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中,郭靖的大侠形象,继续丰满。
郭靖带着杨过大闹终南山一段,最是好看,最是热闹。
看郭靖天人一般的风采,独战百数名重阳宫道士,如汤浇雪,如风卷云,如潮涌流水,如雨打落花,举重若轻,又胜似闲庭散步,看得小杨过耳热心跳,目瞪口呆,五体投地,看得读者也五体投地。
为了郭大侠的光辉形象,让臭道士们受点委屈,出点洋相,也就应该,谁叫那些道士太不可理喻,糊涂到家了呢?
想当年王重阳是何等威风八面,怎么尽收了些如此草包窝囊的徒子徒孙?难怪不少读者于此处大呼不近情理。
但需知小说家之言,不可太当真,而且马钰、丘处机、王处一,到了此书似乎还是长进不大。
马钰见了郭靖道:“十余年不见,你功夫大进了啊!”此话反过来读,全真七子原地踏步,白活了不少年纪,长辈都是如此,怎能怪小道士呢?难怪杨过从此再也看不起全真道士。
郭大侠宅心仁厚,却哪里知道送杨过到终南山学艺,本就是一个善良的错误──舍近求远,弃高就低,怎能让心高气傲的小杨过心意持平?
郭靖对杨过的一片慈爱仁心,读来让人心热;
杨过不识好人心肠,读来又备觉苦涩。
郭靖真人,不知久作真时真亦有假处,不问青红皂白,先派杨过不是。
郭大侠凄然对杨过道:“我宁可你死了,也不愿你做坏事。”
看看,这世界借了正义的名字,多么轻易地做出最为不义的事情。
郭靖毕竟是极品人物,他虽然混沌缺乏灵性,不能理解生命中最为深刻的意义,但他的可贵在于有着最本能的怜悯和仁慈之心。
忠恕之道,郭靖几近矣,所以郭靖高高举起的手掌,终于心灰意懒,万念俱灰地放了下来。
蒙古大举进攻南宋襄阳之时,郭靖黄蓉舍身而出,挽危澜于既倒,作中流之砥柱,实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