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了,热得脖子后面都是粘粘的汗。开门的时候格外小心,怕声响惊动隔壁。站在走廊里才想到隔壁大概空着,热天弟弟一般去父亲房里睡,背阴凉快些。慢慢的走,亦诗心里并不急,还在酝酿和孔叔叔说什么。路过拐角楼梯,下午打破的玻璃没补上,从窗口传进蝉鸣,叫得人心浮气躁。她额上也有汗,沁到伤口沙沙的疼。
踩着地毯一步步下去,先往一楼张望。厅里亮着灯隐约听见有人说话,可能是忙到半夜的老李老刘。有时候屋里太闷,他们索性在院子里支张小桌子聊天喝酒,暑天就睡在那儿,蚊虫多了加顶纱帐。
父亲书房在二层正中,门总是虚掩着,进去赶忙闭紧了门。被烟味呛到,捂着嘴跑过去开窗。客人饭后都会来这里坐谈,她很少进来,父亲坐在书桌后的面孔严肃的让人生畏。
好在窗外的光透进来,摸着黑走到桌边开了灯。
电话就在抬手的地方,很方便。她很少打,不知道打给谁,大院都是总机转,接线员又是严肃口气,她听过几次,不太喜欢。
拿起听筒,按零是外线,对面马上传来陌生的男人声音,“请问要转接哪里?”
从兜里翻出之前他留下过的地址电话,很长的一串号码,一位位数了数都数不清。鼓足了勇气把号码报出去,滴滴嗒嗒的转接,很快有人拿起来说话。
“喂,您好,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办事处,请直播分机号,查号请拨零。”
按了破折号后的数字,换了上年岁的女人,听她问孔叔叔在吗,干硬硬的没有两个字,嘟嘟嘟电话就断线了。
在睡衣上擦了擦手心里的汗,拿起来再打,还是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她只知道是孔,再想,脑子里一片空白,回神过来对方早就挂了。
气馁的坐在桌边的转椅上,把脚缩在睡裙下面,盯着电话盼着能自己响起来。也许孔叔叔知道她要找他,就会给她打过来。可等了半天,电话还是闷葫芦一样,一声不响。
留着地址的小纸条折上又展开,反反复复好多次,还是不肯放弃。刚要关灯离开,手碰到了桌边的名片盒。
拨了拨,都是不一样的纸,四四方方写着不同的名字。上了几年小学,认识的字很多,她认得孔,老师让背的话都是孔子说的。
来了零星的希望,一张张翻找,从头到尾两遍,最后停在一张浅咖啡色的名片上。孔叔叔叫什么呢?三个字还是两个字?
中规中矩,一面是汉字,另一面是外国字,好在中间黑体的拼音很醒目——KONGQIAN。
又拿起电话,换了接线的声音,报号码的时候指尖小心点着一个个读,只怕说错了就找不到他了。
接通了,间隔很长的嘟嘟声,和心跳一样规律。亦诗抱着听筒站在那里等,好像等了很久很久。好怕又是凶巴巴的陌生人,手心的汗都蹭在听筒上,以为没希望的时候才听见电话接通,有人拿了起来。
出了办公室刚锁了门又听见电话响,孔谦低头找钥匙,示意身后的翻译先走。终于摸到钥匙开门,找按钮把灯打开,桌面被大半待处理的文件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