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穿越的精彩 > 第十四章 招揽

第十四章 招揽

上回书却说道王一一首残缺拼装版的苏东坡词牌:“水调歌头”一吟出口,当时就把曹­操­给唬住了,苏东坡何许人也!虽然是出自三国以后的宋代,但是中国要说诗词追根溯源,最鼎盛的时刻,那还得是以唐宋为首的!

用文学点的解释——唐宋的盛世铸就了唐诗宋词在中国自古以来的鼎盛地位,那个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造就了唐诗宋词的繁荣,并为其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词人把我国诗词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通俗点的解释就是——饱暖思**么!人们吃饱了,喝足了,没事做了,就开始动一些和基本生存无关的东西的脑筋了,并美其名曰个人爱好,例如诗词,文学,足球,篮球之类的,要叫一些饿的头昏脑胀的人去做这些,恐怕这些文化事业的发展除了传宗接代的活动,至于别的诗词什么的就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了。。。

曹­操­也是个文学修养非常深的人,他的一首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这首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通过对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曹­操­开阔的胸襟和豪放的气慨。

这首诗也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曹­操­击败乌桓后,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眺望大海而作此诗。

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用朴质的形式披露他的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后世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壮志凌云的伟大诗人。曹­操­的诗歌,特别是他反映政治抱负的诗歌回环反复,气势恢宏,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不愧为是英雄的诗歌。

曹­操­心底一思量王一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前两句是借景,后两句是抒情,不但工整对称,而且也看出了王一现在的心情,“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莫非他对乱世寒心而想乘风归隐不成?

曹­操­以为王一是面对此情、此景、此当道乱世有感而发,却不想王一是面对此情、此景、此当道乱世“山寨”拼接而成。

曹­操­不禁产生了之中的感慨,拍掌而笑道,“睹物思情,豪放不一,听这首诗的意境,先生莫非有归隐之意?”

王一听完不禁一愣,心道:“他如何得知我三个月之后要彻底归隐呢?这个曹­操­果然不简单!”王一想罢眉头一拧,没有说话。

曹­操­那是何等人物,要说察言观­色­,揣摩心思那是少有人及,当下搜罗人才的心念一转,对着王一一抱拳道:“今黄巾新灭,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先生才学过人,胆­色­出众,而且某观此传国玉玺之事断定先生乃忠义之士,敢求相助!”

要说曹­操­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对一个不知名的王一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那一般人还不是感激涕零,就就地拜倒,追随而去。可偏偏这个眼前的这位王一不是一班人,也不是二班人,是一个跨世纪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