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晚上陈妈写了一封长信,即时向闻竹作了汇报。ww***从第二天开始所有人都忙活起来,该采购的进城,该订做的寻找作坊。陈妈和江太太忙了几个通宵。等到一切都按老规矩准备妥当时春露却要推倒重来,举行西洋新式婚礼,两代人说不拢,只得等母亲来了定夺。
远在香港的闻竹收到陈妈和春露各自的来信以后,内心十分高兴,原打算即时起程飞往西安,主持爱女的婚事。遗憾的是就在她即将起程的时候一封加急电报从法国巴黎打来,内容是远在巴黎办个人画展的丈夫袁光显因车祸住进医院,要她急速前去处理,闻竹连夜给女儿写了一封长信风风火火地飞往巴黎去了。
春露收到母亲的来信心里很不踏实,想、等母亲从法国回来再办喜事,又怕夜长梦多,时间长了怕觅文万一知道自己是警事厅长邵云龙的女儿而悔婚。如果不等,连个娘家人都没有,不好操办。陈妈说这事还得请江老师帮忙,扶上马送一程,好事办到底。
江老师见多识广,又是新文化的倡导推行者,思想前卫,对春露的结婚方案不但没有批评反而大加赞赏。ww鉴于百姓的接受水平,他把方案适当地调整了一下,中西合璧并且很痛快地答应把江府作为娘家,迎亲时从江家接人。
方案定下来,该添的添,该换的换,该订的重新订,该退的赔偿损失,又折腾了好几天。刚有个头绪,春露忽然想起要征求觅文的意见,虽然订婚那天已经谈妥一切由女方操办,可是尊重丈夫是传统美德,应该通报一声,免得落不是。
大婚在即,陈妈不让春露出头露面,自己要去白鹿原走一趟。
一则征求觅文对结婚方案的意见。
二则按既定方针帮助老薛保布置洞房,再说长时间没去白鹿原,她和老薛保亲手栽种的花花草草不知道长得咋样,心里着实挂‘巳,、。
-4抖自从订婚那日见到心目中的卓文君,司马觅文就放不下了,这
些天一直坐卧不安,吟诗作词没有心,写字绘画也坐不住。焦躁不安,每日里恍恍惚惚漫无目的地在院子里转悠。见到陈妈就像冬冷寒天来了雪中送炭的活菩萨。那股殷勤劲儿,真像西厢记中生病的张君瑞盼来了红娘。一口一个您老人家叫了个亲,问长问短。把陈妈缠得啥都干不成。陈妈心想这一对冤家真是绝配,一个在这里心急火燎,惶惶不可终日。一个在那厢如热锅里的蚂蚁,坐卧不宁。
陈妈征求意见觅文根本就没听进去,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说好,看他那股劲儿别说是警事厅厅长的千金,即就是山大王的女儿他也会拜倒在石榴裙下。
终于等到了办喜事的日子,一切按春露和江老师商量好的方案办,中西结合既热闹又省事。春露受新潮影响不愿意坐轿,让人抬着有压迫穷人的嫌疑。婚用马车当时还未普及到西安,只好把白鹿原新置办的轿车装饰一下,让老薛保赶着来江家接新娘。
婚宴就近设在东关永兴馆,待客不收礼,也不接送,吃完喜宴各自回家,干净利落。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主婚人竟然是老薛保和陈妈两个老仆人。这还罢了,证婚人选择了口碑极差的前巡官杜建宁。拉纱小天使也是杜建宁收养的两个聋哑儿童,你别说化妆以后还真的很可爱。更让东关乡党吃惊的要算新娘子了,从头到脚一身白,白花冠、自袜、白鞋、白手套、白婚纱长长地拖在身后,由两个拉纱天使提着,就连露着小领子的贴身衬衣都是白的,没挂一丝儿象征喜庆的红颜色,大家弄不懂这是红事还是白事。难怪有人在背后说怪话儿“娶媳妇敲着埋人的鼓一一迟早离不了这一遭”。
谁见过新娘子不盖盖头,虽然手里拿着一束鲜花仍然是遮不住;脸,抛头露面的一点羞耻都不知道,民国的女娃娃就是缺少教养,怪不得把老爸都叫她气死了,判经离道的,谁家娶了这媳妇算是倒大霉了,如果三娘还在,这种丑事是绝对不会生的,司马家败了346啥怪事都可能出现。
第二天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刊载了春露的大幅婚照,撰文介绍沿海先进城市的新式婚礼,西安人这才知道白色不仅是代表丧葬,也代表纯洁,春露也不是明人,而是西北地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带头人,从此西安兴起了白婚纱。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