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玄门无量神通其实也分的两种,一种显于内,一种博于外。就如同武林中的内功外功一般,这变化之术于自身身体勾连,所以归于法神通。
关于法神通,佛道两家都也各自的解释。佛家认为法神通乃是由身体中衍化而出的,但因为数不清的业障迷惑了身体和灵魂,导致人发掘不了自己的优势,所以要演习佛法,通慧定神,知名见性。才能从迷障中找到真正的自我,用佛法经义来开启自己与佛的联系,从而达到金身罗汉菩提果,无边智慧佛法身的地步。而法神通就是境界的体现。正所谓神通者,神智莫测,通达无碍,谓之神通。佛教之神通,乃是“神中有智,智中有通”。亦即以智慧为理体,外化而现出事相——神通。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如来无过功德品》中曰:“何者如来神通智行?答言:大王!沙门瞿昙,神通行有六种: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通;四者,宿命通;五者,如意通;六者,漏尽通。”唐时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中有言曰:“时朅盘陀国有大罗汉,遥观见之,愍其危戹,欲运神通拯斯沦溺。”宋时苏轼做作《六观堂赞》曰:“我观众生,神通自在。”《摩诃止观》上也说“百轨则在,至此书归墟,在乎神通,观息亦得通,观身亦得通。”其中六大神通各有玄妙,非从字面而的解释,有诗为证:“人身有如小宇宙,自有神通相伴生。体内皆是无量念,心随身物显其明。”
至于道家,则是认为法神通乃是通过修炼而成的,所以比较注重性命双修。认为人天生下来就是不圆满的,所谓男者阳盛阴虚、女者阳虚阴盛便是根本。若想长生不老,修的无量神通,必须“补一”。按道家说法,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一补之。可成道。人亦如此,人道五十,魂魄四九,遁一补之,可成先天之境。人丛生下来便缺一,身体与灵魂只占其中的四九。所以不全人道,只有将遁去的一找到,才能成全人道,是为真人。再进一步,位列先天,是为真仙。
真仙若成,道法神通只在一念之间,法神通者只是自身的延续,那是所追求的就是行然无边的天道,所习的就是那体外的道神通了。如果说真仙未成时,修的是人道。那真仙一成,修的自然是仙道了。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自古以来能得道成仙成佛者寥寥无几,真人少之又少,真仙更是千百年无人成功。所以那传说中的道神通也就渐渐被人遗忘,现在修行界所认知的神通就是法神通了。
至于道家对于神通的说法也有其独到之处,将神通分为五大类,“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报通,五曰妖通。妖通者,狐狸老变,木石精化,附傍人神,聪慧奇异(如之腾云驾雾,真幻虚实),此谓妖通。何谓报通,鬼神逆知(宿命)。诸天变化(天人之变化为人),中阴了生(了解未来出生之地之时),神龙隐变,此谓报通。何谓依通,约法而知(譬如《周易》、算命、看相等),缘身而用(出窍阴神),乘符往来,药饵灵变,此谓依通(即外道之神通也),何谓神通,静心照物(与佛家天眼通有异曲同工之妙),宿命记持(与佛家他心通有相辅相成之处),种种分别,皆随定力,此谓神通(即小乘之神通)。何谓道通,无心应物,缘化万有,水月空华、影像无主,此谓道通”(即大乘之神通道力也)。
此时的王安旭只是初窥门径,远远没有练到真仙之境,所以去向那飘渺无踪的道神通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将人道补全,只可见其法。
王安旭此时便是用了缩骨移形,轻松地进了天窗内,来到了阁楼内部。
看着眼前的景象,王安旭有些吃惊了。这个楼内满是书柜,里面全部是油布包裹的书册档案,看起来数量很多。王安旭心想:“幸亏自己问清楚了档案所在的位置,不 初剑sodu然的话这么多卷宗档案,一件件寻找起来也要花费很多功夫去寻找,更别提从中理出线索了。”
这个楼里因为长年密封,积满了一层尘土,王安旭进来时,带起了一阵清风,将尘土吹起,王安旭急忙挥袖,将这些风尘掸开。
然后打量了一下四周,便向楼下走去。
很快的他便找到了想要的档案,仔细的浏览了几遍,默默的观想了几遍,认为自己以记得差不多了,便将卷宗档案放回原处。
最后他有原路返回,出了天窗,然后悄悄地从县衙中出来。回到了旅店之中。当他回到旅店后,便开始打坐休息,准备晚上再行动。
“公子,你从那些档案里发现了什么线索?”若琳这时又出来问道。
“嗯,确实觉得有些蛛丝马迹,不过我还没想明白。就拿这阴气来源来说吧,此地的地下河道连通一条水流,而这条水流又是由许多源头之水汇集而成的,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可以是阴气的来源。而我又查阅了一下此地的山脉,发现后山背阴而向阳,这种地形按理来说是不可能产生阴气的,但是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阴气来源呢?真是令我费解。”王安旭有些无奈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