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洪水,冲得江南百姓流离失所,乡间饿殍遍野,有些村子的农人已经易子而食了。
路边倒着许多奄奄一息的人,因为生病或饥饿,他们已经濒临死亡,活着的人眼中,对他们并无太多怜悯,反而会搜遍将死之人身上有无还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好拿去交换食物,连衣服都不留下——这些饿殍大多是一丝不挂的。
农妇怀里的孩子还在睡着,身上瘦的皮包骨,肚子高高的鼓着——长期饥饿的孩子往往是这样的№旁一个大约四岁的女孩,衣不蔽体,歪在母亲身边,头上稀疏发黄的凌乱头发已经打绺,粘着泥土、树叶、杂草,无规律地贴在头上;脸上瘦的一样就能清晰地看出骨骼,眼睛突突着,眼神黯淡无光,身上同样是皮包骨头。母亲哄着怀里的孩子,女孩爬去一旁扣脏水坑里的泥往嘴里塞,母亲也顾不上管。
这年月,谁还顾得上孩子呢,特别是一个女孩。
农妇的丈夫出去讨饭了。
灾民太多,城里的官爷怕流民进城闹事,紧闭城门不许灾民进城。去讨饭,只不过是撞大运罢了,都是灾民,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给其他人。
这几天,总有一辆马车从城里出来,到这饥民遍野的城外,马车上的几个人,是来给饥民送粮食的。
送的粮食有玉米面窝头、白面馒头,每天都有人去领,前几天旁边的一家人就去领了四个玉米面窝头和四个白面馒头,又能多活几天了。
不过,那家的小男孩却没有再见到。
当然,粮食不是白送的,是——拿孩子换的……
每天,马车都会来。每天,带来吃食,带走——孩子。
吃人,不是饥饿到一定程度,是不会发生的事情。易子而食,不过是骗自己吃下孩子、让自己能活下去的方法罢了。可易子而食,毕竟也是要牺牲自己孩子性命的。
农妇不忍心,这是自己十月怀胎辛苦生下的孩子。
她那么小却已经那么懂事。不过两三岁的年纪,就知道父母不易,不再哭闹着向父母撒娇,已经知道帮着父母干活,过箩、烧火、拾柴……都干得不错,还会和父母下地干活,帮着撒种子——她撒的种子每年都是长得最好的。
弟弟降生,父母把精力全给了家里的男孩,她突然遭受冷落,但是没有哭闹、没有怨言,也把自己的精力都给了弟弟,帮助父母小心地、兢兢业业地照看弟弟。家里穷,吃不饱,她把吃的让给弟弟。处处让着弟弟,哪怕受了弟弟欺负,也把委屈都咽到肚里……她知道,弟弟才是父母最心爱的,那么,自己要全力呵护父母的所爱。
唉,可惜她不过是个女孩子啊!农妇心里叹道。
看着这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尽管丈夫和自己说了几次,还是舍不得的。
她前面的两个孩子都没有活到满月,她是自己第一个长大的孩子啊!
还记得她的出生虽未给家人带来太多喜悦,但是对于自己,已经足够了。看着女孩一点点长大,农妇还是满心的欢喜。
这孩子常年吃不饱,还要干活,虽然已经快五岁了,看着却像还不到四岁的々妇怜惜这女孩。
男孩快三岁了,还愿意赖在母亲怀里。因为饥饿,他嘤嘤啼哭着,向母亲撒娇,期望能得到吃的,这是他原来常用的手段,每次母亲或姐姐都会因为疼惜她,而省下自己的粮食给他。他嗓音已经有些沙哑了,好多天没有吃过什么东西了,连哭的力气都快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