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董卓与吕布带领部队星夜出发奔往洛阳而去,王一自然也要尾随而去,好完成祖国交给他的任务,回去也有个交代。可是转念一想,马到是能弄到,但要是穿着变色衣骑在马上跟着队伍一起出发,估计第二天就会传出来三国版的聊斋了。
正于暗处着急间,忽然看见一个小校大步流星的就向他走来,王一心道,莫非被发现了?这个小校难道有红外线透视眼不成?能看穿我的伪装?不会吧!
就见这名小校解开裤带就要对他脑袋小解!王一当时这个气呀!婶可忍,叔不可忍!难道我的脑袋磕了个包就变得像夜壶么?那名小校也是被憋得够呛,刚想排排水舒服一下,就见被他选好的暗处的一块石头(注:男人一般都有喜欢找个东西对着嘘嘘的嗜好,太监例外,人妖例外,这句女生可以省略别看。)忽然长大变成一个人型奔他而来,就觉得头忽然不听使唤的向右一转,一下转到左边来了,这小校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神奇的石头变人的事,而且长这么大也不知道自己的脑袋还能一直从右边转到左边来,这回他也是见到了、也知道了,但是命也没了。
王一心道,别人随地大小便要罚钱,你随地大小便就要命了,敢拿老子的脑袋当夜壶,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有几个脑袋!不过正愁缺伪装混进部队呢,你就借尿道送来了,还真是善解人意呀。
想毕把这名小校往刚才用作掩护的石头后面一拖,由于有了经验,三下五除二就换上了,伸伸胳膊,踢踢腿,这回感觉这身军服还挺合适,不过就是裆部有点湿湿的——仔细一想,圈圈他个叉叉,王一差点晕倒!这小校也不知道是吓得,还是爷们本性,最后还是尿出来了,弄得裤子前面出了好大的一片地图!
这时大队人马已经出发了,就见弯弯延延一条火龙自虎牢关以下一直延伸到群山叠岭之中,很是壮观,王一也顾不得那么许多,特警训练的时候比这困难的多衣服也不是没穿过,整理一下,就跟着队伍的后面就尾随而去。
这名小校是步弓营的,没马骑,只好用跑的,王一看过《三国演义》书中言之凿凿:“这关离洛阳五十里。”王一心道五十里路对于我这个二十二世纪的特警队长来说,用跑也不过是小菜一碟,莫不如跟着这些士兵一起走过去,到了洛阳之后再找个好机会溜出去破坏董卓的迁都大计!现在不但能舒展舒展筋骨,而且还省却了在古代这群山峻岭中的寻路之苦!实在是一举两得呀!
其实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三国演义》毕竟不是史实,是小说而已,里面的有些东西也不全真实,其实现在走高速,洛阳到虎牢关所在荥阳市也有一百公里,还不含高速外两端路距。而这古代关山迢递、天堑阻隔,绕来绕去,恐怕得有个三百来里吧。虽然三百里地的距离对于我们王一这个经过特殊训练的特警队长来说也没有什么感到吃力的,但是吕布座下的赤兔马,日行一千,夜跑八百,看来这时间就怕是要拉开了,搞不好这迁都要赶不上的。
而我们的王一却在五十里地的目标影响下拿着火把,跟着队伍在无边的群山夜色中跑来跑去,而且这个冒牌货也不敢随便的就问旁边的士兵,什么时候能到,董卓在那个部分里?其实董卓的军队在当时实际是以凉州东部的东汉正规边防军为主,加上少数民族的骑兵,所以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更注重骑兵和机动,这在当时极为出众,一般的部队是比不上的。
其实王一跟着的部队不是董卓的主力部队,就在王一长跑拉练的时候,董卓已经带领他的骑兵部队扬长而去了。
但是我们的王一不知道这些,就在他跟随部队跑着,跑着的时候,就感觉到部队在一个平整的土坡地方停下来了,原来是他的这部分部队要在原地扎下来休息,等待第二天再前行,王一想想也是,这样不但节省体力,第二天再跑路的时候也能增进速度,要知道古代可没有柏油大道,这里又群山峻岭,道路颠簸,非常荒凉,夜间行军不但有危险,也很混乱,是很不效率的。
这时就见身边的士兵分成每十人一组,有的拉扯着一个大帐篷,有的在地上埋锅造饭,有的在地上垫一些干草,再把行李铺在上面,就是一张床了,然后士兵们训练有素的吃着粮食和拿着水壶喝水,吃了一会,就在行李上睡着了。
一般来说,古代军队只携带最基本的衣服和衣料,以供衣物磨损了的士兵更换,以及及时修复损坏了的旗子。加上没有洗澡的条件,所以古代军队几乎都是臭不可闻的,而且全身爬满了跳蚤。这对习惯了这些的士兵们倒是没有什么,人家习以为常了,也就产生了抗体,但是对王一来说就是一种特殊待遇了,随着夜的深入,带着现代化充气压缩帐篷,压缩睡袋的王一和躺在身下的巨大反差的干草布垫,就感觉到呼噜声,蛐蛐声,声声入耳,国事,心事,事事闹心呀!实在没办法,只好头上披着衣服,耳朵塞着布条,然后王一在跳蚤的折磨下昏昏睡去。
第二天一早,就听见集合号吹起来了,士兵们迅速的起来,收拾好行李,然后排队去伙夫那领早餐,一碗稀粥,一个馒头而已。好继续开始新一天的路程。可是王一刚一想起来就感觉头痛欲裂,双嘴发干,心里非常想爬起来,可是身体却不听使唤,边上的一位小校一见王一脸色发白,神情萎靡,就用手摸了一摸他的头,感觉隐隐的发烫,然后急忙叫来了随军军医,只见那位郎中也摸了摸他的头,把一把王一的脉搏,再看了看他的眼皮和舌头舌苔,说了一句:“此乃重症风寒,传染性极强,恐怕不好医治。”话音一落顿时只见帐篷里除了王一外空无一人,就连这位老军医跑的也蛮快的,估计也是有这方面经验了,要知道三国初期战乱不断,百姓疾苦,户外经常有尸体腐烂,这个时候也是瘟疫横行,人人畏之如虎,尤其军队,遇到这种情况最是影响战力,所以一般都极力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并且隔离。
现在王一的帐篷十米以外都不见一个人影,军官们也仁慈的没有将他这个传染源付之一炬,彻底消灭,而是把他扔在这里自生自灭,带领队伍离他而去。
其实王一是刚刚来到这个环境不适合他的世界,水土不服,再加上没有吃好、休息好,昨晚又受了风寒,所以才会染上了这种重感冒而已,但是在古代的重感冒也是一种大病,很不好治疗,也会传染。据说古代重感冒堪比现在的非典一样严重。
但是这难不倒我们未来的特警队长王一先生,王一一看部队离他而去,不但不愁,反而暗自欣喜,从背后的行军包里拿出了充气胶囊帐篷,一按按钮,就听见,“嘭”的一声,面前立刻就出现了一个一人大小、金字塔型的帐篷,鼓鼓的,表面也是随着环境能变换颜色的变色面料,两片夹层,夹层里面是满满的空气,里面有压缩睡袋和充气沙发都是一体成型的,王一赶忙脱去臭烘烘的抢来的士兵外套,拉开帐篷拉练,先靠在舒适的弹性十足的沙发上,然后把水壶放在电磁加热板上,接上太阳能充电电池电源,又在里面放了一点水质清洁剂,把水加热,再从行军包中取出了两片速效睡眠感冒胶囊,和一小片超级压缩营养饼干,就着热水把药喝了下去,然后吃掉饼干,再钻进柔软的压缩睡袋,然后长出一口气,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切都要先治好病再说!说完昏昏睡去。(为什么要用速效睡眠胶囊呢?其实人体只有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内部的协调机能是最平衡的,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体内部的抗体才是最强的,也更能配合药品以更好地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而且也不怎么消耗体力,和受到痛苦,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睡觉能治病的道理,本来抵抗疾病就是七分靠自己,三分靠外力的)
本来王一的计划是跟谁董卓、吕布一起到洛阳的,到时候管阴谋诡计,偷袭暗杀,反正叫董卓迁不成都就是了,因为王一也知道这段历史,董卓的这次迁都不但放火烧了古都洛阳,还掘人坟墓,让士兵奸杀百姓,把个朝廷搞的乌烟瘴气,王一想要是能阻止董卓迁都那也应该算是一段历史佳话而流传千古了吧。
可是偏偏人算不如天算,王一到这关键头上生了病了,以至于错过了这段历史,可谓正应了那句话,如果你相信命,那么一切的偶然都是注定;如果你不相信命,那么一切的注定都是偶然。那么对于我们的王一来说,这发生的一切是偶然还是注定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