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三界之锋 > 第七十八章:灵台方寸,开挖长生崖

第七十八章:灵台方寸,开挖长生崖

?我们一直在努力服务书友,所有反馈均能快速处理!

①,②群已满,请大家加③群

宁舟微有讶­色­,却是没料到这般忠义之士,竟是降了,旋即道,“他可有话说?”

来人道:“他言有安国良策。”

宁舟一听,笑着摇摇头,吴伯涵虽是修士,却形如凡间谋士,只图能大展宏图,为官施政,成就一生虚名。

至于安邦定国,谁为主君,恐是不放在眼内。

宁舟对此并无兴趣,挥挥手,“拖下去斩了。”

此事一了,宁舟便回了伏牛山,论功行赏,各有所得,群修俱喜,心折拜服不已,一时瀚海大定,几无争端,竟有玉宇澄清之象。

箫嫦姬方才踏入瀚中地界,就闻得消息,忍不住心里一惊,“这宁舟动作倒是快,以一敌二,还让他胜了,此辈乃我王大敌。”

她此回带护府修士前来,用的名义是,襄助伏牛山退敌,实则是想趁宁应对两敌,自身疲乏,她再背后一刀,合三方之力,共诛监兵台,而后与铁锈衣一道,诛伐宗世冠。

但现在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她不禁大感可惜。

同时听得宗政延为监兵台出力,她更是暗中恼恨,宗政延背叛王上。

此回出兵半截,总不能一事无成,她稍稍一想,无论如何,此时监兵台和宗淳孝还未反目,便遣护府中人回去,自己亲上监兵台,以作慰问,同时打探虚实。

到了地头,忽有一道遁光上得前来,走出一位中年男子对他喝道:“来者止步,此为伏牛山地界,不可随意遁形。”

箫嫦姬循声一看,秀眉微撇,此人她识得,乃是唐正安。

她见唐正安这幅样子,甘做寻值察守,显然已是死心塌地,卖命与监兵台了。

不由心下暗恼,“我瀚海修士,不思报效国君,却与外道同流,世风日下,哼。”心中虽则如此作想,面上却是不露分毫,作揖道:“我乃箫嫦姬,唐道长莫非不识得我了么?”

唐正安闻言,仔细看了看,一拍额头,哈哈笑道:“原来的箫道长,真是贵客到来,有失远迎啊!”

箫嫦姬略含嗔­色­,“唐道长,论较起来,你该称上我一声箫候。”

唐正安心里冷笑,如是原来,这一声倒也称得,但自己家族本部被毁,全是尚清虚与金雀台的差错,就凭这口怨气,他也绝了原先念想,攀附官身了。

且他现今紧密与监兵台连在一处,荣损与共,怎会自甘下作,以民身低头。

他不卑不亢,徐徐道来,“箫道长怕是弄差了,此地乃伏牛山,万事万物,与金雀台皆是不同。此间俱是同道修士,却是不兴官调。”

“原来如此。”箫嫦姬心里有气,却也发作不得。

唐正安道:“未知箫道长此番前来,有何要事?”

“王上听得铁锈衣与宗无涯,兴兵来犯,甚是忧心,故而遣我带人来援。”箫嫦姬道。

唐正安大笑一声,“箫道长怕是来得晚了,此二人全以伏诛,瀚中南北西,俱已臣服,此后瀚海,将再无争端,此为千秋百世,后世之人的福分啊!”

箫嫦姬听得不是滋味,这种事一向都是官家来做,而现在由外人平了乱象,史籍上载,官家可谓是颜面无存。

但此事是事实,她也不好多说什么,挤出一分笑意来,“宁道长功德无量。”

当下,唐正安将箫嫦姬迎进伏牛山,互相话谈。

箫嫦姬言语中,每每隐含试探拉拢,而唐正安恍若未觉,礼数周全,却是一直打太极。

谈了半晌,箫嫦姬愈显不耐,“未知宁道长在何处,我好前往拜见。”

“这可不巧。”唐正安摇了摇头,“道令自回山后,便去了金阙闭关,不见外客。”

箫嫦姬怎肯相信,只当唐正安骗他,可这种事,又不能穷究根底,她总不能亲自破开金阙,一证真伪。

当下,就在伏牛山住了两三日,什么也没得到,憋了一肚气,便打道回返。

宁舟近来几经杀伐,道心体悟,愈显真妙,回山之后,便感突破契机已到,故而开始闭关。

备齐突破外物,焚了静香,沐浴更衣,身坐斗室之中,开始破境。

他如今修为,再上一层为灵台方寸。

灵台者,为神魂居所,这方寸二字,谓之心。

道籍有言,万物森然,在于方寸,满心而发,可充塞宇宙。

修士对于天地而言,只是沙海一粒,不足为道,说是方寸也不为过,但心盛气强,便是宇宙也可囊括。

这不是真的有囊括宇宙之力,而是心怀此志,道心坚凝,自可长生久视,摆脱朝夕岁枯。

而无量圣宗,也曾有人言,海不为容,谷不为大,能容万物,才是无量。包涵无量,囊括寰宇,此为方寸境的无上道心,无此道心,万难再进一步。

这里说的就是灵台方寸的心境,不对事不对人,单单只对自己,向自己问道。

这一步要是破去,寿元三百,几乎是没跑的。

灵台境修士,虽享三百寿数,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就好比凡人可以活五六十,甚至长寿者能活到百岁,但因种种缘故,皆不能活到人身极限。

灵台修士也是如此,不得方寸,能否活到三百寿数,也是有些许悬念的。

故而,灵台方寸境,不单是增进功行,还可稳固寿元,树立道心。

这一步走的稳不稳,意味着大道基石,够不够牢固。

宁家破落不堪,修士当中,再无亲人,而宁舟的叔父又是早亡,他才十来岁就孤单一人,磨砺出一副好心­性­。且自幼生活在修士丛林中,见惯了道法玄奇,心中无他,唯有求得道真。

这些经历虽则简单,却也定下了他的心­性­。

一切万道,唯吾可持。

故而方寸境对他而言,无须强求,全然是水到渠成。

但此番突破,他却准备废弃自身一道功法。

风火一气光,他修到今日,也多有依仗,但此法毕竟残缺,不得风火耀明书正传,万难修持下去,而且此功与两相一录,无有生化之变,难以契合,与其耗力在此,不如全心钻研其它。

他此前之所以要修风火一气,只是因为还丹峰风火炽烈,以那处为道场,不得不修,另外还有遮掩自己资质,含有藏拙之意。

但此次他出来时,曾请教过梅竹清,还丹峰当还有要三年,就要归于平静,不再风火伴随,那他也无需藉风火一气了。

再者以他如今身份,梅竹清的弟子,这块招牌也够硬朗了,不必再需藏拙。

如此种种,他才决定废了风火一气。

当下排除杂念,开始自废功法,耗去三日光景后,风火尽去,这时他眉头微动,“未曾想,废除此功,还有纯化真元的效用。”

他自感风火被废除后,自身真元纯正了些许,倒也是意外收获了,微微一笑,开始破境。

顶上天门一开,升起一蓬星云,徐徐旋转,遍撒星光,无数星沙在里间流动,纷纷洒洒,煞是好看。

他就这般默运功行,过得十来日,顶上星河陡然震动起来,无数星沙自动聚集,就好似聚沙成塔,倏然之间,星河之上,所有星沙竟是聚集成三十六颗大星,粒粒如珠,颗颗浑圆,约莫­鸡­蛋大小,但见银辉挥洒,外罩一层冷霜寒雾,流转浮动,似是山河江川。

此为步入灵台后,两极流沙多出的一门变化,聚散由心,刚柔合力,名为三十六罡岳,一击之力,千钧不止,不过此时宁舟功行未到,此法只是初成,略有一些虚浮。但即便如此,也非同小可了。

他此前的两极流沙,虽含刚柔之力,但却是千沙万粒,遇上匹敌之辈,不将敌人拖入流沙中,运化起来难免有几分力弱。

但若是现在,他再是对敌,罡岳一出,沛然巨力,谁堪匹敌?再有流沙变化,此法更为趋近完美。

至此,终算是破境了。

闲来无事,也不急着出关,就在斗室之中,打磨功行,磨练修为。

月余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