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个浑厚的声音回荡了出来,仍是未见其人
秦风猜这一关是“答”,考官不问,只给出字或物,考生要自行作答
其实就是根据考官给出的事物,自设题目,自我作答,只不过评判者依然是考官
能力低下者想不出什么好题目,答案自然也就浅显,是通不过这一关的
不过秦风不打算说太高深的问题,害怕吓着考官
“道,通行万物,造化万物,周而复始,又由万物体现,体现亦是形象,形象亦是道”秦风简短作答
“剑……”
“剑有双锋,一阴一阳,锋在外者为阳,内者为阴,是内是外,表面上皆由用竭主动掌控,实际上则往往被动于对手招数,是为玄双锋汇聚于剑尖,是为阴阳贯通阴阳二锋可比天地,剑脊则代表人,是为三才,通三才者方可通剑道”
“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有美才有恶,同样,有恶才有美,断除恶的同时,美也将失去,美恶皆是人之判断定义,皆是名,可名之名这‘名’的能力,亦是大道自然赐于凡人修者当好好参悟道学付诸实践,才可修习道术,才有望掌握真正的道法”
第三个题目出完,寂静了一刻,那人终于道:“道友请更上一层”
秦风冲殿中香案作揖,然后行上二楼
“可有推荐?”一年青道人没等秦风走完楼梯,便已发问
秦风加快脚步,递上汤厉行写的推荐信,道:“请考官过目”
年青道人头上竖着道冠,手旁放着拂尘,动作十分干练,接过信件两下拆开,抖出信纸,扫了两眼道:“你先生说你品学兼优?是否言过其实?”
秦风心中一笑,没想到汤厉行倒猜得准,于是将早已想好的答案道出:“弟子愚笨,就死记硬背,每年总能背得两三本经典,故而先生场谬赞弟子刻苦用功勤奋好学先生说天道酬勤,勤奋就是最好的品德,自然也能做得好学问,品学兼优实际上是先生对弟子太过褒奖了”
那年轻道人一面点头听着,一面翻查名册,终于对上名册中汤厉行的信息,又道:“你何方人士?姓甚名谁”
“韩家矿区,北三村,秦土旺之后,小子名叫秦风”秦风说着从怀里取出随身携带的小本,那是秦土旺和他的户籍证明,里面还夹着秦土旺的殉矿志
年轻道人看了点点头,起来行礼道:“在下驻云,见过道友”
“驻云道长客气,折煞晚生”
“道友才不用客气,以道友才学,此番必能博取名号,请上楼吧”年轻道人摊手指路
秦风不再多言,长揖行礼,上到第三层
第三层正中坐着三个年老的道学先生,三人坐得四平八稳,好像早就在那里等着似的
中间一个老先生见秦风上来,道:“好艾好久没有像样的弟子了,你且说说,你都会背什么经典?”
秦风对三人深躬行礼,尽量谦虚地答道:“回禀三位上师,弟子只会死记硬背,到现在勉强能通背道学九经,外加几本史书和修士列传”
“哦?你背修士列传?”中间那老者忍不住问道,和两旁老者交换起眼神,显然三人都很感兴趣
道学九经就是《老子宣道经》《逍遥经》那些道学经典,寻常道学弟子都会苦心研读,但史书列传就基本是课外读物,更别说有人背了
秦风见三人上钩,答道:“先生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习道学,更要付诸实践,可弟子身处山村,孤陋寡闻,有心实践修行,却不得门路,只好细读那些修士列传,妄求身临其境,增广见闻”
三个老先生一时语塞,都面露同情,深深为秦风的“一心”学道行道所打动
不久,左边那老头道:“解经吧,捡你最熟的一本,先背再解”
秦风就哇啦哇啦背起《老祖宣道经》,三个老头则趁机小声嘀咕,交换意见
等秦风背完一遍,从头开解,才解到第三章,中间那老头便道:“解《逍遥经·梦神篇》,直接解”
秦风就直接解成白话文,并讲出引申之义,都是照着普通的注释来解
刚解了两段,一老头又道:“解《仙芒经》”
秦风照办
一连把道学九经全考了一遍,三个老者连连点头
中间那老者终于道:“行了,三日后你来领道士资格”
“谢三位上师恩典!”秦风稽首
“不用客套,宣道司收的就是你这样的道士,谦虚好学,勤勉自励你先退下吧”
“弟子遵命”
秦风二话不说,一路稳步出了宣道司,稍一思量,向城北驿站行去
黑龙城飞云观还是要去的,不能不先到驿站看看,秦风只消这回驿站不要再出什么问题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