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家常有宴会,一楼的餐厅最近特意改建过,重新购置的硬木餐桌椅很是体面,顺带把搭配的家具也都换成了中式风格,加了一道屏风,不失华贵,又可以隔出小空间,保证了就餐的私密性。配上亦家老辈在部里的身份、如鱼得水的人际关系,亦翰臣进来比哥哥亦翰君吃得开,家里人丁也越来越兴旺。
大儿子亦昊过两年要送到国外读书,小儿子亦尧还小,惟一的女儿亦诗虽然不到交际年龄,也慢慢调教观察着,希望她以后能出息,给家里拉门好姻亲。亦翰臣没指望女儿要多聪颖好学,只希望她听话乖巧,修些才艺就可以了,毕竟以后要嫁出去。
妻子逗着孩子在起居室休息,听见二楼的亦诗练习吹长笛,亦翰臣叫来厨子,把晚上的菜单又对了一次。
厨子是南方人,在亦家做了好几年,聘来时专做老部长偏食的淮扬菜,最近为了开宴方便,又给厨房加了人手,也能出些鲁系、晋系的名菜。遇到客人多时,还会打发照看亦诗的保姆下去帮忙。
“晚上家里人一起吃,摆桌时撤掉屏风,上首先留着,说不定谁坐。”嘱咐完厨子刚要出去,又赶紧叫住,“再多备出几样菜,有不合口的能随时换。”见妻子抱着小儿子从起居室转进来,亦翰臣放下菜单,起身过去接。
厨子出了厅,一脸的不情愿,碰到楼上下来的保姆,叫着一块进了后厨。不久保姆抱着一大箩菜,到后院的空地边搬了个小凳子坐着择。亦诗练完笛子,抱了本书从楼上下来,找到保姆,也在空地边找了个小躺椅坐下,翻开书读。
“阿姨,晚上客人很多吗?”已经习惯了进进出出觥筹交错的客人,独自在二楼的房间吃饭反而好,有时候好几天家里人也难得聚到一起,很清静。余光扫了眼箩里的菜,是弟弟喜欢的豌豆,没有自己中意的菜色。“晚上我想吃鸡蛋炒西红柿,让老李多加糖行吗?”
在围裙上抹了抹手,保姆把剥好的豌豆放到备好的空碗里,“你爸爸嘱咐了,晚上要一起吃,今天不给你们在楼上开饭。”
刚翻到上次看的页码,听到阿姨的话又把《绿山墙的安妮》扣回腿上,坐起身盯着碗里一颗颗青绿透亮的豆子。“晚上什么客人?为什么要下楼吃饭?”
保姆手里的活没停,眼看着亦诗一天天大了,十一岁生日刚过,虽然比起两年前开朗了些,还是有些和家人格格不入。继母对她不差,可就是难得说上几句话,亦诗又是念旧的孩子,性子里忘不了生母,无事就自己去琴房学习听音乐,极少参加家里的宴会。
怕她到时闹,提前哄了哄,“今天晚上人可多,老李和老刘都开火。咱不吃鸡蛋西红柿,给你做喜欢的荷塘小炒,放你爱吃的莲子。”搬着小凳子坐到亦诗的躺椅旁,保姆从兜里摸了片薄荷叶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