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随口禅阴阳眼 > 第十四章安排

第十四章安排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幕奇怪的现象。

东面在紫荆关,两国军队打的火热朝天,每天都收割着无数人的生命。西面在飞狐郡,距离紫荆关不过一百多里的地方,两国军队却安之若素,每天你放几箭我放几箭,看上去是虚应故事。其实,双方却是麦秆打狼——两头害怕。

张县丞自接到城外的飞箭信就读明白了当前的形势。信的内容很简单:朱元璋已死,尔等还不归降?

朱元璋,当今天子,死了?

张县丞不敢或说不愿相信,但他心里明白这肯定是真的,否则,不能解释鞑子的大举入侵。不发生这样的事,鞑子尤其不会在春天发起进攻。春天对汉人来说是播种的季节,对草原人也同样重要。不同的是,经过一个冬天,汉人家里还能有余粮,草原人放牧为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此时大多是马瘦毛长,牛羊群少了很多。春季正是家畜繁殖的季节,错过这个时候不能让牛羊群扩大,以后的日子会更苦,这个道理他们不会不明白。草原的民族更愿意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发起进攻。因为那时正是马肥膘壮,牛羊肥美,无后顾之忧。

张县丞也明白,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元兵是朱元璋驱走的。有朱元璋在一天,全国将士就有主心骨,从心理上对鞑子就占有优势。要是将士知道自己效忠的皇帝死了,主心骨倒了,对他们的心理打击是相当大的。

明朝尊的是唐制,天子过世,全国缟素,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藩王都要进京为皇帝守灵,并恭贺新皇登基。不用说此时的燕王肯定是在去南京的路上,自己的父皇去世,说什么,就是天塌下来他也得去尽孝去看最后一眼吧。草原人看到的正是这一点,北方无燕王驻守,全国群龙无首,人心惶惶,这正是进攻的最好机会。

想明白了并不等于一定有办法,除了每天鞑子­射­信箭进来时命令军士回­射­一番,他真的没有别的好办法!

怕什么来什么。

第四天,‘谣言’终于还是传开了。

这次鞑子没有再­射­信箭,而是派了一百多人站在城外,­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大声呼喊:“朱元璋已死,降者不杀,不降屠城!”

张县丞在城中再次巡视时,发现所有士兵的眼神都惶惶的,军心已乱,是啊!皇帝死了,对于明兵来说倒下的是不仅仅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位定心柱。张县丞知道这种事不能解释,现在城内和外界消息隔绝,越是解释怕是越乱。只能暗暗下令,严禁军中私下讨论此事。张县丞决定做点什么,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第五天一早,站在城墙上巡弋的胡老三首先发现了不对劲。

城外和昨天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但还是不对劲。

气氛,对,是气氛!气氛不对劲!

敌方的营盘中静悄悄的,在静悄悄中一股杀气却渐渐弥漫出来。胡老三是老兵经历过多次战场,知道这通常意味着什么!这次怕是要来真的了。很快,城墙上的士兵都感受到了什么异样,每个人不由自主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鞑子营盘的大门缓缓张开了,一队队鞑子的骑兵四散开来,缓缓但一步步威压过来。几十架攻城战车、战梯夹杂在密密麻麻的士兵中从四面八方向城墙靠了过来。

嘹亮的号角声响彻四方。

战争还是来了。

――――分页符――――

张县丞、高游击、孙主薄、洪巡检一­干­人等都登上北城楼,钱驿丞、李守备等人分守各处。众人看着城下密密林林闪着寒光的刀枪弓箭,心中都是一阵阵发紧。

鞑子兵越来越近,胡老三突然大叫起来:“大人,前边……前面是咱们的百姓,鞑子......鞑子抓了咱们的百姓。”

从成吉思汗开始,各代蒙古将领都会用这种办法。在进攻敌方重兵把守的城池的时候,先驱赶对方的百姓在先头打阵,让对方将领投鼠忌器,不敢或是不忍心放手防守。

几位大人相互看了一眼,冷汗都冒出来。

谁也不敢轻易下令。

打?都是乡里乡亲的,里面没准很多就是守城官兵的亲戚,谁敢承担这屠杀自己人的罪名,即便仗最后打赢了,御史弹劾上去,怕也是小命难保。不打?如果任由鞑子兵冲到近前来,顷刻就是个全军覆灭的结局。到时候整个县城失陷,死的可不就是几十个人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