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姐姐”文宣一边玩着手中的花,一边跟诗筠说着话
“什么事”诗筠把头偏向文宣
“你到底什么时候嫁我哥哥,做我嫂子啊”文宣很正经的说着
“都以死抗婚了,还嫁什么,不嫁呗”诗筠现在最不想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避重就轻的说着
“好一句不嫁”定是晋王,每次关键时刻他都会出现,比“皮安平”还快。
“哥哥”文宣惊呼
“这位美人可否借一步说话”晋王向文宣点了点头,便径直跟诗筠说起话来
“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讲”诗筠躲闪着晋王炙热的眼神
“无妨”晋王一脸轻松地说着“看美人满面愁云,定是为我父皇的指婚发愁吧”“
看你一脸的轻松,有什么法子么?”诗筠看了一眼一脸轻松地晋王说
谁知晋王却嘿嘿一笑说“如果我有法子呢,美人可否愿意一试?
“什么法子,可别是什么馊主意”诗筠觉得一脸坏笑的晋王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但这时死马当活马医吧
“跟我即日成婚”
“啊,不行不行”一直没说话的文宣,一听晋王的话急了,说“萧姐姐刚刚还以死抗婚的,现在让她即日成婚,你这不是把萧姐姐往死路上逼么”
晋王笑得更开心了说“我的傻妹妹,我怎么舍得逼死这么美的美人呢”
“那你是何意?愿听其详”诗筠到要看看这个即日成婚是什么办法
“成婚只是做给我父皇看的,我们约定十年内,如果你没有喜欢上我,那我就一纸休书休了你如何”
“不行不行,休了萧姐姐,你要她何去何从啊”文宣到不乐意
“你对你哥哥就这么没信心么,十年还征服不了这位美人?”
“好,我答应”是个好办法,诗筠相信晋王既然能说出就能做到
“可是”文宣还是不放心,诗筠继续说“你是不放心我啊,还是不放心你哥哥”
“我妹子就这点可爱”晋王看着犹豫地文宣开心的笑着
“文宣妹子,这么犹豫可不像你啊”诗筠转向晋王,正经的说“晋王,我相信你是君子,我们只是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实,如果遇到你心仪的女子,我也绝不阻拦,如果嫌我碍眼,也可一纸休书休了我,如何”
“不行,不能休了我萧姐姐,除了休妻,你们既然都没意见,我那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就是不能休妻”文宣真的急了
“好好,哥哥答应你,不休妻便是啦”
你觉得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那你错了,这只是个开始~
(6)王妃的生活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为杨广和萧诗筠举办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仪式,简单是因为没法跟太子杨勇迎娶太子妃元氏奢华婚礼相比。
对于迎娶这位太子妃独孤皇后可是煞费苦心,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希望的就是能辅佐太子,有朝一日登上皇帝之位,能够母仪天下,力压群芳,统治后宫,为储君排忧解难。
隆重是因为毕竟是皇室婚礼不可能过于寒颤,毕竟是皇家婚礼。
婚后晋王遵守了承诺,对诗筠只是止乎于礼,对诗筠也是尊敬有加。诗筠也对这位名义上的丈夫,相近如宾。杨广在外行军打仗,诗筠就在家操持家务,其实做久了也会闷,特别是时间越久,诗筠就对能回到现实,就越发的没有信心,幸得文宣常常陪伴,她也决定慢慢去试着接受,她将永远留在这的事实。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裁缝不是好司机,杨广看着坐享其成的太子就一肚子的气,他每天行军打仗,不辞辛苦,打下的江山却都拱手让人,他心不甘。于是,他谎报自己抱病在身,在家休养。独孤皇后心疼儿子,于是叫他们回到长安,在长安封了府邸,为杨广和萧诗筠住,一是心疼儿子,也是有些想念诗筠了。
作为现代女性的诗筠当然不不甘心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家庭妇女,她想为杨广分担,做成功男人背后的精神支柱,于是找了个机会对杨广说“你总这么坐以待毙也不是办法啊”
杨广看着诗筠无奈的说“那你要我如何啊”
“我这些日子进宫去陪母后,从她嘴里听说,太子最近一直很宠幸云昭仪而忽视元妃”
“如何”杨广似乎听到了些希望
“看样子母后对此很是失望,似乎对太子意见很大”诗筠看到杨广的眼神在闪烁,证明自己有帮到杨广,于是她继续说“不如,你故意在母后面前极力做出仁孝正派的样子,而且还有意作出疏远我做出专心政务的姿态,我也常去母后那敲敲边鼓,我想父皇母后定会看在眼里铭记在心的”
“妙哉,妙哉!”杨广高兴地抱起诗筠,转了一圈,亲了诗筠额头一下。
这下把诗筠脸羞得通红,但看到杨广如此高兴,她也跟着高兴。因为杨广是第一个与诗筠有如此亲密举动的男人。
杨广突发奇想的说“来长安很久了,也没到集市上逛逛,今天天气不错,一起逛逛如何?”
“好啊,总这么闷着,我感觉自己快闷出病来了”
于是,杨广和诗筠一起出门去了集市
集市上人多嘈杂,杨广一直护着诗筠,一是怕人多撞到诗筠,二是怕把诗筠挤散了。杨广如此细心,诗筠记在心里。
“这集市还真热闹啊”一直不说话,诗筠觉得有些尴尬,于是找个开话口。
“是啊,拉着的袖子,免得挤散了”于是拉起诗筠的手,放在自己的胳膊上,诗筠脸又一阵发烫。其实多日的相处,诗筠对杨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他有了略微的好感。
买了一堆得东西,正要回家,却被一个算命的摊子跟绊住了,杨广偏要算上一挂,看看“猎勇行动”(就是扳倒太子杨勇)能否成功。可是诗筠是不信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相信鬼神。但那是古代,人们总是信些的,男人是天,女人都要听男人的,杨广说算,那就得算。还没等,杨广开口,那算命的看了诗筠一眼,掐指一算,对杨广说“这位可是其夫人?”杨广看看诗筠,然后说“正是在下的夫人”那个算命的一边不住地点头,一边说“母仪天下……”还没等算命的说完,杨广拿出一袋子金子给了那个算命的高兴地回家去了,但是他没有听完后面的话,其实母仪天下后面还有四个字,是命带桃花。可是杨广,却被前半句忽悠地乐在其中,母仪天下,证明杨广定能扳倒太子,将来是有可能做皇帝的,杨广越想,浑身充满了力量。于是开始了他猎勇之举~
(7)淑宁公主
杨广很快拉拢杨素等人开始了夺储行动,当然聪明识体的诗筠也常去也一本正经地与他配合,还不时到独孤皇后那里哭诉杨广只顾政务冷落了自己。善良的独孤皇后更是心疼自己一直视如己出的萧诗筠,更狠那个不争气的太子杨勇。
转眼到了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传来早前和亲的安逸公主突然猝死,而此时正逢高句丽进犯中原的战事。真是祸不单行,隋文帝已是焦头烂额,此时正是杨广大显神威的时候了。
他想到了用和亲的办法,来停止去高句丽的战争,但是派谁去呢?
“王爷,听说高句丽有个淑宁公主,已是成婚的年纪,不如。。。”诗筠把她的想法跟晋王说了
晋王看了一眼诗筠,眼中带着怒火道“此话何意?”
“我的意思是,请王爷纳了淑宁公主”诗筠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晋王愤怒了,捏住诗筠的肩膀,越捏越紧,诗筠继续说“如果觉得那样是委屈淑宁公主,也可她做大,我做小,或者也可休了我”
“萧诗筠”晋王是咆哮的
“此时是关乎王爷的仕途,不可感情用事,以王爷的样貌和才气,去征服一个|乳臭味干的黄毛丫头应该不在话下吧”诗筠不管晋王的愤怒与咆哮,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萧诗筠,我告诉你,我是不是什么君子,但是我杨广也做不出那小人之举”
“请王爷三思”
“别逼我”
“请王爷三思,那淑宁公主,听说美貌端庄,与高句丽和亲,王爷只能是依据数得”诗筠跪在地上,请晋王采纳她的想法
晋王一气之下,帅袖离开了府邸。诗筠接近崩溃,坐倒在地,其实,他晋王几乎完美的男人,拱手让人她真是有些不舍,但,为了完成晋王早日登上皇位,这是一步好棋。
晋王带着大隋的使节向高句丽提出和亲的建议,他们却给出了尊重淑宁公主想法的回答,似乎让大隋看到了希望,也似乎也像是回绝。
晋王和众将军大臣,轮班陪同淑宁公主游玩。希望能与淑宁公主培养出感情,淑宁公主自然乐在其中,但诗筠每天是心如刀绞。
很快高句丽给出答复,高句丽愿与大隋和亲。但淑宁公主必须做正室,并以大隋最高级别迎娶过门~
听到这,似乎最高兴的是隋文帝,终于可以不用打仗了,似乎杨广应该窃喜吧,淑宁公主仪态万方,国色天香不是盖的。难过的是诗筠吧,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古代大隋让她何去何从啊~
但似乎命运之神,似乎跟大家开了个玩笑,当晋王正准备迎娶淑宁公主的时候,高句丽放出话来,淑宁公主要嫁之人并非晋王杨广,而是杨素。可是历届和亲都只和君王或王子,哪有愿嫁大臣的,但高句丽说,如果不同意,那就继续战,杨广还是妥协了。高句丽进犯中原的战事也就此平息。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8)义成公主和亲
高句丽进犯中原的时候,突厥传出噩耗,早前和亲的义安公主突然猝死。当时的突厥可汗启民可汗并没有因为高句丽进犯中原而感到窃喜隋文帝不会追究义安公主之事,反而坚信他要亲自向大兴(当时隋朝的国都)请罪。
其实当时隋文帝被高句丽弄得已是满身疲惫,不想在在突厥那出什么岔子,于是已经下旨,从宗室之女中选出一位远嫁突厥和亲。
这人人选一直悬而未决,政治联姻一直都充满着悲凉的色彩,哪有什么感情直言啊,何况还嫁那么远,一旦嫁出去可能这辈子也不能再回到中原了。
如果此时谁能站出来,解决隋文帝的又一棘手之事,想必隋文帝定会高兴万分,对其加官进爵。
“诗筠,你说文宣合适么?”晋王和诗筠探讨着
“不行,你这不是把文宣往火坑里推么,不行,这事绝对不行”诗筠不愿意自己在古代大隋唯一好友,离自己远去而且还会生死未卜,想起王昭君,文成公主,她不想让文宣也去跳那个火坑,虽然,她知道也许这一嫁文宣可能名垂千古,但是她不希望不希望文宣不幸福。
“上次,淑宁公主你不是很支持我么,怎么到了文宣这,你怎么就。。。”
“上次是因为。。。是我自己的事,这次不一样,是文宣的事,这些年我一直把她让我之交好友,我不希望看到她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