酒行里公认的。

只是韩家收的陈米不是一点点,光是有一家米行卖给韩家,就有三千担陈米。

可一家米铺,哪里有那么多的陈米呢?

分明就是把新米也卖了出去。

那韩家打着收陈米的旗号,买走的却并非只有陈米。

更别说糙米了……

几万担的糙米,得要多少人吃?

还年年都是如此……

阿琅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更有种背脊生寒的感觉。

无论是陈米,新米,甚至是糙米,都是大米,能吃饱的。

吃饱了的人,能­干­什么?

行军打仗?

如今,要找到韩家的米仓才行。

找到米仓,就能知道韩家到底买这么多米,昧下那么多银钱粮食,到底所为何。

总不至于,他们买那么多的米粮,囤积粮食,是为与民争利吧!

一切,都得等到江叔他们找到韩家米仓的位置才能下定论。

明家设宴的日子还没到,明家倒是先来了一批客人。

客人是蒋舅母娘家的兄弟。

蒋舅母的父母早就去世,娘家兄弟可以说是蒋舅母照看着长大的。

当年蒋舅母嫁进明家的时候,父母还未亡,也是边疆有名的人家。

蒋舅母更是以爽利的­性­子出名,加之明老大人夫妻俩常年战场奔波,并未有那些门第的想法。

而且,明光庭当时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老实,肯­干­。

蒋舅母和明舅舅可谓是般配的很。

明老大人相中明光庭的也就是因为他人老实,肯­干­。

不为自己老两口着想,也要为明惠雪着想。

到底女儿出嫁,若是有个娘家在背后支撑,夫家也不至于欺负的太狠。

而且,老太太明显是不喜欢明惠雪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