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武学)是拥有武力和使用武力的学问,是运作武力的学术。修证武道、造就武力、表述武力是武术运作的全过程。武术包括所有以原始风格表述武力的项目,也包括所有的展示武力和使用武力的形式。
人类本能的对武力的需求产生了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人体结构的相同和思想行为的一致决定了古今中外的武术的性质模式和行为原则的无差别,环境的限制、世俗的影响和人为的因素导致武术形象的千姿百态。
武术的载体可以是任何一个拳种,一门搏击术,一个格斗项目。武术的表相可以是任何一种形式,任何一种风格。武术基因凸现的是自然的法则,而载体尤其是载体的表相凸现的则是人为的意志。武术的定义很广泛,它包括有拳击、日本柔道、巴西柔术、韩国跆拳道、法式踢打术、日本空手道、中华武术(中国武术)、泰国泰拳等。虽然武术定义广泛,但是目前武术狭义的含义特指中华武术。
格斗(搏击、技击)是武术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项古老的技能。说它是技能,是因为它的目的和绝大多数运动的宗旨相左。不管格斗有多少种功效,健身也好,防身也好,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快、最狠、最有效地击毙对手。听起来让人有些毛骨悚然,但只有认清了格斗的实质,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格斗理论、比赛和训练中的一系列问题。
力量是格斗的重要因素,中国武术有言“一力降十会”。但力量并不是格斗的决定性因素。格斗拥有一套完整的训练理论,如果不能深入领会它的精髓并将其贯彻到训练中,纵有再大的力量也是枉然。反过来说,在双方拥有相近的技术实力的情况下,力量大的一方取胜的机会无疑增大了许多。
拳击可能是一般人最具感性认识的格斗形式,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起源于英式格斗,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国家,希望能用一种相对文明的方式体现格斗的精神。踢击作为攻击力最大的招法,理所当然地被禁止了。摔法、反关节技术也相继被取消,只有最基本,并且也是杀伤力最小的拳法被保留下来。在世界范围内,它开展得最为普及,还顺利地进入了奥运会,相对发展水平最高。
柔道是第二个进入奥运会的格斗项目。柔道由柔术发展而来,有投技、寝技、挡身技三类技术。其中挡身技主要包括一些踢打动作,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被从奥林匹克柔道中剔除出来。柔道看似与摔跤相近,实则有根本区别。前者是经过删减的格斗项目,而后者则是典型的角力项目。由于柔道静力性动作多,对力量的要求比拳击更高。史上的一些柔道名家都以力量著称。
与柔道同根的格雷西柔术(亦称为巴西柔术),在曾经忽视摔法及反关节技术的自由搏击界,一度曾刮起“柔术旋风”。巴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都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跆拳道是第三个进入奥运会的格斗项目。所谓跆拳道,跆指脚踢、摔撞;拳是用拳头击打;道为艺术方法。前两个进入奥运会的格斗项目都不约而同地回避了腿法这个杀伤力最大的技术,但缺少了这种最重要的技术,格斗世界无疑是极不完整的。怎样既能反映腿法技术,又能保证参赛者的安全呢?跆拳道吸取了击剑的思想,用一种点到为止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跆拳道练习者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法式踢打术(S*ate)是由法国发扬的一种技击运动,其腿法非常突出。又称为法式拳击、法国踢拳、法国踢腿术等;音译名词是“萨瓦特”,它是使用拳法技术与腿法攻击的一种格斗技,包括许多在空手道和跆拳道中能见到的腿上功夫,包括侧踢、旋转踢和钩踢。它们更加迅猛、力量更小。时至今日,在欧洲很多自由搏击选手身上,仍能看到法式踢打术的影子。
空手道是日本的主流格斗项目,以凶猛的前踢和变化多端的手刀而著称。它原称“唐手”,因日文读音与“空手”谐同,在1935年才正式改名为空手道。空手道最早发明了“寸前即止”的比赛方式,大大增强了比赛的安全性,但格斗者的攻击力度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武术家大山倍达曾在美国刮起“一击必杀”的“空手道旋风”,他创立的极真会被称为格斗空手道。
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散打又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散打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散打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摔法是散打的杀手锏,在以拳脚为主的普及型格斗界,散打摔法让很多门派的格斗者感到不适应。
泰拳脱胎于暹罗武术,号称“五百年无敌”,时至今日仍是杀伤力最大的普及型格斗。泰拳号称“八条腿运动”,泰拳拳法和拳击中拳法基本一致,但除此之外它还拥有凶狠的膝法、肘法,以及异常刚猛的腿法。泰拳的标志技术——横扫踢,曾使众多的格斗者葬身于铁腿之下,被踢断胳膊、踢断腿的不胜枚举。泰拳的力量训练思路比较独特,强调耐力训练,要求每一击都集中全身力量,对训练重量倒不太关心。
自由搏击,又称国际自由搏击,60年代发端于欧美,以美国为主要起源和发展中心,在西方文化环境影响下,在全球文化、经济等大范围交流碰撞和开放融合的历史背景中,逐渐孕育并发展壮大起来,是一种没有套路、没有宗派,强调个性风格,以实战求胜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触徒手攻防搏击术。自由搏击兼容并蓄了东方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韩国跆拳道,泰国拳,以及西方拳击和摔跤等武道的精华,是现代东西方武道文化和技艺的最佳结合产物,是当今世界武坛独树一帜,高度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先进实战武道,体现了人类武道融汇的成果和结晶。
自由搏击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实战中根据战况自由发挥,灵活施展拳、脚、肘、膝和摔跌等各种立体技术,长短兼备,全面施展,以最终击倒或战胜对手为目的。“告诉我基本原理,我将得出适合我自身的独特的技法。”这就是自由搏击拳学理念的最佳概括表达。在此思想指导下,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取长补短,自由搏击已然形成完美的理论和技战术体系以及竞赛规则办法。在国际武坛百舸争流的情况下,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实战功能,在国际武坛上战局了重要的一席。自由搏击技术是简捷的,但也是实效的,它的技术体系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只要是在踢、打、摔、拿的范围中,经实践证明可行就被采用。
此外,世界上还有合气道、剑道、巴西战舞(Capoeira,音译“卡波拉”)、俄罗斯桑搏、缅甸斌道、希腊角斗术、埃及打斗技、美索不达米亚搏斗术等多种格斗(搏击)项目,不同的格斗(搏击)项目很难分出优劣,关键要看使用谁的规则。所以没有最厉害的武术,只有最值尊敬的武者。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武术由博斗发展而出,但真正的武者,看重的却是对自身的超越。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