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初夏,剪風院。
書房之內,案上放著一盞半溫清茶,燃了龍涎香的金獸蹲在屋角,嫋嫋吐著清煙。
十歲的周元渭戴了頂小金冠,一身月白輕綢衣,伏在案上寫當天的功課。寫完後,他扔下玉管筆,靠在椅背上伸個懶腰,望向身旁替他打扇的內侍:“真是無聊……再跟我講講潛芝在邊關的事,講仔細些。”
“是。”內侍躬躬身,臉上綻開個討好的笑,“兩年前,柏大人剛到邊境便立下奇功,斬了金摩第一悍將多納。那多納,號稱雷神之子,身高丈二,聲似洪鍾……”
……
隨著內侍說書般繪聲繪色、不無誇張的描述,元渭不停地點頭,唇邊含笑,眼睛裏綻放出奇異光彩。
這些關於柏嘯青的傳奇,他不知令人講過多少遍。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他對柏嘯青的感情,是戀慕,亦是崇拜。
內侍繼續侃侃而談:“……因為屢立奇功,眼下,柏大人已被提為軍中副帥,率兵打仗從無敗績,金摩軍聽到他的名字,無不聞風喪膽……”
內侍說得基本屬實,卻同時也只是片面的描述。
兩年來,天朝軍敗多勝少,已頂不住金摩強大的攻勢。柏嘯青從無敗績,半是因為他的統兵作戰能力確實出眾,而且一直在成長,半是因為金摩帝愛惜他少年英雄,屢次在戰場上對他留情。
甚至,還經常派遣特使,往柏嘯青帳中送金銀珠寶、牛羊馬匹。
雖說柏嘯青對待送來的東西,只是一笑,然後差人送返,並未為之所動,朝堂中的大臣們卻紛紛感到不安。參他的摺子,不時出現在皇帝的禦案跟前──
柏嘯青目前雖沒有反意,但邊境風露苦寒,那金摩帝傾心相待,天長日久,他焉能不為所感?
他如今的聲望如日中天,人又在邊境。如果他一旦反叛,就連半點牽制的辦法都沒有。
在這種狀況中,皇帝力頂了一段日子後,也開始動搖。
於是皇帝下了聖旨,另任人選接替他的位置,令他回朝,官升半級,任太學閣監察史。
這些隱藏在水面下的事情,周元渭自是不會清楚。他只知道,他的潛芝就要滿載著榮耀,從戰場上歸來,回到他的身邊。
聽內侍第一百零一次的,講完關於柏嘯青的傳奇故事,元渭心滿意足地站起身,舉步朝書房外面走:“據母後說,潛芝今天傍晚會回京。給我準備衣服車馬,我要去城門迎他。”
儘管朝廷對柏嘯青有諸多顧慮,但在這天朝軍隊漸呈敗象的時刻,民眾無疑需要一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