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川子沟 > 75.第七章(5)

75.第七章(5)

( 世上的事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简单得多,郑省芝回省城之后,没过几天,一辆帆布篷子北京吉普车就碾着仅有一辙通往川子沟的土路,扬尘而来。ww***省供电局主管业务的郑龙副局长,带领几个工作人员到川子沟进行现场考查。郑副局长没有多说话,仅跟村里的主要­干­部接了个头,要求大队写个申请用电的报告,盖上公社的章子,直接让人捎到他手上,下来的事就别管了,由他来与各方面协商解决。

许元贞支书按郑副局长的要求,把该在报告上应按公章按齐,由郑省芝转交给她的叔父。这份报告的命运不同于以前那许多份报告那样石沉大海,地区供电局很快有了反应,就到川子沟来放线施工了,真个在这年夏收之前,川子沟生产队有别于其他原坡地带的生产队,提前通上了电,社员们扔掉了老祖宗留下的煤油灯,换上了明亮的电灯。许元贞尝到了利用知青资源的甜头,又开始动知青家长和社会关系,解决本队的人畜饮水问题,使社员吃水更为方便。

郑省芝、王智生等几个有贡献的知青以“特招”的名义,办了简单的手续离开了川子沟,进城当“工人”去了。ww

支书元贞也努力想给夏如锦几个他认为该走的知青争取到“特招指标”,可公社、县上的“贼的壳”说:“这都是招工单位戴帽申请到的指标,这些单位都在支农方面做出了贡献,支持了你们村农业生产展,人家要求你们对他们所要的人别卡别拦,仅在生产队意见一栏签个‘同意推荐’就行了,不需要你们来具体推荐的。指标是硬的,一个人也加不进去!”任你元贞磨破嘴皮子,也无济于事、王青山、夏如锦几个没“戴帽儿”指标的知青,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走了。

许敬修是返乡知青,更没有奢望,只能为夏如锦、王青山报以不平和同,表示无奈,说几句宽慰话吧,他知道这些屁不顶的话还是不说为好。喜欢憧憬的夏如锦把希望寄在县政府她那些叔叔身上,或将来和许敬修双方进入大学来宽慰自己。

女知青郑西如没背景可有好运,她姨妈给她介绍了个对象。男方是省革委会一个拿事的人的儿子,人也长得不错,就是脚手不连­干­行动时脚颠手抖,据说是小时候高烧,父母工作忙,把娃没经管好耽搁的。如今要千方百计补上这缺憾,便动各种关系,给愿意以身相许儿子的女知青或女农青在城里安排工作。虽然应征者不少,但都没有郑西如个人条件好,对方始终不放弃犹豫中的郑西如。当她见郑省芝们悄然回城,她就痛下决心,慨然答应这件终身大事,顺利地回城参加工作了。

马平川、高碧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亲戚眷属没一个在某个部门拿事的,只能瞪着眼睛看着别人离开这山沟沟。

那个叫媚的女孩,已经不再想回城的事了,城里没一个亲人,城市已经把她一脚踢了出来了,父亲又是自绝于人民而自杀的,母亲也不在人世,再要回到城市实在太难了。她知道牛毛稠的雨点也淋不她头上,看来只有一生当农民了,没指望回城,也不想,心里倒也平静。李高社等着冬季征兵参军,相信郝知玲大姐会寻钻眼给他办成功的。

这些知青们,个个都如在洪水中挣扎的人,人人企图寻找着该是自己的不易沉没的东西,抓住这个东西,漂浮着、挣扎着靠近城市——他们心中的诺亚方舟,努力登上去,以达幸福的彼岸。

心里最不平衡的人,要算那个没经过任何人选举,大家都公认的知青领导王青山。他想:全国各报刊宣传的是: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之后,进入大学、工矿企业,或走上其他工作岗位,都要经过贫下中农的民主推荐,而这次“特招”连个民主推荐的样子都没做,实在太黑了。这知青在农村参加劳动、工作的个人表现对于前途的参考价值不就等于零吗?如果这次要让贫下中农民主推荐,凭自己平时的表现,人缘难道连边都沾不上吗?朱丽月要我抓住一切机会,这次我没做到,令她太失望了,是我太没本事?还是天道不公?是这里的人眼瞎了?还是心术不正?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