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她忽然又想起小郭故事的情节来。
大雨,一个黑衣男子在幽暗的店门口出现。
芷君抬起头,吓一跳。
此刻,她面前正站著一个年轻男子,她沉缅在自已的思潮里,客人来到面前都没发觉,芷君不禁飞红了双颊。
“呢”站起来,“我能帮忙吗?”
客人年轻而英俊,穿件骆驼色大衣,肩膀有雨水迹子,正在微笑。
他说:“我找尹芷君小姐。”
“在下正是。”
“一位小郭先生介绍我来。”
“呵,是他。”
“小郭先生说,尹小姐是专家。”
“不敢当,叫我芷君得了。”
“我有一件东西,想劳驾你过目。”
“这是我的职业。”芷君谦逊地笑。
芷君这才发觉,他手上拿著一条高约二公尺长杆型物体。
长杆上罩有考究的布套。
芷君笑说:“尚未请教尊性大名。”
“对不起,我竟忘了,在下温力民。”
两个年轻人握手。
温力民放下长杆,“猜猜这是什么。”
芷君微笑,“既是小郭先生介绍来的,那么,我肯定他知道我知识范围,这是一件寝室用品。”
温君鼓掌,“讲对了。”
“寝室中,有什么物件是如此形状的呢?不是毛巾架,就是窗帘架,我猜是挂著窗帘用的那条木通。”
温力民面上露出极其佩服的样子来,“全中。”
“请把布套除下。”
温力民竖起木杆,脱下套子。
见惯世面的尹芷君都不禁一声赞叹,“呵。”
温君问:“如何?”
芷君接过它。
“这是十九世纪中叶一八五O年左右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古董。”
只见木通上绘著不少彩色的花卉,栩栩如生,木通两头各套著铜头,以防串在上面的十来只吊环脱下。
“吊环不住磨擦,花纹一点也没有掉下,可见手工是何等耐久……慢著,这里刻有VR两个字母,这是御用品,V是维多利亚,R是女皇,这样说来,制作人可能是司各脱。”
芷君旋下铜头,朝里一看,“果然是他,这里有印监,温先生,这是件罕见的真品。”
至此,温力民五体投地,“你对一件陌生的古物如数家珍。”
芷君微笑,“温先生,这是我的职业。”
那年轻人仍然钦佩不已,“真是法眼。”
芷君好奇,“温先生,请问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我的职业比较冷门。”
“方便请教吗?”
“我替美国一家出版社研究装钉技术。”
噫,这么冷门,不过书本如果装钉的差劲,一页页落下,真是大煞风景。
“这与胶浆很有关系吧。”
“是,及过先得计算纸张重量及其张力。”
“看,”芷君摊摊手,“你才是专家。”
他们笑了。
这时,有助手斟出热咖啡来。
芷君问:“这件古物你从何得来?”
“它一直在我家,我不知它从何而来,家父亦说自小便见过它,也不知它来历。大抵是祖父自杂物摊或古董买回的。”
“你打算把它出让?”
“是,同时也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我劝你将它保险。”
“有那么严重?”
“小店愿意高价收买。”
温力民笑了,“价值多少?”
“我知道伦敦那边有人不惜出高价收藏。”
“给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芷君不假思索,“仍然用来挂窗帘。”
“噫,物以致用。”
“奇是奇在维多利亚女皇寝宫用品,百年之后居然会在华人的家居出现。”
温力民忽然感慨,“反而名贵中国古董大量流落欧美,倒是有稽可查。”
芷君脸上也露出无奈神情。
温力民歉意地说:“对不起,扯远了。”
“温先生,这件古物”
“暂时搁在贵店好吗?”
“一定代为保管。”
温力民留下名,再三道谢,走了。
雨下得更大了。
他走了之后,芷君又慢慢审视他带来的古董窗帘杆,越看越喜欢,遂生占为己有的念头,杆上所绘花卉,与家中情侣椅上织锦俨然一套,都是茶花、栀子及玫瑰,手工之精美,难以形容。
如果把它镶在睡房中,加一窗白色威尼斯蕾丝纱帘,定可做一帘幽梦。
明天问问那位温君,售价多少才是。
芷君感喟,这些年来,她的收入不错,可是因为爱美,看到好的东西不忍释手,故差些不能量入而出,都是这份职业所害。
她嘲笑自己半晌,终于站起来准备下班。
她提起长杆,忽听到轻轻噗一声,杆头铜盖落下,原来刚才没旋紧,芷君连忙拾起,这时发觉,铜头凹位处,有一张折叠得指甲那样大小的纸张跌落。
芷君大奇。
她忍不住轻轻打开,这是什么,一张发票?
只见薄如蝉翼的字条上以毛笔写满娟秀的楷体蝇头小字。
芷君著迷,垂著头,趋向灯光,读了起来。
只见抬头是一个翰字,跟著是“父自驻英公馆返家后,就决定将我许配给马家少帅,你我缘份已尽,勿以我为念,愿君努力向学,终有出人头地一日。”署名是个瑛字。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