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生活的波涛 > 01 前言

01 前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说起来都有自己的故事,才构筑了大千世界­精­彩纷呈的一幕幕,人间的悲喜交加尽在其中。

近来,想写《生活的波涛》,构思了一段时间,没有头绪,许多人物浮现在眼前,各个人物不同的命运,有的为了生活还继续忙碌,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故事,说起来事情已经过去了,如果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方便,我可能不会费­精­力、费时间,写出来的,除了一小部分人知道曾经在现实生活发生过的故事以外,大多数人不会知道,将永远消失在人们的印记里。

有些情节不是为了揭露社会现象,而是用来反映主人公所遭遇到的坎坷经历、挫折,的确也在实际发生过了的事情。整个故事讲起来就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开篇第一回里的一首诗“满纸谎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02炎炎烈日迎接高考

八二年六月,离七月七日高考还有一个来月,天气格外炎热,即使有点风,吹在人们身上也是热乎乎的,大伙们成群结队行走在去旬阳中学的路上,路两旁是一排排整齐高大的白杨树,蟋蟀在白杨树上尽情唱着优美动情的歌,人群中三三两两不时地议论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旬阳中学的大院里,文教局教研室黄老师用高音喇叭讲解一道道政治命题的答案,学校到处可见高考前空前紧张的学习局面。

每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无论从沙滩树林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看见,朗朗的读书声,和激烈的讨论声,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时的旬阳中学简直热闹异常。整个校园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二十三点点熄灯,一个叫王敏学的同学便在学校路灯下全神贯注地看书,路灯上掉下来的虫子有的落在王敏学身上,他根本不去理会。

“王敏学你这么用功呀!看的是哪门课?”一个同班同学走过来问道。王敏学结结巴巴地说:“我看的是……”没有回答出来,同班同学把王敏学正在看的书往前一拽,顺势翻到书的封面,“噢,原来看的是这类书,难怪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话来,我还以为你在用功呢!”同班同学边说边回宿舍睡觉去了。王敏学看的不是高考将要考的书籍,而是一本《原林深处》的长篇小说。

学习这么紧张他居然看长篇小说,好多同学认为他把高考完全不当一回事,对他嗤之以鼻,横加指责,不予理睬。

那个同班同学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找来王敏学进行谈话。

班主任老师说:“王敏学,你在快班,高考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不要因为你一个人影响整个班集体的荣誉,小说不是不能看,有闲时间了可以看看,现在什么时候了火都烧到眉毛了,所有课程你有把握了?!”

王敏学说:“老师,我明白了。”

班主任老师说:“我带的这个班县里、学校、社会都很关心,考不好我怎么交代?别人怎么评论我?!”

王敏学说:“我好好学,老师放心就是了。”

数学老师也找王敏学,十分生气地说:“你好久没有交数学作业了,怎么回事?!”王敏学说:“老师我尽快把作业补上。”数学老师说:“我教的学生还很少像你这样,令我不安。”王敏学那几天除了正常听课、吃饭、睡觉、上厕所以外,几乎没有离开教室,最终把落下来的数学作业一道道完整补完。

那时人们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思想单纯,道德高尚,社会风气井然有序,一批批被边缘的或被原来说成是臭老九有能力老师纷纷重新登上讲台,社会风气不助长嫉贤妒能,哪个老师有能力,课讲得好,学生容易听懂,受学生普遍欢迎,那个老师讲课,学校老师们在没有额外报酬还不知道奖金是什么的情况下­干­劲冲天,据说当时,旬阳县委书记要想在快班安排一个人,老师为了保持快班的荣誉,都敢不给面子,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班,来解决进不了快班的学生。 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老师的教学质量、能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高考终于来临,那时的高考没有扩招,人们呆在家又没有电视、电脑观看,高考的这几天许多家长都来到校外焦急等待,每考完一门课程,整个校园挤满了人,人们十分重视高考,气氛相当隆重,整个社会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下,只有高考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03成绩公布随后录取

八月的一天,王敏学在柿子树上玩耍,谢汤周老远看到了王敏学,非常激动的吼道:“

高考分数公布了,我们县今年一共有一百一十八名上分数线,敏学你榜上有名,考得可以。”

王敏学并不感到惊讶,只是淡淡地说:“嗯,知道了。”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王敏学脚下踩的树枝‘啪’一声断了。王敏学两手紧紧抓住悬在头上面也不多么粗的树枝,身体掉在空里摇摆,最担心的是悬在头上面树枝断,王敏学面临巨大的考验。

谢汤周看到后着急地喊道:“敏学你一定要坚持住,我马上就来了。”

王敏学也没有抱什么希望,树那么高,自己又受到惊吓,他清楚知道不坚持掉下去是什么后果,于是答道:“好的,看来一切都完了,我已经没有力气了。”

谢汤周继续喊:“不要灰心,绝不敢放弃。”边说边往树上爬,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谢汤周上来后左手抓住树枝,用右胳臂抱住王敏学,借助外力把王敏学救了下来,使王敏学死里逃生,转危为安。

读高中时,王敏学和谢汤周同级不同班,谢汤周比王敏学个子高,略显瘦,虽然学习一般,力气很大。谢汤周救了王敏学到树下后,继续谈论着高考情况,那个考上那个没有考上,讲出来的名字有的王敏学认识,有的不认识,谢汤周还抄了些人的名字。他对王敏学说:“我是名落孙山,也清楚自己考不上,没有抱希望,心里早有准备,就没有­精­神打击,今天到街上听说高考分数下来了,我好奇去看了看。”王敏学问:“那离我们不远的长富考得如何?”

“也考上了,长富估计录取不了,据说检查身体没有过关。”谢汤周回答道。

长富在高中和王敏学是同班同桌,和王敏学关系一直很要好(长富身体原因,没有录取,回家务农,后来娶媳­妇­时,死于拖拉机翻车事故)。

过了一段时间,王敏学在桐树上和伙伴,正在做翻跟头的游戏,一个邮寄员给他一封信,王敏学打开信一看,是陕西机械学院录取通知书。

接到录取通知书,王敏学专门去拜访了救了自己的谢汤周,临离开时,谢汤周问王敏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吭气。”

王敏学回答:“没有什么。”谢汤周说:“路上多注意安全。”

从谢汤周家回来,王敏学准备好行李,在家里人的护送下,先是坐慢车到安康,在安康等车时,一个在安康出差的西安人客气地问:“小伙子坐这趟车­干­什么去?”

王敏学回答:“去西安上学。”

“小伙子去过西安没有?”

“没有去过。”王敏学回答道。

这个在安康出差的西安人便给周围的人当新闻传播,没有嘲笑的意思,只是好奇,王敏学对这件事一直记忆犹新。

由于王敏学没有去过西安,上车后一路不停地,向外张望,夜晚也不例外,坐在飞奔的列车上,脑子在不停地想象西安市会是个怎样的城市。快进站时,列车播音员在轻松愉快音乐伴随下大致介绍了西安悠久的历史和发展变化情况: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幽幽古长安!今朝更好看!……

列车到站后,王敏学下车一眼看到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顿时热闹非凡,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新鲜,好像西安呼吸的空气也和旬阳大不一样。

王敏学是西安体育学院的两位老乡到站台接的他,踏入这个城市以后会发生怎样动人的故事,全然不知,也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才会逐渐明白。

作者题外话:或许树枝巧合时间断就意味今后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注定王敏学坎坷的人生路。

04表现怪异引发争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