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瞧了李家嫁妆单子,甚不乐意,当即就跟元春絮叨起来:“我就说了给你兄长定下你舅舅家凤哥儿,偏是老公爷看中李家穷家烂业,三万银子聘礼只给五千嫁妆,他也拿的出手来!”
元春知道这话不对,也不敢驳斥,只是好言劝说母亲安心养铂等着享媳妇福
王氏抱怨李家妆奁菲薄这话很快传到当家太太张氏耳朵里,张氏不由哂笑,这是王氏,过了几十年,刻薄性子依然如故
当初张氏进门是八千银子妆奁,虽然不不及荣府三万聘礼,但是,荣府聘礼张家并未截留分毫,悉数随着张氏抬回荣府来了
这样处理就是女家十分看重姑娘了
不防头王氏进府之后,没少拿嫁妆说嘴因为同样三万聘礼,王家抬回来八万银子妆奁
故此,王氏常常因此傲视张氏
贾母正要借着王氏打压张氏,睁眼闭眼和稀泥,张氏受了不少闲气
直到后来贾敏出嫁,贾母当然不会让媳妇拿自己女儿说嘴
贾敏出嫁嫁妆可谓十里红妆包括公中份例,再有贾母嫁妆一半,贾母替贾敏自小积攒嫁妆另外再有贾代善给女儿添妆林家四万两银子聘礼,贾母悉数添在嫁妆里头
贾敏嫁妆庐二万之多,生生又把王氏压一头
王氏从此不好意思再拿嫁妆银子说嘴了心里却把贾敏嫉恨得半死又怪贾母偏疼贵女,且不想想,这荣府原不是她的
张氏虽然瞧不上王氏张狂劲儿,也知道她有今日无明日,说不得那日就睡过去了只是这些日子元春帮了张氏不少,能干又识大体觉得有必要提醒元春防患未然
再者,如今两房并未分家,元春将来出嫁若有好歹,势必要张氏这个伯母出头说话
这日张氏携带元春敲定了贾珠婚宴席面单子,张氏顺口提点元春:“李家还是很看重女儿,别瞧着这一回只有五千银子,只怕把李家一般家财都打进去了须知李家书香门第,说的好听诗书传家,其实就是靠着土地过 ... [,]
(日子,能偶多少家底儿,可是比不得勋爵世家几辈子沉淀呢!”
元春十分聪明,很快听出张氏话外玄机李家跟柳家情况何其相似,都是书香门第李家嫁妆不能跟荣府匹配,只怕柳家聘礼也不能跟荣府三万对称
她虽然跟母亲一样倾向于嫁入世家名门,但是祖父祖母敲定婚事她也只有顺从母亲今日这般议论李家,明日未必不嫌弃柳家,一旦外传,自己没过门就得罪婆婆,今后如何过日子呢!
张氏这话提醒实在,这事儿不得不防!
好在如今王氏病着,二房全靠元春张罗
自此,元春越发约束下人,着令婆子严守门户,凡是二房户下丫头婆子,不经允许,无事不许随便出入,尤其不许到大房乱逛违命者有一个算一个,一律驱逐出府,永不续用
周瑞家里是王氏最得力陪房,如今王氏不成了,她岂敢惹祸,自然是谨遵元春之命,将二房上下收拾的铁桶一般
回头再说贾珠,三月初八贾珠成了庶吉士,饮了琼林宴,当晚拜了花堂,做了新郎官儿
新娘子李纨虽不貌美如花,却是白白净净,规规矩矩,对贾母张氏都是恭恭敬敬她身上既没有张氏恃才傲物,也没有王氏富贵张狂
贾母张氏都十分满意
接下来就是商议元春婚事李莫愁意思让元春再带李纨一段时间,李纨那种资质有些小家子气,只怕对付王氏不够看
李莫愁把这话跟鸡爱母说了,贾母也舍不得元春,毕竟是自己亲手教导姑娘故而,贾母吩咐张氏,透过官媒传话,能不能先过小定,婚期押后几年,毕竟姑娘十六岁也不算大柳家也不缺主母主理中垃柳家少爷正好趁此机会出门游学,增长见识
荣府贾珠只比自己儿子长一岁,人家便是耐着性子游学三年,果然一触而就
柳家一斟酌,这话有理,应了,安排儿子带着书童出门游学不提
正月出生元春婚事定了,只比元春小三个月贾琏亲事,也提上议事日程
按照张氏意思,贾琏也跟元春一样,媳妇人选往书香门第上头靠去
这事儿也很便宜,如今京中一般官宦家小姐丈母娘十分满意贾琏这个文武双全小女婿
张氏心中,更想把自己娘家侄女儿娶回家来做儿媳妇
老公爷代善也是此意,熟料一贯人云亦云的贾母反应激烈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