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林家这一次是很有信心的。林海自己也一心要做个好榜样,激励自己的弟弟们。林家虽说这些年出了点风头,可还是给人一种浮躁之感,关键就是虽号称香之家,却只有林讯一人是科考出身。有点名不符实之感。
再加上为皇家种植雪山紫米和酿制灵酒之事渐渐传扬开来,使得林家又有了幸进之臣的传言。这些都是林海的负担。一心想要重塑林家清誉。
在林家宗长家过了一个孤独的新年之后,林海便开始了他将近两年的考试之路。
说到这次新年,米米为了这个不在身边的儿子,收拾了整整两大船的东西送到苏州,每家每户都送上了年礼,就连孤寡之家也没有遗漏。完全按照户头来算。抛费了整整两万两白银。每一份都标上了签子。人口,贫富,出身,门户,面面俱到,可见是费尽了心思。因为林海只带了两个小厮平安吉祥,米米又收拾了两大箱的衣裳,要不是怕他一人在外身上配饰太好让贼人惦记,恐怕就要把林海住处-晨曦园里的东西都给收拾空了送去。
不说收到年礼的人家如何感慨米米的周到,对林海愈加亲近。但是林海看着这些,就是心中酸涩不已,为米米的慈母之心感动。更是加紧用功。
到了二月,县试开考,这是最简单的考试,基本是考些基本功,不外乎是些四五经上的主事,外带一片小文。林海看了一眼,随手就答了。县令原本就知道,今次有京城忠义伯家的嫡长子回乡考试,便多注意了几分,如今一看林海的气度年龄,心里更是有了计较,度步到了林海边上,仔细一看,不禁赞叹出声:
“好字,嗯,好,好。”
说罢,幸喜的看了一眼林海,随手抽走了林海答完的卷子。走到座位上,细细看来。其他学子见已有人交卷,便有些着急。只有几个和林海交好的知道,林海向来手快,不以为意。自顾作答。待交了卷,彼此相视一笑,相继走了出去。
县试出榜很是快捷,第二天,县学门口就张了榜,林海赫然排在第一名。听着周围的恭贺声,林海依然是那一派的温润样子。风度翩翩。若是熟悉他的人见了才能知道他的激动。那抱拳行礼的手青筋毕露,显然是极力遮掩颤动的样子。
就是那两个小厮也是一派有礼的样子,只是嘴上都点哆嗦。看的众人感慨不已。到底是世家风范,瞧瞧,就是个下人也是这样的有礼,稳重。
其实是他们不知道啊!家里的小子没有一个是让人省心的,只不过米米从小就教过,无论在家怎么折腾,到了外面规矩,礼仪都要到位,万不可丢了家里的脸面名声,所以这些小子只要一见了外人,条件反射就是一派温润有礼,风度翩翩,气度谨然的样子,得到了一大片的赞誉。谁个不夸林家哥儿的世家子风范?
就是家里的下人也是常年受到影响。要知道林家那简直就是酱油党的集中营。谁家出点笑话,林家立马看戏的主,常年看着人家家里的笑话,自己就更是注意,怕哪天反过来让别人看了笑话,特别是礼仪规矩上更是注意,其他的事情要是出了岔子可能还有理可循,但是要是规矩上出了错,那可就是家教的问题了。这是万万不能丢脸的。
林家的族人这次有不少都过了县试。几乎都不落空,这让宗长很是高兴。这次林海来的时候,鉴于当初林讯的观察,知道林家族里倒是不少,可是应试的范文却是有所不足。所以特意从京城带来了好些。也算是尽一份力。
其实这是最简单的考核了。只要是认真读的总能过的去。就算是倒霉遇到生僻的题,第二次总不会继续倒霉。只是这次运气太好了些。让林家来了个满堂红。
林家宗长一边让人去各家报喜,一边派人打扫宗祠,祖坟,祭祖。好吧,和林老太爷一样来了一个青烟阵阵,看到这个阵势,林海和两个小厮都有些无语。深刻的认识到一个祖宗还是很有讲究的,都喜欢这样表达心情激动。
不说京城收到消息如何的大喜过望,也不去说林老太爷在祠堂上演的同样的青烟戏码,这里林海还没有收拾好心情,不到一个月,马上就是府试。
也是一天就完的考试,不过,这次是由知府主持,考试难度也上升了一级,多了贴诗一首。
不过对于一心想考进士的学子来说,相对也算简单。顺顺利利的考完后,林海出了考场,就回到宿地狠睡了一场。
以至于第二天大家来恭贺他又一次夺得第一时,他还刚睡醒,一脸茫然,看的众人一阵的大笑。好不容易看到他表现出温润以外的表情,让大家很是打趣了一番。
三年两场的院试,前一场在启明三年开考,6月县试隔三个月9月考府试,再隔二月11月考院试,而这一场就像是加时赛,要赶在8月的乡试之前结束。
这其实也是林海这一次赶上了,原本也是要参照前一次在去年6月开始考县试, 9月府试,11月的院试,还能留9个月休整,再到8月乡试,可是偏偏启明三年江南有个考生在2月会试的时候被查出替考,于是开始查访,这一查,就查到了乡试卷子,发现笔记和会试中一样,不用说,乡试也是替考,再往下查,这就到了院试,还是替考。接着查到了府试,县试,这么一来原本的考试就往后拖延了,只等来了新的学正才能开考。
好在除了乡会殿这三试轻易不改动时间,这考秀才的大家都习惯了变动,只要保证了三年两试的规矩,也没有人多嘴。
林海在京城下定决心考试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林家族人的消息说考试延后了。具体时间未定,最早年底。于是林海才能赶上这一次,不然6月考试时他还在家过12岁生日呢。那里赶得及。
这一次最后是2月开始县试,3月府试,四月院试,每次相隔一月。虽说每次只考一天,可也让这些学子很是紧张了一番。不说复习了但是从县城考完赶到府城,再从府城赶到省城,这路上也要好些时候,还要怕赶不上报名。
最后还是省里的学政看着实在不行,就组织学子们集结,后由各府衙派人手专门护送。
言归正传,等林海等人呼啦啦到了省府金陵,吉祥先一步带路,招呼着林家的各位学子跟着走。七拐八拐的带着到了一座三进的宅子。
“大爷,就是这里。”
林海立马对着身边一同来考试的林家族人说道:
“这里是我父亲南下办事时的住处,你们随我一起住吧!,我们这一届才6个,人不多,等到8月乡试时,族里这次参加的人也会住在这里,我已和宗长说过了,大家不必拘束。”
这话很是贴心。每次到了考试的时候,那些栈都是人满为患,这一次能提前打点好住处,实在是一件喜事。毕竟这次考试实在是急了些。大家能少了找住处的时间也好多温习些功课。
刚才看到将招呼,就觉得怕是早有准备,如今一看,这宅子怕有二十多间,大家每人一间绰绰有余,心里也很是高兴。
“多些海叔叔公。”
好吧,称呼有点膈应,不过林海习惯了,点了点头,很有些长辈派头的分了房间,然后又让看宅子的下人送了热水饭食到各人的屋子。并吩咐正是温习的时候,还是都在自己屋里用吧!省得影响了学业。一时应和声不断。
等到好不容易恢复了精神,院试也开始了,这一次要做大小两篇文章,没有写功底怕是有些吃力。
还好林海自小就吃了七窍玲珑丹,读上很是勤奋,还时不时的向那些皇子的先生请教。学问功底扎实。又一次无惊无险的的了第一。
这一次可是成了小三元了!林家人都是与有荣焉。平安更是安排了下人仆从快马往京城送信。林海也第一次笑的眯了眼。信心十足的准备8月的乡试。
不过立马就有人来找了。你们猜猜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林海在苏州日子过得很是精彩,除了读就是文会,渐渐的名声也传扬开来,不时有学子上门,有的是真心探讨学问,有的则是前来挑衅。林海总是笑眯眯的接待,不温不火的应对。笑话,人家从小都是和皇孙一起长大的,这些,小场面。
林海每每看到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就会在心里翻白眼。虽说文章天成,可是什么人写什么文章,就他们这样的心胸见识能写出什么来!便是让他们侥幸中了秀才,最后怕也与皇榜无缘。
林海到苏州时正是启明四年下半年,这是为了能有点时间和前一次的秀才学习考试经验。三年两次的秀才考试,正好第二年启明五年开春就有一次,考完后到8月就是乡试,到第三年二月的会试,四月的殿试,要是顺利能在两年内考完,这都是最快的速度了。要是林海真的能顺利考中,那可就是14岁的进士了。
当然林家这一次是很有信心的。林海自己也一心要做个好榜样,激励自己的弟弟们。林家虽说这些年出了点风头,可还是给人一种浮躁之感,关键就是虽号称香之家,却只有林讯一人是科考出身。有点名不符实之感。
再加上为皇家种植雪山紫米和酿制灵酒之事渐渐传扬开来,使得林家又有了幸进之臣的传言。这些都是林海的负担。一心想要重塑林家清誉。
在林家宗长家过了一个孤独的新年之后,林海便开始了他将近两年的考试之路。
说到这次新年,米米为了这个不在身边的儿子,收拾了整整两大船的东西送到苏州,每家每户都送上了年礼,就连孤寡之家也没有遗漏。完全按照户头来算。抛费了整整两万两白银。每一份都标上了签子。人口,贫富,出身,门户,面面俱到,可见是费尽了心思。因为林海只带了两个小厮平安吉祥,米米又收拾了两大箱的衣裳,要不是怕他一人在外身上配饰太好让贼人惦记,恐怕就要把林海住处-晨曦园里的东西都给收拾空了送去。
不说收到年礼的人家如何感慨米米的周到,对林海愈加亲近。但是林海看着这些,就是心中酸涩不已,为米米的慈母之心感动。更是加紧用功。
到了二月,县试开考,这是最简单的考试,基本是考些基本功,不外乎是些四五经上的主事,外带一片小文。林海看了一眼,随手就答了。县令原本就知道,今次有京城忠义伯家的嫡长子回乡考试,便多注意了几分,如今一看林海的气度年龄,心里更是有了计较,度步到了林海边上,仔细一看,不禁赞叹出声:
“好字,嗯,好,好。”
说罢,幸喜的看了一眼林海,随手抽走了林海答完的卷子。走到座位上,细细看来。其他学子见已有人交卷,便有些着急。只有几个和林海交好的知道,林海向来手快,不以为意。自顾作答。待交了卷,彼此相视一笑,相继走了出去。
县试出榜很是快捷,第二天,县学门口就张了榜,林海赫然排在第一名。听着周围的恭贺声,林海依然是那一派的温润样子。风度翩翩。若是熟悉他的人见了才能知道他的激动。那抱拳行礼的手青筋毕露,显然是极力遮掩颤动的样子。
就是那两个小厮也是一派有礼的样子,只是嘴上都点哆嗦。看的众人感慨不已。到底是世家风范,瞧瞧,就是个下人也是这样的有礼,稳重。
其实是他们不知道啊!家里的小子没有一个是让人省心的,只不过米米从小就教过,无论在家怎么折腾,到了外面规矩,礼仪都要到位,万不可丢了家里的脸面名声,所以这些小子只要一见了外人,条件反射就是一派温润有礼,风度翩翩,气度谨然的样子,得到了一大片的赞誉。谁个不夸林家哥儿的世家子风范?
就是家里的下人也是常年受到影响。要知道林家那简直就是酱油党的集中营。谁家出点笑话,林家立马看戏的主,常年看着人家家里的笑话,自己就更是注意,怕哪天反过来让别人看了笑话,特别是礼仪规矩上更是注意,其他的事情要是出了岔子可能还有理可循,但是要是规矩上出了错,那可就是家教的问题了。这是万万不能丢脸的。
林家的族人这次有不少都过了县试。几乎都不落空,这让宗长很是高兴。这次林海来的时候,鉴于当初林讯的观察,知道林家族里倒是不少,可是应试的范文却是有所不足。所以特意从京城带来了好些。也算是尽一份力。
其实这是最简单的考核了。只要是认真读的总能过的去。就算是倒霉遇到生僻的题,第二次总不会继续倒霉。只是这次运气太好了些。让林家来了个满堂红。
林家宗长一边让人去各家报喜,一边派人打扫宗祠,祖坟,祭祖。好吧,和林老太爷一样来了一个青烟阵阵,看到这个阵势,林海和两个小厮都有些无语。深刻的认识到一个祖宗还是很有讲究的,都喜欢这样表达心情激动。
不说京城收到消息如何的大喜过望,也不去说林老太爷在祠堂上演的同样的青烟戏码,这里林海还没有收拾好心情,不到一个月,马上就是府试。
也是一天就完的考试,不过,这次是由知府主持,考试难度也上升了一级,多了贴诗一首。
不过对于一心想考进士的学子来说,相对也算简单。顺顺利利的考完后,林海出了考场,就回到宿地狠睡了一场。
以至于第二天大家来恭贺他又一次夺得第一时,他还刚睡醒,一脸茫然,看的众人一阵的大笑。好不容易看到他表现出温润以外的表情,让大家很是打趣了一番。
三年两场的院试,前一场在启明三年开考,6月县试隔三个月9月考府试,再隔二月11月考院试,而这一场就像是加时赛,要赶在8月的乡试之前结束。
这其实也是林海这一次赶上了,原本也是要参照前一次在去年6月开始考县试, 9月府试,11月的院试,还能留9个月休整,再到8月乡试,可是偏偏启明三年江南有个考生在2月会试的时候被查出替考,于是开始查访,这一查,就查到了乡试卷子,发现笔记和会试中一样,不用说,乡试也是替考,再往下查,这就到了院试,还是替考。接着查到了府试,县试,这么一来原本的考试就往后拖延了,只等来了新的学正才能开考。
好在除了乡会殿这三试轻易不改动时间,这考秀才的大家都习惯了变动,只要保证了三年两试的规矩,也没有人多嘴。
林海在京城下定决心考试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林家族人的消息说考试延后了。具体时间未定,最早年底。于是林海才能赶上这一次,不然6月考试时他还在家过12岁生日呢。那里赶得及。
这一次最后是2月开始县试,3月府试,四月院试,每次相隔一月。虽说每次只考一天,可也让这些学子很是紧张了一番。不说复习了但是从县城考完赶到府城,再从府城赶到省城,这路上也要好些时候,还要怕赶不上报名。
最后还是省里的学政看着实在不行,就组织学子们集结,后由各府衙派人手专门护送。
言归正传,等林海等人呼啦啦到了省府金陵,吉祥先一步带路,招呼着林家的各位学子跟着走。七拐八拐的带着到了一座三进的宅子。
“大爷,就是这里。”
林海立马对着身边一同来考试的林家族人说道:
“这里是我父亲南下办事时的住处,你们随我一起住吧!,我们这一届才6个,人不多,等到8月乡试时,族里这次参加的人也会住在这里,我已和宗长说过了,大家不必拘束。”
这话很是贴心。每次到了考试的时候,那些栈都是人满为患,这一次能提前打点好住处,实在是一件喜事。毕竟这次考试实在是急了些。大家能少了找住处的时间也好多温习些功课。
刚才看到将招呼,就觉得怕是早有准备,如今一看,这宅子怕有二十多间,大家每人一间绰绰有余,心里也很是高兴。
“多些海叔叔公。”
好吧,称呼有点膈应,不过林海习惯了,点了点头,很有些长辈派头的分了房间,然后又让看宅子的下人送了热水饭食到各人的屋子。并吩咐正是温习的时候,还是都在自己屋里用吧!省得影响了学业。一时应和声不断。
等到好不容易恢复了精神,院试也开始了,这一次要做大小两篇文章,没有写功底怕是有些吃力。
还好林海自小就吃了七窍玲珑丹,读上很是勤奋,还时不时的向那些皇子的先生请教。学问功底扎实。又一次无惊无险的的了第一。
这一次可是成了小三元了!林家人都是与有荣焉。平安更是安排了下人仆从快马往京城送信。林海也第一次笑的眯了眼。信心十足的准备8月的乡试。
不过立马就有人来找了。你们猜猜是谁?
68所谓世家
林海只是听得吉祥说是有人来喊他赴宴,地点不明,身份不明,只留了一句世交,弄得满头雾水,想了半天,也不明所以,不过最后一嘀咕,举得自己反正有身武艺,虽没有父亲功力深厚,不过一般宵小倒也不惧,就应了,整理了衣衫,腰间配了软剑,袖口别上飞针,大大方方的出门了。.
出身牛犊不怕虎,说的就是林海这样的,还好这一次来找他的还真是没有坏心的熟人。
内阁大学士李家的大老爷,正三品的江南道按察使李颂,李家河林家那也是常来常往的人家,林海和他家的小子李幕,李茂都是熟悉的很,常跟着云哥儿李蕴一起在李家玩耍,也是大哥,二哥的喊着的。说是亲如兄弟一点也不为过。
“世伯,怎么是你?”
一进大门门林海就愣了,如今还是刚开春不久,稍显寒冷,可是院子里却零零总总放了不少的花卉。显得很是雅致。一个身穿深灰色精锻长袍的中年男子正在防火缸边喂鱼。
江南多雨,这防火缸多为北方宅子的必备,在这里却是成了养鱼之乐的玩意。倒也不显突兀。
清逸中年男子听得呼声,抬起头,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
“呵呵,怎么不能是我?”
这一句带着丝丝的玩笑,倒是让林海也有点脸红,觉得自己大惊小怪。
“是,是小侄失礼了。世伯近来可好?”
世家礼仪早已可入骨子的林海一边行礼,一边问安。
“不好,你这小子到了伯父的地方也不知道来看看我,要不是看到你中了小三元,恐怕都不知道你这个小子都来考试了呢。”
这一句可是有些调笑的意思了。不过两家亲近,又是长辈,这话倒有些替林海高兴的意思。林海听了也露出了笑脸。
“伯父说笑了,小侄一直都在苏州,这才来的金陵,正准备考试过后拜访呢。”
林海主动走进,并接过了边上小厮递来的鱼食,看了一眼缸里的鱼,嗯,正是锦鲤。红白相间,品种倒是不错。
“嗯,这才差不多。你这一科院试的座师金陵知府崔时崔大人正好是我的同年。明日来找我,我带你去拜会。”
这就是提携了。虽说中了秀才的一般都会上门,不过有人带和没人带是两回事,最起码有人带的会说些考试中的不足之处,让考生下次注意。这也是示恩的手段,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资格被示恩的,还有个值不值得呢!
“是。让世伯费心了。”
林海也是懂这里面的规矩的,原本是想自己递帖子的,忠义伯府的名头还是能用一下的。反正也没有利益冲突,应该能结交一下。这下好了,省了些生硬的味道。
“你小子,来,陪世伯喝一杯,你祖父这次估计又要烧祠堂了。哈哈哈!”
林老太爷你实在是太伟大了,瞧,人家都知道你的一贯作风问题了,把林海给脸红的。
……
“伯建兄这是?记得林家与你家并无姻亲。怎么对此子如此看重?”
烛光摇曳的房里,两个中年正在下棋,其中一个就是下午与林海说笑的李颂。
“虽无姻亲,却也算得上世交。京城林家,厉害着呢。”
放下一字,李颂头也不抬的说道。
“哦?我常年在外,知道的倒是不多,这次能调任金陵,还是你的关照,不然恐怕又是什么偏远之地了。”
原来这个青衣中年就是此任的金陵知府崔时。
“你啊,好好的和那几家教什么劲。”
心中感慨这个同年的倔脾气,要不是得罪了人,就凭他的政绩学问,怎么会到了今年都四十来岁的年纪,才在李家的中调和下升了从四品。他可是当年的榜眼啊!
“这些个世家子弟,有几个好的,纵奴行凶,欺压良民,哼!”
这个知府还是有些嫉恶如仇的意思的。当然也不是傻子,不然也不会年年政绩优良了。对待世家子弟也有自己的一套看人标准。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不好的。就说这个林家吧,这才是真正的世家。你说的那些,不过是近百年才起来的,有些还都是些莽夫出身。”
里颂开始普及世家知识了。当然文人看不惯武人粗鄙也是有的。
“这个林家说来也有数百年的传承。族地就在苏州。你若是有幸去过李家祖院,就能看到满满一个院子的进士牌。”
就这一句就把崔时说愣了。一个院子的进士牌,那是什么底蕴啊!
“一院子?”
“嗯,一院子,据说有近二百八十块。.这也是我有一次看到苏州县志才知道的。林家从未对外宣扬。由此可推论这一族人又有多少举人,多少秀才?林家人丁不算兴旺,据我所知一家能有两三个子嗣就算不错了。可就是这样还能有如此辉煌,可见林家子弟的秉性如何。”
这是李颂到了江南才知道的,也就是这时候开始才下定决心和林家成为世交的,这样的人家再不结交,他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不简单啊!你说的不错,这样的人家才能称之为世家,江卿之家啊!”
崔时也很是感慨,这样的人家比那些成天的宣扬自己富贵的功勋不知道高上多少倍。哼,这才是香传家呢!
随即又有了疑惑:
“可是听说京城林家除了二老爷林讯是进士出身,不是几代没有科举吗?”
“你呀,真是个傻的,当年林家这一支的祖上因开国之功封了靖安侯,你说要是接着几代再科举入仕,皇家会怎么想?有时候太争气也是种错误。”
这就是世家的处事知道,崔时贫寒子弟出身,对这些是没有感悟的。果然这话一出口,崔大人一脸震惊。随后是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开国不久,官员奇缺,正是世家做大之时,怕有功高震主之嫌。”
“是啊,所以林家那一支在京城安享富贵,苏州这里也只有零星几人出仕,以求保全。直至如今,承平日久,世家勋贵宗亲,各有根底,此时林家再次入仕,已经不再令人侧目。反而是一片上进兴旺家族的架势。最起码依着上皇和今上对林家是会多加关照的,就是以后…只要林家不卷入夺嫡之事,只怕三代不愁了。”
李颂也很是羡慕林家如今的兴旺之势,家里几个小子虽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但却不是什么读的料,能考个举人就不错了,看来要想想后路了。也许做个耕读传家也是不错的。总要为子孙后代留点资本啊!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嗨,到底是底蕴深厚的人家,这看的就是远,这开国百年,多少当年的显赫之家如今不知所踪,就是留下的这些,又有多少已经摇摇欲坠,这林家端的是好谋划。目光长远啊!”
崔时读了这么些年,做了那么多年的官,走了那么多的地方,看得多了去了。这时候李颂一点就透。
“不止如此,你可知,林家在京城有一座山,那山顶小半年积雪,林家在那里种植了雪山紫米,有用山上雪水,灵药制成雪云酒,都是滋补良药,常年都有内务府采买。除了他们家,几乎无人种植成功。”
“这,这,这就是你所说的三代无忧?”
“哪里是这些,听说种植之事,林家每年都会提供种子让内务府找人种植,不过是收获太少,但总有一日可以成功的。林家也没有藏私。就他们家那些精明人,怎么会做那样的短浅之事,如今既然占了先机,已是的了天大的好处,若在霸者种子,那就是取祸之道了。主动送出种子,反而让那些得了的人家欠了人情。”
林家的这一手也是林老头示意的,这老狐狸出马还能有错?李颂知道的时候是感慨不已,几家教好的人家那都是林家现任家主林诚亲自送来的。还说了种植之法。就是李家如今也在种植,只是十亩地才得5石,太少了些,不敢多种。想起那紫米的味道,李颂还是口齿留香。继续道:
“关键是当年上皇曾感慨林家教养子弟很有章法,让皇孙们每月与林家子弟相处一二天。多年下来,虽说林家不参与皇子之争,但与各府皇子皇孙关系甚好。”
“按你这么说,林家对诸皇孙还有教导之恩?”
崔时有点傻了,这可是玩大了,天地君亲师,这下子林家果然稳妥了。
“可不是,再说,你再看看这些年的进士名录,有多少林家族子弟中举,又有多少人已经选官,多少人在各州府县任职。不知不觉林家已经起来了!家父曾言,恐怕二十年后,林家就会恢复当年的风光了。而且可能更盛,要知道如今的林家已经文武双修,武举也是一条出路了。”
这一番的展望,让崔时更是无语。心里不禁暗想:什么是世家,恐怕只有这样的人家才能称得上是世家,不倒的世家,怪不得能传承数百年。看史上那些王朝又有几个数百年。能有300年就不错了。等等 ,不对,这样说来,哎呀,厉害啊,这是按照王朝兴替在安排家族处世变化啊!新王朝开国求稳,太平盛世求兴,乱世求隐。这,这,这!崔时偷偷看了一眼李颂,莫不是他们也想到了,所以想跟着林家走?嗯,我是不是也要想想了?反正先交好了再说。
作者有话要说:林海只是听得吉祥说是有人来喊他赴宴,地点不明,身份不明,只留了一句世交,弄得满头雾水,想了半天,也不明所以,不过最后一嘀咕,举得自己反正有身武艺,虽没有父亲功力深厚,不过一般宵小倒也不惧,就应了,整理了衣衫,腰间配了软剑,袖口别上飞针,大大方方的出门了。
出身牛犊不怕虎,说的就是林海这样的,还好这一次来找他的还真是没有坏心的熟人。
内阁大学士李家的大老爷,正三品的江南道按察使李颂,李家河林家那也是常来常往的人家,林海和他家的小子李幕,李茂都是熟悉的很,常跟着云哥儿李蕴一起在李家玩耍,也是大哥,二哥的喊着的。说是亲如兄弟一点也不为过。
“世伯,怎么是你?”
一进大门门林海就愣了,如今还是刚开春不久,稍显寒冷,可是院子里却零零总总放了不少的花卉。显得很是雅致。一个身穿深灰色精锻长袍的中年男子正在防火缸边喂鱼。
江南多雨,这防火缸多为北方宅子的必备,在这里却是成了养鱼之乐的玩意。倒也不显突兀。
清逸中年男子听得呼声,抬起头,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
“呵呵,怎么不能是我?”
这一句带着丝丝的玩笑,倒是让林海也有点脸红,觉得自己大惊小怪。
“是,是小侄失礼了。世伯近来可好?”
世家礼仪早已可入骨子的林海一边行礼,一边问安。
“不好,你这小子到了伯父的地方也不知道来看看我,要不是看到你中了小三元,恐怕都不知道你这个小子都来考试了呢。”
这一句可是有些调笑的意思了。不过两家亲近,又是长辈,这话倒有些替林海高兴的意思。林海听了也露出了笑脸。
“伯父说笑了,小侄一直都在苏州,这才来的金陵,正准备考试过后拜访呢。”
林海主动走进,并接过了边上小厮递来的鱼食,看了一眼缸里的鱼,嗯,正是锦鲤。红白相间,品种倒是不错。
“嗯,这才差不多。你这一科院试的座师金陵知府崔时崔大人正好是我的同年。明日来找我,我带你去拜会。”
这就是提携了。虽说中了秀才的一般都会上门,不过有人带和没人带是两回事,最起码有人带的会说些考试中的不足之处,让考生下次注意。这也是示恩的手段,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资格被示恩的,还有个值不值得呢!
“是。让世伯费心了。”
林海也是懂这里面的规矩的,原本是想自己递帖子的,忠义伯府的名头还是能用一下的。反正也没有利益冲突,应该能结交一下。这下好了,省了些生硬的味道。
“你小子,来,陪世伯喝一杯,你祖父这次估计又要烧祠堂了。哈哈哈!”
林老太爷你实在是太伟大了,瞧,人家都知道你的一贯作风问题了,把林海给脸红的。
……
“伯建兄这是?记得林家与你家并无姻亲。怎么对此子如此看重?”
烛光摇曳的房里,两个中年正在下棋,其中一个就是下午与林海说笑的李颂。
“虽无姻亲,却也算得上世交。京城林家,厉害着呢。”
放下一字,李颂头也不抬的说道。
“哦?我常年在外,知道的倒是不多,这次能调任金陵,还是你的关照,不然恐怕又是什么偏远之地了。”
原来这个青衣中年就是此任的金陵知府崔时。
“你啊,好好的和那几家教什么劲。”
心中感慨这个同年的倔脾气,要不是得罪了人,就凭他的政绩学问,怎么会到了今年都四十来岁的年纪,才在李家的中调和下升了从四品。他可是当年的榜眼啊!
“这些个世家子弟,有几个好的,纵奴行凶,欺压良民,哼!”
这个知府还是有些嫉恶如仇的意思的。当然也不是傻子,不然也不会年年政绩优良了。对待世家子弟也有自己的一套看人标准。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不好的。就说这个林家吧,这才是真正的世家。你说的那些,不过是近百年才起来的,有些还都是些莽夫出身。”
里颂开始普及世家知识了。当然文人看不惯武人粗鄙也是有的。
“这个林家说来也有数百年的传承。族地就在苏州。你若是有幸去过李家祖院,就能看到满满一个院子的进士牌。”
就这一句就把崔时说愣了。一个院子的进士牌,那是什么底蕴啊!
“一院子?”
“嗯,一院子,据说有近二百八十块。这也是我有一次看到苏州县志才知道的。林家从未对外宣扬。由此可推论这一族人又有多少举人,多少秀才?林家人丁不算兴旺,据我所知一家能有两三个子嗣就算不错了。可就是这样还能有如此辉煌,可见林家子弟的秉性如何。”
这是李颂到了江南才知道的,也就是这时候开始才下定决心和林家成为世交的,这样的人家再不结交,他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不简单啊!你说的不错,这样的人家才能称之为世家,江卿之家啊!”
崔时也很是感慨,这样的人家比那些成天的宣扬自己富贵的功勋不知道高上多少倍。哼,这才是香传家呢!
随即又有了疑惑:
“可是听说京城林家除了二老爷林讯是进士出身,不是几代没有科举吗?”
“你呀,真是个傻的,当年林家这一支的祖上因开国之功封了靖安侯,你说要是接着几代再科举入仕,皇家会怎么想?有时候太争气也是种错误。”
这就是世家的处事知道,崔时贫寒子弟出身,对这些是没有感悟的。果然这话一出口,崔大人一脸震惊。随后是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开国不久,官员奇缺,正是世家做大之时,怕有功高震主之嫌。”
“是啊,所以林家那一支在京城安享富贵,苏州这里也只有零星几人出仕,以求保全。直至如今,承平日久,世家勋贵宗亲,各有根底,此时林家再次入仕,已经不再令人侧目。反而是一片上进兴旺家族的架势。最起码依着上皇和今上对林家是会多加关照的,就是以后…只要林家不卷入夺嫡之事,只怕三代不愁了。”
李颂也很是羡慕林家如今的兴旺之势,家里几个小子虽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但却不是什么读的料,能考个举人就不错了,看来要想想后路了。也许做个耕读传家也是不错的。总要为子孙后代留点资本啊!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嗨,到底是底蕴深厚的人家,这看的就是远,这开国百年,多少当年的显赫之家如今不知所踪,就是留下的这些,又有多少已经摇摇欲坠,这林家端的是好谋划。目光长远啊!”
崔时读了这么些年,做了那么多年的官,走了那么多的地方,看得多了去了。这时候李颂一点就透。
“不止如此,你可知,林家在京城有一座山,那山顶小半年积雪,林家在那里种植了雪山紫米,有用山上雪水,灵药制成雪云酒,都是滋补良药,常年都有内务府采买。除了他们家,几乎无人种植成功。”
“这,这,这就是你所说的三代无忧?”
“哪里是这些,听说种植之事,林家每年都会提供种子让内务府找人种植,不过是收获太少,但总有一日可以成功的。林家也没有藏私。就他们家那些精明人,怎么会做那样的短浅之事,如今既然占了先机,已是的了天大的好处,若在霸者种子,那就是取祸之道了。主动送出种子,反而让那些得了的人家欠了人情。”
林家的这一手也是林老头示意的,这老狐狸出马还能有错?李颂知道的时候是感慨不已,几家教好的人家那都是林家现任家主林诚亲自送来的。还说了种植之法。就是李家如今也在种植,只是十亩地才得5石,太少了些,不敢多种。想起那紫米的味道,李颂还是口齿留香。继续道:
“关键是当年上皇曾感慨林家教养子弟很有章法,让皇孙们每月与林家子弟相处一二天。多年下来,虽说林家不参与皇子之争,但与各府皇子皇孙关系甚好。”
“按你这么说,林家对诸皇孙还有教导之恩?”
崔时有点傻了,这可是玩大了,天地君亲师,这下子林家果然稳妥了。
“可不是,再说,你再看看这些年的进士名录,有多少林家族子弟中举,又有多少人已经选官,多少人在各州府县任职。不知不觉林家已经起来了!家父曾言,恐怕二十年后,林家就会恢复当年的风光了。而且可能更盛,要知道如今的林家已经文武双修,武举也是一条出路了。”
这一番的展望,让崔时更是无语。心里不禁暗想:什么是世家,恐怕只有这样的人家才能称得上是世家,不倒的世家,怪不得能传承数百年。看史上那些王朝又有几个数百年。能有300年就不错了。等等 ,不对,这样说来,哎呀,厉害啊,这是按照王朝兴替在安排家族处世变化啊!新王朝开国求稳,太平盛世求兴,乱世求隐。这,这,这!崔时偷偷看了一眼李颂,莫不是他们也想到了,所以想跟着林家走?嗯,我是不是也要想想了?反正先交好了再说。
69十项全能
在李颂带着林海见过崔时之后,林海投入了准备乡试的阶段。崔时是榜眼出身,对于文章,八股等等的应试经验给了林海很多的帮助。虽说在京里的时候也有翰林,学士给他指点,但这一次是特别针对他院试的文章做的辅导。对林海来说更直观一些。也明确了自己的温习方向,对崔时很是感激。
崔时也很满意,他看到了林家兴旺的原因,子弟谦逊,温润有礼,学问深厚,不骄不躁。这才是世家风范啊!
到了5月的时候,林家这次准备参加乡试的人大多都聚集在了这个宅子里了,参考的人员增加到了11个。
追根溯源这也是米米的功劳。当年在雪山紫米开始能种植后,林老太爷就开始每年送些到苏州,最初只说是大雪山来的贡米,滋补养身,给族中老弱养身子。这送礼都是有礼单的,再说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所以即便宗长有心私留也不可能,还要尽量的公平。这可是贡米。谁不想要啊!看着就是稀罕的东西。
于是乎,每年一次的发米也成了宗长,族老们的头疼事。特别是在几次食用之后,它的良好补身效果,让族人惊喜。让不过有一点是族人都认同的,那就是给那些身子羸弱的孩子食用,这才是林家的未来。还有产妇坐月子时可以得一斤养身。
等到自己能种植了,那林老头就更是大方了,一送就是好几石,并说明了种植条件。宗长一看,好吧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但是我们也不能白的你们的东西,每年都搜集些南方特有的东西,或南货或药材等等,不停地往京城送。
几乎每家有点京城不易的的东西都会不自觉的存了,好做回礼。如此一来,两边更是亲近。有时林老头也会送些灵酒,虽只是三等的,不过已经很是不错了。宗长一般都是在祭祖宴会的时候拿出来给大家喝。
这喝酒的都是林家的子弟,特别是有出息的,读的好的,或是为族里做贡献的。这样一来这些人也等于是每年一次得了灵酒的滋养。再加上偶尔的灵米,这些人的身体也渐渐康健起来。
大人健康,那生出的孩子也会健康不少。这些年下来只要是出生的孩子大多都得以存活,林家子嗣不丰的情况也有所改善。这让林家族人都很高兴。
再加上如今的林家几乎每个孩子到了5岁除了上学习文,还要到族学去学习剑法,内功。身体素质蹭蹭的往上长。
就像现在,一大早,天刚蒙蒙亮,一个个都出了房门,手里拿着剑,开始了每日不断的练剑。当看到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剑法《回风拂柳剑》时,大家都会心一笑。林海看着这些族人心里觉得一热,那种远离家人兄弟的孤单,似乎也远去了。这些也是他的家人,虽然辈分不同,囧一下。
每日寅时三点到五点开始练内功,卯时五点到七点练剑,这都是从小到大一直坚持的。这里每一个林家子弟几乎都一样。后院有一片空地,这本就是为练剑准备的。虽说人多了些,有点挤,不过却意外的让这些林家子的心融到了一处。
吉祥平安也是有几下子的,不然林诚也不会让他们随林海出来。看到自家大爷开始练剑了,就转身去了护院随从的地界,开始练习长拳。这是林家奴仆几乎人人都会的,就是娘们也能练上几下。
这下那些跟着苏州林家子来的小厮们傻眼了,怎么说的,这京城叔祖老爷家就是小厮都会功夫,那我们不是落伍了嘛,立马欺上身来缠着要学。
平安吉祥也好说话,这本就是简单的拳脚,没什么可保密的,太太还说允许府里下人教自己家的家人呢。更何况这些要学的还是林家侄少爷们的贴身小厮。
于是很大方的开始了老师生涯。嗯,咱们也有这样的日子,看看,当教习还是很过瘾的。瞧瞧他们的笨样,真是的要知道我们也是有目标的,要做能文能武,十大全能的小厮,文能记账,武能打架。会赶车,能盯梢,懂物价,会砍价,打得了野味,做得了饭。背的出官位,记得住世交。
好吧,这事顺口溜了,但是就这个顺口溜一下子就把其他人给震住了。
“吉祥,你们那个京城的人都这样?”
“那是,我们要走在最前列,做京城最好的小厮,知道不,在京城,咱们林家,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交往的都是王公大臣,怎么能给主子们丢脸?让别人看我们家的笑话?再说,我们家的月钱在京城也是上等的,主子们还定下了奖励的条例。每年都会评选,要是能评上最勤劳奖,就能得10两年底红封,最能干奖,是30两,如果是家生子,一家都表现好,那就是家庭奖,能有一座带厢房的宅子或是50两银子的红封可以自选。最厉害的是贡献奖,那是管事们的,要是为府里节省了合理开支,或是办了什么重要的差事,那可就是两进的宅子或者30亩地,你说这样的好处,我们怎么能不努力?”
众小厮听得目瞪口呆,就是旁边在金陵看宅子的也是满脸的笑容。
“是嘞,我们家在这里看宅子,就是我娘让我们来的,说是主子们说了,为府里去外地办事的,都有另外的补助。我家在这里好好的干上几年,就能存够银子给我家小子娶媳妇了。一个月我们一家4口有5两呢。”
这是作证的。采买家丁兼护院—添福,这个宅子一共也就两房下人,一个老头看门做管家,两个小子跑腿,一个婆子做饭,两个媳妇打扫算账,两个丫头收拾屋子再加上采买家丁兼护院2个,都在内了,不过10个人,平时没主子的时候,也就是收拾收拾后院,安排采买,等京里的管事来核对,运走。外带报告一下这里的行情什么的。哦,对了还有定期看看家里的铺子生意好不好。还是很轻省的。
“哇,这么多!”
惊叹声一阵阵响起,羡慕啊,多好的待遇!
“水根家老爹老娘都在这里,他爹还是这里的管家,他家有7两呢!这有什么好羡慕的,你们也不看看我们家是什么要求,每一个都要认字,会算账,丫头都不例外,就吉祥平安的那个十项全能,几乎是府里每一个人的目标,当然丫头们不一样,那个,丫丫,你来,给这些哥哥们说说。”
添福对着外头一个刚从花厅出来的7岁丫头喊道。
这孩子正拿着快抹布,显然刚擦完,一听爹喊她,立马快步过来,粉色的细布衣裳镶着黄边,很是粉嫩,两个包包头扎着红绳,面目清秀。看着就是个机灵的。看着走路的样子,应该也练过些拳脚,很是爽利。
“爹,什么事?”
“给他们说说你们那个丫鬟十大全能标准。”
“这个呀,简单,就是能绣花,能裁衣,看得懂珠宝,识得了锦缎,记得了账本,理得了库房,做得了膳食,辩得了药材,种的了花木,舞的动飞刀。”
“飞刀?”
这个更是让大家大吃一惊!
“是呀,家里可是有姑娘内眷的,到了外出的时候,万一碰上坏人,怎么能让他们近了内眷的身边三尺,那时候当然要用飞刀啊!”
那个理所当然的样子,让众小厮头皮发麻。可是还有疑问:
“那怎么连什么珠宝啊,药材啊,什么的,懂那么多,这还是丫鬟吗?比人家小姐懂得都多啊!”
“那是,太太说了,咱们家的丫鬟都不能做哪些目光短浅的,要宁为鸡首,不为牛尾,以后都是要嫁出去做正房娘子的,那就要多学些,以后也好相夫教子,争取辅助夫君上进,这些都是以后当家主母用的上的。说不得就能给自己争一个敕命呢!”
小丫头年纪小,说什么嫁人的话也不脸红,不过听得众小厮却是很激动。嗯,多有志气的想法。
“可是,不是说奴仆除籍三代不得科考吗?”
这是林家的小子再问了。这些小子练完了剑却发现自己的小厮不见了,一路寻来,却听到了那小厮丫鬟版的十项全能,很是感兴趣,就默不作声的旁听。只是这一次有点忍不住了才问出声。
一众下人看到了主子,连忙行礼,林海看那个丫鬟很是机灵的样子就说:
“还是你自己说吧!”
“是。”
丫丫行了礼,继续说道:
“太太说,家里有管事,那是没有奴籍的,只要咱们自己好,自然会有人来求,再不行还能找外头的。世人都说‘好男不当兵’。一心只看重读人,却没有想过,若是没有这些兵丁,哪里来的太平盛世,何况有些读人只会读,却没有养家糊口的能力,反而让妻儿供他一辈子读,最是要不得,还不如这些人,起码还能打猎种田,养活妻小。现在好多兵丁都娶不上妻子,这些人里有些都已经是七品的把总之类的。没有人给他们管理家宅,人情往来,使得他们更是进阶艰难。这样的人家要是知道有我们这些大家出来的丫头肯嫁,还不知多稀罕呢,‘宁娶大家俾不娶小家女’,就是这个道理。”
一番话掷地有声,说的一群林家子目瞪口呆。仔细想想却很是有理,他们不是没有见过一些读读得白发苍苍,靠着妻女卖针线度日,身上补丁加补丁,却没有想过出去找一份工作,只留着读人的傲气过活。也不是没有见过有些人放弃读,给人做账度日。等等,形形□,总的说来作为男人,养家糊口是责任。不管是文,是武,都是男儿的出路。白首穷经固然让人佩服,却也是迂了。
这样一想,这些人看着丫丫的眼神就变了,这孩子脑子够清楚的,见识不小啊!再一想,她说的太太?难道是?回过头看向林海!林海一看这么多的目光都聚集了过来,立马投降,说道:
“是我母亲说的,我母亲身边原有个大丫头,如今就是嫁了一个把总,如今也是七品的孺人了。母亲还送了30亩嫁田。”
好嘛,这一说,丫丫得意了,其他人也感慨起来。宁娶大家俾不娶小家女!能做到丫鬟十大全能的大家俾,可不是能做得来当家主母了嘛!这几条就是普通富户家的小姐都没法做到啊!
70林家子
自从听到了那个十项全能的说法,不说那些其他的小厮们蠢蠢欲动,就是林家的那些少爷们也是感触很深,纷纷给家里写信,讲述这个事情,觉得很是可以借鉴。//不仅是下人的培养,还有那个奖励政策,也很有意思。最后随着这些信件的传递,林家宗长族老也知道了。几个老家伙们表情很是奇怪。
嗯!什么时候这些小家伙都讲究起来了,连丫头小厮也要进步了?不过,几个老头还是很傲娇的,既然京城的能做到,咱们家的也能做到。只是还有个问题,很重要的问题,好像咱们族里好些家境不好的人家,就是姑娘也没有这样的见识,这可要了命了,总不能咱们家的姑娘还不如个丫头吧!
太伤自尊了,这可不行,一定要把这个差距补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几个老头一商量,这么着,既然小子们能统一在族学学武,那么那些姑娘们也可以组织一下,统一请族中的太太,老太太们教,还要多教些,规矩礼仪,女红宴请,管家交际,都要教,咱们家出去的姑娘和以前可要不一样了,以前大多是耕读人家,能一般管个家就行了,现在小子们都要考试了,以后这些姑娘的亲事也要提高档次,说不得都是官家夫人,不能丢了林家的脸。
就是丫头小厮,管事们也要加紧培养,普通人家的下人和官宦人家的下人可不一样,差点就把这些给漏了。这些要想京城一支学习。
那个奖励也不错,可以试试用在管事身上,说不得能有多银钱扩大一下族产呢。咱家孩子可是越来越多了,以后这些小子们的进学抛费会更大,要未雨绸缪啊!
就这么的,在林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学习。而不经意间影响这一事件的米米却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回唯一有可能获知的林海,如今也是一心只读圣贤。
家族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在这个小小的宅院就能得窥一二。在这里没有家计艰难和富裕之分,这里只有统一的名字—林家子弟。
无论谁能脱颖而出都是林家的荣耀。故而在备考的这一段时间里,每天都是读,读再读,只有早上的练剑的时候才能有一丝的放松,就是吃饭,有时候都是在讨论学问中度过的。
一直到8月为止,这些日子以来所有的秀才吃的都是紫米,全部由京城林家的管事运来,每天一碗补神汤,也是专门请了江南名医给配置的,甚至每十天一次请脉,怕他们伤神太过。而他们的考篮,则由族里的两个老举人来收拾,验看。
林家有不少的老举人,老秀才,可以说林家有功名的成年男丁占了全族成年男丁的七成。虽然因为很多的原因没有出世,有的甚至只能在家里养花种田为乐。却依然得到族中敬重。他们大多是林家子弟的启蒙老师,还有的管着族产,有的负责调解纠纷,有的负责联络乡里,有的负责农桑,有的整理藏,有的负责祭祀,还有的像这两个一样,管着子弟进学。几乎是人尽其用到了极致,这也是给了他们生存的目标,养家糊口的工作。
士族不得经商,这些林家的老爷们不能违背族制,又定下了三代不得出仕,于是除了读的最好的几名,能有机会出去做官,为家族维系人脉,大多考到举人就停了下来。最多出去给人做个幕僚,或是游山玩水,做一个清。
虽说只要有功名,每年族里都会有一笔银子给他们做笔墨钱。负责家族事务的,还会另有红封。所需银两都有祭田族产出。也算是族里对他们中断仕途的补偿,但还是免不了有些抑郁的。
他们对于家族可以说付出了一生。再加上这么些人都有功名,林家全族几乎不用纳粮交税,少了很多开支,也是他们对家族的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才让经过百年沉寂的林家在开启出世的钥匙后,迅速的恢复活力。因为这也是他们一生的期盼。
“济大哥,汉大哥,幸苦你们了。”
那两个虽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不过却是水字辈,和林海同辈,还好林海如今已经习惯了,刚来苏州的时候看到一帮子白发苍苍的老头喊他爹叔父的时候,他好险没吓死!
“海兄弟气了,还要谢谢你呢,还是你父亲想的周到,自从在这里置办了一个宅子,这些年来可是让那些考试的小子们享福了。.
林济今年都55岁了,虽说自己没能继续考进士,不过如今他儿子已经是县令了,孙子也有10岁了,再过些年也能考试了,他们可是赶到了好时候,不像自己的爷爷父亲,为了家族能免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辞官的辞官,弃考的弃考,自己还是有福气的,看到了家族的兴旺。林家近百年的蛰伏,终于结束了。
“就是啊,海兄弟,你可是咱们林家这一届的希望啊!努力考个好名次出来,老哥哥们可都等着喝你的报喜酒呢。”
林汉性子开朗,每次送族中子弟考试都是积极鼓励的,在他看来林家的孩子都是个顶个的聪明,肯定能考上,就是名次的上下,什么?考不上?那肯定是考官的问题。那什么眼神?肯定老花眼。不信,不信咱们比比,谁家藏有我家多?谁家进士牌有我家多?谁家家谱有我家厚?什么叫家学渊源知道不?这就是。
“弟弟一定尽力。”
林海看着怕打自己肩膀的大手,心里想着,种过地的就是不一样啊!,原来还总觉得汉大哥一个举人,自己种地很是为他委屈,现在看来也是有好处的,看看,这手劲,怪不得他家孙子腿脚快的不得了,估计就是怕他爷爷的铁砂掌逃着逃着练出来的。
等所有的东西检查完,天已经开始透出一丝光亮,林济开始了考前讲演:
“诸位林家子弟,马上你们就要开始考试了,在此之前,有些话你们要记在心里。我们是谁,是林家子弟,我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乃是商朝皇叔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这一点你们要记清楚了。我们是比干的后人。身上流的是忠臣的血。你们都读过左传,《左传》中宗周有虢公林父,卫国有孙林父,晋国有荀林父。鲁国有季氏家臣林雍,林楚,林不狃。孔子有弟子林放。我林家世代公卿,赵国宰相长林十五世林皋,晋代,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家族世为西晋重臣,有披肝沥胆,匡扶晋室,为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的入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晋安林十世林茂于隋文帝开皇三年任右丞,子孙遂成阀阅,经文纬武,奕世簪缨,显贵南国。传至闽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韬为阙下祖,弟林昌为台湾雾峰林氏祖。批公生子九:同时擢为刺史。世称九牧林,尊公为九牧林祖,到了唐代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陈政之子陈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林孔著随从陈政(陈元光之父)将军在闽广征战,屡立战功。我林家族人遍布神州,处处辉煌。自科考举业以来,单单我苏州林家,文武状元匾额就有5块,就在族中悬挂,280块进士牌堆满了院子,举人秀才更是有如江鲫,近百年虽因祖训退出官场,我林家依然是江卿世家。如今,要靠你们去重现祖上荣光。拜托了!”
说完就是一个大礼参拜,起身时更是泪流满面,虽说每次科考前,他都要说上那么一次,可是每次都说的激动万分。这才是林家的底蕴,林家的骄傲,也是林家传承数百年不倒的底气。底下的林家子弟听了这一长串的林家家史,祖上名人,早就激动的热泪盈眶,再想到家里的那整齐的进士牌,状元及第匾额,更是热血沸腾。
林汉更是直接,说道:
“我不说多的,只问一句,谁家藏有我家多?谁家进士牌有我家多?谁家状元匾有我家多?谁家家谱有我家厚?什么叫家学渊源知道不?这就是。都给我提起精神来。考给他们看看,我林家一出,谁与争锋!”
林家子弟带着长辈的期望,祖辈的荣光,世代公卿的骄傲,昂首挺胸,进入了考场,这将是他们仕途的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自从听到了那个十项全能的说法,不说那些其他的小厮们蠢蠢欲动,就是林家的那些少爷们也是感触很深,纷纷给家里写信,讲述这个事情,觉得很是可以借鉴。不仅是下人的培养,还有那个奖励政策,也很有意思。最后随着这些信件的传递,林家宗长族老也知道了。几个老家伙们表情很是奇怪。
嗯!什么时候这些小家伙都讲究起来了,连丫头小厮也要进步了?不过,几个老头还是很傲娇的,既然京城的能做到,咱们家的也能做到。只是还有个问题,很重要的问题,好像咱们族里好些家境不好的人家,就是姑娘也没有这样的见识,这可要了命了,总不能咱们家的姑娘还不如个丫头吧!
太伤自尊了,这可不行, 一定要把这个差距补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几个老头一商量,这么着,既然小子们能统一在族学学武,那么那些姑娘们也可以组织一下,统一请族中的太太,老太太们教,还要多教些,规矩礼仪,女红宴请,管家交际,都要教,咱们家出去的姑娘和以前可要不一样了,以前大多是耕读人家,能一般管个家就行了,现在小子们都要考试了,以后这些姑娘的亲事也要提高档次,说不得都是官家夫人,不能丢了林家的脸。
就是丫头小厮,管事们也要加紧培养,普通人家的下人和官宦人家的下人可不一样,差点就把这些给漏了。这些要想京城一支学习。
那个奖励也不错,可以试试用在管事身上,说不得能有多银钱扩大一下族产呢。咱家孩子可是越来越多了,以后这些小子们的进学抛费会更大,要未雨绸缪啊!
就这么的,在林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学习。而不经意间影响这一事件的米米却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回唯一有可能获知的林海,如今也是一心只读圣贤。
家族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在这个小小的宅院就能得窥一二。在这里没有家计艰难和富裕之分,这里只有统一的名字?林家子弟。
无论谁能脱颖而出都是林家的荣耀。故而在备考的这一段时间里,每天都是读,读再读,只有早上的练剑的时候才能有一丝的放松,就是吃饭,有时候都是在讨论学问中度过的。
一直到8月为止,这些日子以来所有的秀才吃的都是紫米,全部由京城林家的管事运来,每天一碗补神汤,也是专门请了江南名医给配置的,甚至每十天一次请脉,怕他们伤神太过。而他们的考篮,则由族里的两个老举人来收拾,验看。
林家有不少的老举人,老秀才,可以说林家有功名的成年男丁占了全族成年男丁的七成。虽然因为很多的原因没有出世,有的甚至只能在家里养花种田为乐。却依然得到族中敬重。他们大多是林家子弟的启蒙老师,还有的管着族产,有的负责调解纠纷,有的负责联络乡里,有的负责农桑,有的整理藏,有的负责祭祀,还有的像这两个一样,管着子弟进学。几乎是人尽其用到了极致,这也是给了他们生存的目标,养家糊口的工作。
士族不得经商,这些林家的老爷们不能违背族制,又定下了三代不得出仕,于是除了读的最好的几名,能有机会出去做官,为家族维系人脉,大多考到举人就停了下来。最多出去给人做个幕僚,或是游山玩水,做一个清。
虽说只要有功名,每年族里都会有一笔银子给他们做笔墨钱。负责家族事务的,还会另有红封。所需银两都有祭田族产出。也算是族里对他们中断仕途的补偿,但还是免不了有些抑郁的。
他们对于家族可以说付出了一生。再加上这么些人都有功名,林家全族几乎不用纳粮交税,少了很多开支,也是他们对家族的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才让经过百年沉寂的林家在开启出世的钥匙后,迅速的恢复活力。因为这也是他们一生的期盼。
“济大哥,汉大哥,幸苦你们了。”
那两个虽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不过却是水字辈,和林海同辈,还好林海如今已经习惯了,刚来苏州的时候看到一帮子白发苍苍的老头喊他爹叔父的时候,他好险没吓死!
“海兄弟气了,还要谢谢你呢,还是你父亲想的周到,自从在这里置办了一个宅子,这些年来可是让那些考试的小子们享福了。”
林济今年都55岁了,虽说自己没能继续考进士,不过如今他儿子已经是县令了,孙子也有10岁了,再过些年也能考试了,他们可是赶到了好时候,不像自己的爷爷父亲,为了家族能免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辞官的辞官,弃考的弃考,自己还是有福气的,看到了家族的兴旺。林家近百年的蛰伏,终于结束了。
“就是啊,海兄弟,你可是咱们林家这一届的希望啊!努力考个好名次出来,老哥哥们可都等着喝你的报喜酒呢。”
林汉性子开朗,每次送族中子弟考试都是积极鼓励的,在他看来林家的孩子都是个顶个的聪明,肯定能考上,就是名次的上下,什么?考不上?那肯定是考官的问题。那什么眼神?肯定老花眼。不信,不信咱们比比,谁家藏有我家多?谁家进士牌有我家多?谁家家谱有我家厚?什么叫家学渊源知道不?这就是。
“弟弟一定尽力。”
林海看着怕打自己肩膀的大手,心里想着,种过地的就是不一样啊!,原来还总觉得汉大哥一个举人,自己种地很是为他委屈,现在看来也是有好处的,看看,这手劲,怪不得他家孙子腿脚快的不得了,估计就是怕他爷爷的铁砂掌逃着逃着练出来的。
等所有的东西检查完,天已经开始透出一丝光亮,林济开始了考前讲演:
“诸位林家子弟,马上你们就要开始考试了,在此之前,有些话你们要记在心里。我们是谁,是林家子弟,我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乃是商朝皇叔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这一点你们要记清楚了。我们是比干的后人。身上流的是忠臣的血。你们都读过左传,《左传》中宗周有虢公林父,卫国有孙林父,晋国有荀林父。鲁国有季氏家臣林雍,林楚,林不狃。孔子有弟子林放。我林家世代公卿,赵国宰相长林十五世林皋,晋代,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家族世为西晋重臣,有披肝沥胆,匡扶晋室,为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的入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晋安林十世林茂于隋文帝开皇三年任右丞,子孙遂成阀阅,经文纬武,奕世簪缨,显贵南国。传至闽林十六世林披,兄林韬为阙下祖,弟林昌为台湾雾峰 林氏祖。批公生子九:同时擢为刺史。世称九牧林,尊公为九牧林祖,到了唐代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陈政之子陈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林孔著随从陈政(陈元光之父)将军在闽广征战,屡立战功。我林家族人遍布神州,处处辉煌。自科考举业以来,单单我苏州林家,文武状元匾额就有5块,就在族中悬挂,280块进士牌堆满了院子,举人秀才更是有如江鲫,近百年虽因祖训退出官场,我林家依然是江卿世家。如今,要靠你们去重现祖上荣光。拜托了!”
说完就是一个大礼参拜,起身时更是泪流满面,虽说每次科考前,他都要说上那么一次,可是每次都说的激动万分。这才是林家的底蕴,林家的骄傲,也是林家传承数百年不倒的底气。底下的林家子弟听了这一长串的林家家史,祖上名人,早就激动的热泪盈眶,再想到家里的那整齐的进士牌,状元及第匾额,更是热血沸腾。
林汉更是直接,说道:
“我不说多的,只问一句,谁家藏有我家多?谁家进士牌有我家多?谁家状元匾有我家多?谁家家谱有我家厚?什么叫家学渊源知道不?这就是。都给我提起精神来。考给他们看看,我林家一出,谁与争锋!”
林家子弟带着长辈的期望,祖辈的荣光,世代公卿的骄傲,昂首挺胸,进入了考场,这将是他们仕途的开始。
71林家祠堂青烟的作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个致清幽的房间是林家第三进中轴主房正房边上的耳间,说是耳间,实际上却是一个左右两间格局厢房,林府是侯爵规制,中轴上的正堂都是五开间格局,左右间距也大,所以这一个主屋耳间在四方围廊的间隔下就成了一个小小的院子,若是小户人家,这样的耳间说不得就是姑娘的闺阁了,如今这里却做了放置三清等长生位的小斋。
外边靠南空地上是一小片竹林,一个小池塘砌在西南角,里面还有几条锦鲤在游动。院子东面窗栏底下和围廊的空隙处是一株芭蕉,和几盆兰草。
这两间房的门开在西面一间,门上有一块匾额,上书‘心斋’二个篆字。黑底绿字,很是古朴。
平日里林老太爷和林老太太每日两次心香总是不断,这里也就归拢的很是整齐。外间中间一个玉石镶嵌的黄花梨圆桌,圆凳,靠着西面的条案上左右一对青瓷花瓶,中间一个白玉麒麟送子摆件,北面墙上挂着一块黄花梨竖匾,上刻‘天地’二字,明显是五庄观的作风,可想而知,这老太爷的痴迷。条案,方桌,一对官帽椅具是黄花梨所制,条案上的银质烛台,供盘,还有些瓜果,整体很是养眼。
东面是一整面的多宝阁嵌着园门,也同样是黄花梨制成,上面多是玉器瓷器的摆件,很有些书香之气。里面除了北面条案上的一排长生位,余下只有地上一排的蒲团,都是蒲草所制,到有几分道家的清修架势。
只是如今老太爷坐在这蒲团上读书的姿势有些别扭,尽是伸直了两腿,靠在东墙上!当然老头也是有理由可说的,说是人老了腿弯不过来,盘不住架势。
不过这书读的还是很认真的。脑袋一晃一晃的。
“爹,你昨天不是在读逍遥游妈啊,怎么今天又变了?”
林诚走进一看老爹的架势,嘴角就有点抽抽。却不好说什么,老头这是在给自己儿子费神,难道还不领情不成?
“我想过了,那是庄子的,可能道祖不喜欢,还是道德经好,太清圣人的书啊!绝对正宗,来来来,你也读几遍,让圣人多看顾一下海哥儿。”
圣人会那么小气?同样是道教经典,还分个谁写的?当然还有个前提是:道祖能听见吗?翻个白眼,还真是不能指望。
“这,爹不用吧!这也,你平日里也不读这些,这不是零食抱佛脚吗?”
好歹劝劝吧,最近老爹都快睡这里了,这样下去身子可就受不住了。这都什么年纪了,能和年轻人比吗?虽然林诚自己最近几天也有点上火,嘴里都起了好几个泡了。不过面上还是一副信心十足,云淡风轻的摸样。
“呸呸呸,童言无忌,啊不对,你大了,那个,无知者无罪,那个圣人慈悲。你个混蛋,咱家拜的是三清,你说佛祖做什么,我要抱也是抱圣人的大腿。口无遮拦。”
好吧佛脚和圣人大腿差不多。您老真是厉害。
“是,儿子说错了,圣人慈悲,不过,爹,你已经好些人没出门了。好些世伯都派人来问了,说你说好了和他们去郊游的。”
赶忙道歉,圣人别计较啊!林诚也是有点慌,这顺口说了应该没事吧?赶忙转移话题,希望圣人没听见!
“就说我病了,不对,那他们回来探病,趁机弄走我的石头,嗯,就说,这几天我有事,也不对,就说我清修呢。这样他们就不来了。这几个家伙最喜欢热闹,没热闹就消停了。说我过阵子去找他们。”
老头现在没心情交际,就连石头也有好些日子没心思折腾了。大孙子要考试了,不知道怎么样呢!自打他落地就没分开过这么久,害的老头这个年也没过好,总是不自觉的那眼珠子乱瞄找大孙子。
“也好,这…”
话没有说完,外面就是一阵的慌乱,两父子起身推门出去,就见一个小厮,快跑进来,大声的喊道:
“老太爷,老爷,咱家大爷县试头名。”
这话一出口,立马惹来周围一阵的欢呼。主家荣耀,下人们自然也是与有荣焉。更何况这样的喜事,主家定然有赏的。
林老头更是手舞足蹈,眼睛都笑没了,嘴巴咧到了耳根。
“这小子上等封赏钱,家里所有下人多发一个月月钱。哈哈,我大孙子就是有出息。快放炮仗,狠狠的放。哈哈哈!”
林诚也很是高兴,觉得自己儿子很是给自己长脸,也晓得见牙不见眼,不过看到老爹的样子,还是很清醒的立马阻止:
“父亲,不可,不过是县试,咱们家海哥儿连个秀才还不是呢,没得让人说咱们家轻狂了,还是等等吧,要是海哥儿中了秀才,咱们在请酒就是了,再说今年海哥儿可是要连着考举人呢,咱们还是等等的好!”
“对对对,我忘了,还有好几场呢,大福,大福,快,让人多拿些上等的云香来,咱们去祠堂,去祠堂,给祖宗上香,祭告,让他们保佑,海哥儿一路考到进士。”
说着,颠颠的往祠堂走,高兴的身子都有些晃悠了,林诚和大管家林大福赶忙上前搀着,却让老头一把推开了:
“我好着呢,我要等着海哥儿中进士呢。你们有这个心不如多给海哥儿念几遍道德经。”
老头手一挥,往东苑走去,高兴的手都在抖。一个劲的嘀咕:
‘老爹,祖父,太祖父,咱们家海哥儿是第一名,第一名呢!这小子自小就是有福气的,下一场你们一定要保佑还是第一啊!咱们家分出来这么些年,考试上就没有考赢过苏州本家,这可是头一回呢,不对,以前是咱家没和他们比过,咱家除了讯哥儿没人考过。嗯,这个不算,反正就是咱们家这回在老家祖宅露脸了。’
等到了祠堂,老头二话不说直接开始烧香,上等的云香那是青烟阵阵,带着淡淡的檀香,这老头一烧就是一把,好吧,林家今天的青烟阵阵,明天肯定又有的说了。
果然,第二天就有好些人来问,那些小厮正得了赏钱高兴着呢,就随口把林海得了县试头名的事说了,这下好了,都不用宣传!不到半天,该知道的人家都知道了。
有几个还想着就林老头那个得瑟劲,平日里有点好东西都要到他们这里晃悠半天,惹他们眼馋,这会子说不得要请客呢!嗯,林家的酒还是不错的。多个理由喝酒也不错。
还有几个要好的还准备有人来请帖就送礼呢,谁知道林家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下倒是奇了,让人一问,说是林家老爷说了,不过是个县试,不敢惊动大家。
好嘛!知道了,这是人家憋着劲呢,也是后面还有好几场呢。等着吧!
然后大家没等多久,林家祠堂的青烟又开始冒了,这一次一打听,哦!是府试又得了第一,咦,这回有意思了,要是院试也是第一,那可就是小三元了!于是乎好几个世交都开始有点期待了,倒不是单为了那顿好酒,关键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家,能在科举上这么争气的可是不多见啊!县试,府试或许能有些人情,可是院试虽说也是一天,可是却是按照乡试的规矩糊名的。这可是要真本事的。
特别是杜家,林海可是杜家的外甥,杜家几个老爷老太爷让家里的小厮见天的往林家方向张望,理由很简单,看到有青烟再去问,保准是好消息。
好吧,这个,这个林家的青烟都快成了京城一景了。几乎人人知道,效果堪比狼烟!很是犀利啊!
果然,没有多久,比以往更厉害的青烟冒出来了,于是好些人家直接带着礼物上门了。不用问,肯定中了,有了秀才功名了,不知道是不是小三元呢?
人家也是有好奇心的好不?上门问最直接了。还显得亲近不是!
等到了林家,看着林家一片的喜气,也不用多问了,人家都写在脸上了!明晃晃的!大家都是有眼力见的好不!瞧瞧那一张张脸,都是见牙不见眼!这得多大的赏钱才能造成这样的喜气!又得有多大的喜事才能发这样的赏钱?
这一天,林家拿出了整整百坛三等灵酒待客!对大家主动上门,林老头很感动,觉得这些人都是真心关心海哥儿的,瞧瞧,都在打听消息呢!感动的拿出好些灵酒做回礼。来道贺的也是人人喜笑颜开!看我们机灵的,只不过是派人每天看看林家的上空有没有冒烟,就得了这么一个巧宗,真是合算啊!
作者有话要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个致清幽的房间是林家第三进中轴主房正房边上的耳间,说是耳间,实际上却是一个左右两间格局厢房,林府是侯爵规制,中轴上的正堂都是五开间格局,左右间距也大,所以这一个主屋耳间在四方围廊的间隔下就成了一个小小的院子,若是小户人家,这样的耳间说不得就是姑娘的闺阁了,如今这里却做了放置三清等长生位的小斋。
外边靠南空地上是一小片竹林,一个小池塘砌在西南角,里面还有几条锦鲤在游动。院子东面窗栏底下和围廊的空隙处是一株芭蕉,和几盆兰草。
这两间房的门开在西面一间,门上有一块匾额,上书‘心斋’二个篆字。黑底绿字,很是古朴。
平日里林老太爷和林老太太每日两次心香总是不断,这里也就归拢的很是整齐。外间中间一个玉石镶嵌的黄花梨圆桌,圆凳,靠着西面的条案上左右一对青瓷花瓶,中间一个白玉麒麟送子摆件,北面墙上挂着一块黄花梨竖匾,上刻‘天地’二字,明显是五庄观的作风,可想而知,这老太爷的痴迷。条案,方桌,一对官帽椅具是黄花梨所制,条案上的银质烛台,供盘,还有些瓜果,整体很是养眼。
东面是一整面的多宝阁嵌着园门,也同样是黄花梨制成,上面多是玉器瓷器的摆件,很有些书香之气。里面除了北面条案上的一排长生位,余下只有地上一排的蒲团,都是蒲草所制,到有几分道家的清修架势。
只是如今老太爷坐在这蒲团上读书的姿势有些别扭,尽是伸直了两腿,靠在东墙上!当然老头也是有理由可说的,说是人老了腿弯不过来,盘不住架势。
不过这书读的还是很认真的。脑袋一晃一晃的。
“爹,你昨天不是在读逍遥游妈啊,怎么今天又变了?”
林诚走进一看老爹的架势,嘴角就有点抽抽。却不好说什么,老头这是在给自己儿子费神,难道还不领情不成?
“我想过了,那是庄子的,可能道祖不喜欢,还是道德经好,太清圣人的书啊!绝对正宗,来来来,你也读几遍,让圣人多看顾一下海哥儿。”
圣人会那么小气?同样是道教经典,还分个谁写的?当然还有个前提是:道祖能听见吗?翻个白眼,还真是不能指望。
“这,爹不用吧!这也,你平日里也不读这些,这不是零食抱佛脚吗?”
好歹劝劝吧,最近老爹都快睡这里了,这样下去身子可就受不住了。这都什么年纪了,能和年轻人比吗?虽然林诚自己最近几天也有点上火,嘴里都起了好几个泡了。不过面上还是一副信心十足,云淡风轻的摸样。
“呸呸呸,童言无忌,啊不对,你大了,那个,无知者无罪,那个圣人慈悲。你个混蛋,咱家拜的是三清,你说佛祖做什么,我要抱也是抱圣人的大腿。口无遮拦。”
好吧佛脚和圣人大腿差不多。您老真是厉害。
“是,儿子说错了,圣人慈悲,不过,爹,你已经好些人没出门了。好些世伯都派人来问了,说你说好了和他们去郊游的。”
赶忙道歉,圣人别计较啊!林诚也是有点慌,这顺口说了应该没事吧?赶忙转移话题,希望圣人没听见!
“就说我病了,不对,那他们回来探病,趁机弄走我的石头,嗯,就说,这几天我有事,也不对,就说我清修呢。这样他们就不来了。这几个家伙最喜欢热闹,没热闹就消停了。说我过阵子去找他们。”
老头现在没心情交际,就连石头也有好些日子没心思折腾了。大孙子要考试了,不知道怎么样呢!自打他落地就没分开过这么久,害的老头这个年也没过好,总是不自觉的那眼珠子乱瞄找大孙子。
“也好,这…”
话没有说完,外面就是一阵的慌乱,两父子起身推门出去,就见一个小厮,快跑进来,大声的喊道:
“老太爷,老爷,咱家大爷县试头名。”
这话一出口,立马惹来周围一阵的欢呼。主家荣耀,下人们自然也是与有荣焉。更何况这样的喜事,主家定然有赏的。
林老头更是手舞足蹈,眼睛都笑没了,嘴巴咧到了耳根。
“这小子上等封赏钱,家里所有下人多发一个月月钱。哈哈,我大孙子就是有出息。快放炮仗,狠狠的放。哈哈哈!”
林诚也很是高兴,觉得自己儿子很是给自己长脸,也晓得见牙不见眼,不过看到老爹的样子,还是很清醒的立马阻止:
“父亲,不可,不过是县试,咱们家海哥儿连个秀才还不是呢,没得让人说咱们家轻狂了,还是等等吧,要是海哥儿中了秀才,咱们在请酒就是了,再说今年海哥儿可是要连着考举人呢,咱们还是等等的好!”
“对对对,我忘了,还有好几场呢,大福,大福,快,让人多拿些上等的云香来,咱们去祠堂,去祠堂,给祖宗上香,祭告,让他们保佑,海哥儿一路考到进士。”
说着,颠颠的往祠堂走,高兴的身子都有些晃悠了,林诚和大管家林大福赶忙上前搀着,却让老头一把推开了:
“我好着呢,我要等着海哥儿中进士呢。你们有这个心不如多给海哥儿念几遍道德经。”
老头手一挥,往东苑走去,高兴的手都在抖。一个劲的嘀咕:
‘老爹,祖父,太祖父,咱们家海哥儿是第一名,第一名呢!这小子自小就是有福气的,下一场你们一定要保佑还是第一啊!咱们家分出来这么些年,考试上就没有考赢过苏州本家,这可是头一回呢,不对,以前是咱家没和他们比过,咱家除了讯哥儿没人考过。嗯,这个不算,反正就是咱们家这回在老家祖宅露脸了。’
等到了祠堂,老头二话不说直接开始烧香,上等的云香那是青烟阵阵,带着淡淡的檀香,这老头一烧就是一把,好吧,林家今天的青烟阵阵,明天肯定又有的说了。
果然,第二天就有好些人来问,那些小厮正得了赏钱高兴着呢,就随口把林海得了县试头名的事说了,这下好了,都不用宣传!不到半天,该知道的人家都知道了。
有几个还想着就林老头那个得瑟劲,平日里有点好东西都要到他们这里晃悠半天,惹他们眼馋,这会子说不得要请客呢!嗯,林家的酒还是不错的。多个理由喝酒也不错。
还有几个要好的还准备有人来请帖就送礼呢,谁知道林家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下倒是奇了,让人一问,说是林家老爷说了,不过是个县试,不敢惊动大家。
好嘛!知道了,这是人家憋着劲呢,也是后面还有好几场呢。等着吧!
然后大家没等多久,林家祠堂的青烟又开始冒了,这一次一打听,哦!是府试又得了第一,咦,这回有意思了,要是院试也是第一,那可就是小三元了!于是乎好几个世交都开始有点期待了,倒不是单为了那顿好酒,关键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家,能在科举上这么争气的可是不多见啊!县试,府试或许能有些人情,可是院试虽说也是一天,可是却是按照乡试的规矩糊名的。这可是要真本事的。
特别是杜家,林海可是杜家的外甥,杜家几个老爷老太爷让家里的小厮见天的往林家方向张望,理由很简单,看到有青烟再去问,保准是好消息。
好吧,这个,这个林家的青烟都快成了京城一景了。几乎人人知道,效果堪比狼烟!很是犀利啊!
果然,没有多久,比以往更厉害的青烟冒出来了,于是好些人家直接带着礼物上门了。不用问,肯定中了,有了秀才功名了,不知道是不是小三元呢?
人家也是有好奇心的好不?上门问最直接了。还显得亲近不是!
等到了林家,看着林家一片的喜气,也不用多问了,人家都写在脸上了!明晃晃的!大家都是有眼力见的好不!瞧瞧那一张张脸,都是见牙不见眼!这得多大的赏钱才能造成这样的喜气!又得有多大的喜事才能发这样的赏钱?
这一天,林家拿出了整整百坛三等灵酒待客!对大家主动上门,林老头很感动,觉得这些人都是真心关心海哥儿的,瞧瞧,都在打听消息呢!感动的拿出好些灵酒做回礼。来道贺的也是人人喜笑颜开!看我们机灵的,只不过是派人每天看看林家的上空有没有冒烟,就得了这么一个巧宗,真是合算啊!
72乡试
在中国的科举制度中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作三级。**其中最次一级就是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省城,由皇帝派的考官主持考试。考试分三场,一场三天,一共考九天。考的人很多,考中了,叫做举人。举人有名额的规定,各个省不一样,大体上100人上下,光这个人数就知道竞争的激烈,各县各府三年二次取中的秀才本就不少,再加上以前留下的没有中举的秀才,合在一起,那就是个大数字了。说是百里挑一也不为过。举人里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乡试的考试是在秋天,所以叫“秋闱”。
每场考试都是从黎明一直考到黄昏,如果考生没有答完,不能按时交卷,考官对这样的考生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让他们继续作答,这也就是所谓的留有余地,毕竟如果中举,就是这些人有了做官的资格。
这些人里有的觉得继续考没指望的,直接就做了□品的县丞之类的,而有的如果运气好,说不得就能中进士,大家以后有可能同朝为官,当然要留个后路了,可是三支蜡烛也用完了,考生还是没有答完,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是强行收卷了,然后让同考官将其扶出考场之外,当天的考试就宣告结束了。
好吧我们解释了乡试的规则,再来看一下乡试的考场。对于乡试的考场的情况,已经不是艰难二字可以解释的了。
陈独秀曾作过一番描述:“每条十多丈长的号筒都有几十个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仿佛现时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长个子站在里面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以尝过‘矮屋’滋味自豪的‘矮屋’。矮屋的三面是七齐八不齐的砖墙,当然里面都不曾用石灰泥过,里面蜘蛛网和灰尘是满满的,好容易打扫干净,坐进来拿一块板安放在里面,就算是写字台,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睡。一条号筒内,总有一两间空房,便是这一号筒的厕所。”这是陈独秀的真实感受,这大概是某一省乡试考场的状况。作者也是在网上找来的,吃惊不已啊!这哪还是考试,简直就是受罪啊!当然各地条件不一,有好有坏是一定的。这就要看你投胎的学问了。
考试结果一般在8月末、9月初公布,此时正值桂花开放的季节,暗香浮动。所以有人也把乡试称作“桂榜”。
考取第一名的称为解元,也称魁解。.这也是有说头的。查看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乡试在明代科举中是初试,而在科举刚刚创立时的唐代称为解试,所以人们也把乡试称为解试。
中试者成为举人以后,也取得了入仕的资格,其家庭便由农户家庭变为宦官家庭,也就是所谓的“改换门庭”了。
这也怨不得那些人削尖了脑袋往考场里钻,要知道那个时候农户和官宦人家那可是天差地远,最起码举人不交税啊!还有子女说亲都是不一样的。高人一等呢。
为了满足人们的衣锦还乡的美好愿望,刺激广大学子的求学。在北京和南京参加乡试而中举的国子监生,还必须在原籍张挂榜文,这样一来,既可以光宗耀祖、让父母分享中举后喜悦,又可以树立楷模,引起更多的读书人见贤思齐,诱发年轻人走获取功名的科举道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回过头我们看看林海,第一个三天出来时,发髻散乱,衣衫褶皱,面色苍白,不过精神还好。多亏了身体好啊!
当然还有林家的祖籍好!金陵曾为旧都,江南贡院算的上是除了京城以外最好的考场了,最起没有什么漏雨啊什么的,江南富足,从县试开始一路的考场都是白墙青瓦,你要是福建路什么的去看看,那里有些地方还是泥墙草棚呢。还有天气,你去广东试试,绝对闷死你,要是不幸在厕所边上,直接熏晕了也是有的。
饶是环境相比之下已算不错,林海出来时还是一身的馊味,三天啊!没刷牙,没洗澡,反正林海回到自己屋子里,足足洗了三次,才一身清爽。接着就是直接睡觉。
这一天,林家两个老举人是早有准备的,每个屋子里都直接放了浴桶,几个灶上也早就备好了水,11个人全部洗完睡觉,下人们也直接瘫在了地上,累的。
等到第二天重新收拾了东西,接着开始这样的循环,等到全部考完的那天,就是林海这样练功不断的也是一出考场,直接倒在了马车上打起了呼噜。
当然不少人都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的。大概晕了的有二成。还有出来就被家人直接送医馆的。
当然林家也早就准备好了,请好了大夫在家等着,把一个个接回后安置好,就有大夫一间一间的去把脉,都知道是累的,不过也有轻重不是!
果然,有两个,明显是有点伤了根本了,估计是强撑着考完的,脸色青的吓人。大夫考虑的半响,还是不敢用重药,最后开了温补的方子,叮嘱要慢慢养,怎么也要缓上一两个月。
当然林家两个老举人知道,家里的孩子都是练内功的,只要注意些,说不得有个20来天就能缓过劲。不过这话不好对大夫说就是。
连忙应承了下来,封了个红包送了大夫出去。只要问题不大,他们也就放心了。又让厨房熬了紫米粥,备了人参鸡汤,就等着他们醒过来就立马送过去。别的都是假的,先好好让他们吃一顿是真。那里面可都吃了9天的冷食了。
一连三天,这群人在家都吃不到实在东西。人参粥,燕窝粥,人参鸡汤,紫米粥,八宝银耳羹,当归羊肉汤,白鸽煲淮山,水鱼炖冬虫草,田鸡煲党参,猪骨煲杜仲,全是补汤。把几个人吃的一肚子汤汤水水的,不过很是有效,才几天,脸色都好看了不少。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了,等着发榜。不说心里怎么忐忑,面子上总要撑一撑的,于是练功开始了。林海很是大方的开始教大家迷踪步,现下的那些武学别的不说,轻功还是不多的,大家很是稀奇,学的很认真,就连两个老头也竖着耳朵。这可是机缘,学好了,回去教给孙子。京城那里能给苏州老家一本内功,一套剑法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怕是怎么都还不了的。再是族人也是有个远近的。就算知道他们还有别的功夫也是不好去求的。再眼红也开不了口啊!没得让人说贪得无厌!
如今能有个机缘多学些,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了。这可是那一支未来家主自己提出教的。说是算是同科之谊。债多了不愁,以后让孙子自己还就是。先学了再说。
这里每天习武练剑,收敛心情,安静的等待结果,外头好些秀才也开始恢复了元气,开始了串门行动。
中国最是个人情社会,同窗,同学,同科,同乡,同僚,都是在官场拉关系的有力武器。是以每次考完试,都会有好些的联谊会。也算是提前开始走关系,拉亲近的方式。当然也是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里的一大消遣。
大家心里都不安,总要找点事情做不是!更何况这些天大家一来二去的也知道了林海的身份,伯爵府的嫡长子,那是一定会袭爵的,这么一条金光大道,一个好靠山,那些个秀才怎么会放过?
在有些人眼里,林海那就是个金光灿灿的,靠近总不会吃亏,以后就是做官了,遇到些事情说一句我和忠义伯府的小爵爷是同一个贡院乡试,曾有幸拜见,立马很多事情都会容易很多,关系户无所不在的年代里,仕途顺利与否的门就是:有关系就靠,有虎皮就扯。
有些人瞎吹都要吹出三两三来,现在有机会造成既定事实,谁不干谁是傻子。
如此一来,林海头疼了,每天是人来人往,这个没有送走,那个又来了。还都是打着请教学问的借口。你说大家都是一样的秀才,请教个屁啊!
最后不得已去请教了李颂,李大老爷一听笑得前俯后仰。不过还是很厚道的给出了个主意,让林海直接去金陵书院,然后说开个书会诗会什么的,找几个发起人,把自己写在里面,最后说愿者自来。就可以了。
林海一听也是个办法,毕竟他也明白,这些人交流学问是假,找个由头坐实大家认识是真。这些年他在京城看的多了。就是个二等世家的管事都有不少人攀附,更何况是他。
想到就做,立马拉着林家子弟往书院去,也不用找别人,直接就是林家子弟就成,说是要在书院办个赏桂诗会。让吉祥去送了帖子给几个这次乡试中有点名气的才子。林海就开始在书院坐等了。
这家伙也是个恶搞的,居然就把这诗会放到了当天下午,想立马解决。这一举动让接到帖子的瞪目结舌不说,还把那些住的远的跑了个够呛。
不过按照文人的习惯,这也可以算作一个士林趣闻来说,说不得那些想借林海旗号的还会说些风雅不羁,有魏晋之风的赞美之词给林海和自己身上镀镀金。
这样的笑闹过后不久就是八月底了,对于秀才来说就是审判运命的时刻啊!
作者有话要说:我查阅了资料,一般考完院试,也就是中了秀才以后,实际上还需要有岁考,就是年底考核,还有科试,就是乡试的资格考试。很是麻烦,一般秀才都要考中后两三年才能去考举人。除了前十名以外。
不过因为只是休闲的小说,为了林海,我把这些去了,希望大家不要惊讶!谢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