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秀杰记得,通过哨卡时,两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名为检查,实为搜刮,武器、粮食一律不予放过。
再往前走,见到许多露天而卧的难民。“听大家说,前面没路了。也不能回城去,因为国民党要打枪。”沙秀杰一家与邻居王家在道旁的一个破楼茬子里安顿下来,他们只有一个心思:找东西吃,活下去。
关于这条马路的景象,沙秀杰的描述,实在惊悚:被困第3天,邻居“王叔”和他的孩子就饿死了;许多苍蝇飞不动,因为肚子肥得宽过了翅膀;第10天,三弟说句“那我就不等了”,当晚饿死,那晚破楼茬子里死了30多个人;路边凡是能入口的东西,被一扫而光……
这样,坚持了14天。
此刻的城内,1斤高粱米的价格从3月时的1000元东北流通券,涨至每斤3亿元。更残酷的事实是,解放前夕,粮食已有价无市。
“共产党救了我们”
饿了很长时间后,先喝粥,一定先喝粥。这是沙秀杰经历那场生死磨难之后的经验。
第14天,这条马路的上空出现两架飞机。“飞得很低,马路上响起微弱的救命声,还有伸向空中的枯手。”多年后,沙秀杰分析,这是我军飞机。“共产党发现了我们。”
飞机消失后不久,难民队伍的前方开始移动。沙秀杰的母亲站起来时,肿如枕头的脚面“爆炸”,流出黄水。见到共产党就能活!在此信念支撑下,一家人跟着难民队伍缓行。
走了不知多久,沙秀杰看到了解放军。“解放军战士没带枪,是来接我们的。难民队伍中有人喊,乡亲们,别着急,我们解放了!共产党万岁!”沙秀杰说,那是她第一次听到“共产党万岁”。“大家高兴得哭了,再也不用挨饿了。”
战士们将沙秀杰等难民,引至为难民搭建的粥棚。“要先喝粥,刚开始救济难民时,有人饿了许多天吃干饭,被撑死了。”书包 网 想看书来
长春哨卡的故事(3)
资料载,随着围城战争的发展,8月中旬后,我军有令如下:在我警戒线附近,因蒋匪之抢掠驱逐与强制疏散而奄奄待毙之饥民很多……必须加以救济……
晚年读大学
1950年,沙秀杰回到长春市。如今,她的儿子在外企工作,儿媳是医生,女儿在国外工作,她和念高三的孙子住在一间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我还念了8年老年大学,读诗文班,也发表了一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