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聊斋外话之画皮新传 > 第六十二章武当绵掌

第六十二章武当绵掌

“看来你还不服气。那么我就来试试你的身手吧。”王安旭将双手放下,平静的说道。

“那你接好了!”说到这里,青面大汉冷冷的说道。然后,双脚一用力,五趾扣地蹭的一声一跃三尺之远,然后双掌一分,向着面前的王安旭攻去。

只见这青面大汉双手在空中变化连连,以一套简单实用的铁砂掌法使的是凶狠乖戾,一招一式中皆暗藏杀招,出手迅猛无比,五指如刚似刃,隐现锋芒。端的是凶狠无比,尤其是双掌之中透漏出一丝血煞之气。更是夺人心神!

这个人的拳脚武功大巧实用,­精­简端朴,姿势也不漂亮。但行走来往却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之相,并且在招式中还自然连贯,往往两个招式大相径庭的动作竟然被他衔接的­精­妙到了极点,于武学上所讲的“似左忽右,前攻后仰”的至境相和谐。显然是武功境界达到了大巧若拙,连贯如意的宗师境界。只一招“云步连环错马蹬,乌龙摆尾翘纵横”就使的无比犀利,令人惊叹。

这个青面大汉武功竟然达到了如此地步,显然是一代成名高手无疑。拳法武功如此之高,已远远超过了王 疯狂的魔兽燃文安旭之前见到的几位江湖高手,甚至就连木涯子也逊他一筹。

“难怪此人要和我比试一番,原来是对自己的实力极为自信,这样人可不多见啊。真希望能为我所用。”王安旭心中暗暗计量着,想要将此人收为己用。

他心中想着,手上的动作却不慢。他应对青面大汉的猛烈进攻,采取的是守势,一一套太极绵掌相应对,这绵掌一打出,顿时将青面大汉所进攻的庞大力道悉数化解,并借力打力,将分散的力道凝成一股暗劲。汇于双掌之上,形成一股弹簧劲,只是略一鼓荡便将近身而来的青面大汉弹了回去。

那青面大汉见识不弱,才与王安旭对了几招,便惊呼道:“武当太乙绵掌!你怎么会这一招?难道你是武当派的,不可能,这太乙绵掌极难连成,能练成都是武当派长老一级的人物,你年纪轻轻,怎么可能将它练成?”说到这里,惊骇地望着王安旭。

说起这武当太乙绵掌,乃是武当派的绝学,非嫡传弟子而不授之。能练成者十不存一,都是武当派中德高望重的长老级人物。这门武学博大­精­深蕴含着很深刻的道家思想,通常没有几十年的道德苦修是不可能掌握的。武当派的功夫刚柔兼济却又混元太极,秉承水之至刚至柔之­性­,道家以水“解道论德”,认为水处下不争,随方就圆,柔和清静,然而,水亦可蓄能储势,穿石劈岭,无孔不入,无坚不摧,达微妙­精­致至极。绵者,柔也;道家认为至柔则刚,武当太乙绵掌刚柔要济,­阴­阳相随,不僵不滞,看似柔弱无骨,实则绵里藏铁。所谓刚则易折,柔则长胜,体现道家以柔克刚的真谛。太乙,在道家中是极至的意思,武当太乙绵掌是以柔为法门的一种极至的拳法。打在人体身上,从外面看不出一样,但内脏早已碎裂成齑粉,端的是歹毒无比。所以武当派长老练成这套掌法的长老轻易不出山门,以免犯了杀戒,但其威力却旷古绝伦,江湖上历来有“绵掌似柔实不柔,钢筋铁骨也发愁。”的赞语。

这武当太乙绵掌的来历,与张三丰及他的太极拳等有些关联。相传昔年张三丰创立内家拳就是参照古代的道家拳术武功加以改变,并融汇进自己的想法,从而创出太极拳等内家拳术。成就了武当派武功的变化,后来张三丰避世时曾留下经书,并将古代道家典籍一并留下,自言这太极拳原取自古仙所留的先天无极拳,只是这无极拳有所残缺,无法连贯练之。因此只能参照剩余拳法揣摩演练,最终才创出新的拳法。只因这套拳法师法太极,而道经中又有无极生太极之说,故称之为太极拳。后张三丰弟子又根据其留下来的手稿加以创造,才创出这套武当太乙绵掌。

而王安旭所练得太极绵掌则是由一位不知名的修行者将太极拳与太乙绵掌等武当拳法加以融合改造所创出的,其中融合了太极与绵柔之意。但更多的却是体会身体中气血真力之运转,讲究的是上体天仁,下泽物慧。以修行长生为主,攻守练武为辅。因其中的修炼法门周期太长,使得修炼的时间大大延长,比其他的修炼法门所用时间长了不止一倍。修行者原本就是与老天争夺时间,使自己能在寿元结束前更进一步,境界若有提高了,寿元自然大大延长。这样一来,这套拳法自然被视作­鸡­肋一般,食之无用、弃之可惜。自然被遗弃了。甚至连其辅助的功效也不被人看好。所以此拳法虽然曾在修行界流传过,但却并不受人重视。

到了后来无意中散落世俗间,被武当派得到,当即视为至宝,由掌门人练之,但这功夫原比任何一种武功还要难练上十倍,其拳意又与太乙绵掌相近,所以武当派­干­脆将它当做太乙绵掌来练习。后无意中被木涯子发现,便拿了过来,这才知道原来这门功夫适合有灵根的修行者来修炼,才使得这门拳法重见天日。

,!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