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这么玩也不是回事,决定满章再发……)
“你要是不说,可别后悔”宗阳闻言神色变得冷淡,平静道Hxm
这话让郑忠一个激灵,猛地想起什么,两眼放光,“对了,虽说少爷是武者,但这凝实的心境,不正是定魂境大成的征兆么?……不对,修了武道,怎么还能兼修杂家,这不可能!”
他惊疑不定,把自己给搅糊涂了
“先说说武道和杂家”宗阳给他清理思路
“也罢,少爷不可以常理度之,既然少爷想知道,趁着小神还没死,就给您说说吧”郑忠到现在还不忘四机,故作落寞神色,长吁短叹
“人说阴魂阳魄,心念为魂,躯体为魄”
“从远古至今,武祖开天辟地,滴血化万生,传万家武功,让人练武养身,强健体魄,延年益寿”
“武道至今都最为昌盛,强者如林但不知从何时起,众生或是盘玩玉石,或是惯用兵器,或是祭拜祖先灵像中,寄托了信念后,便渐渐孕育出了灵神这些灵神,要么成为强者附庸,要么诞生灵器神兵,却都不成大器”
“却说武道虽强,可并非适合所有人,有一位天资神异的人物,偏偏练武很难精进他又生于武道世家,练武不成就被慢慢遗弃,更被家中亲族嗤笑为废物”
“他却从没气馁过,反而平心静气钻进书阁,渴望能找到练武的办法,他花了六十年阅览群书,再出阁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依旧没能如愿”
“恍惚一甲子,他的同辈亲友人人都修炼有成,正值壮年,他却在书海中荒废一生,快要老死了”
“众人见状都嗤笑他,他却依旧平心静气,不与人争辩,反而在嘲笑声里淡然出了家门,从此……名惊天下!”
宗阳渐渐听得入神,郑忠提起这传说的老者,也突然变得神采飞扬
“他不以武道惊天下,却另辟蹊径,云游四方,传授自己的道理,更施展堪比神技的术法,以此广收门徒有人叱责他是雕虫小技,有人说他传扬歪门邪道,有人却信奉他为授业解惑的先生,说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行走天下百年间,无数武者看不惯他,纷纷出手挑战,可惜没人能走近他百米,这才震惊天下哪怕兵不血刃,天下无人是他的对手,但他传授的道理术法,还是被说成邪术,没人承认他自成一派”
“直到百年后,他开山立派,命名为易道,门徒被称为道士,术法被称为道法,自称为易子有人问他何为易道,他称天地道理,皆为易,天道有尽时,易却无尽有人问他,易道怎么炼,他称天地万物皆有灵,人有阴魂,感悟草木花虫,山水火泽,智慧渐增,阴魂成神,亦能独步天下”
“随着他道徒广布天下,其中强者迅速增多,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让四方武者都怕了,但没人是他的对手于是汇集三十六位武道顶尖高手,企图暗杀他,然而离山门还有万里,众人便听一声朗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再凝神一看,那山门坐落一个万里高的虚影,巍峨如山,又如骄阳般耀眼,而三十六位宗师则在万里外寸步难行,心里震惊可想而知”
“无从近身,还能怎么打?”
郑忠似也憧憬这样震撼的场面,唏嘘道:“武道宗师们心生敬畏,知难而退,可易子却满脸凝重,以心血著书一本名为易经,广发门徒随后他静坐崖边,谁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但气息越来越弱寿终正寝前,他喃喃道原来这才是易道,重开天地之道一语道粳他骨肉身躯随风而散,可不少人都说他还没死,是悟出了更高的境界,神魂寄托天地,与天地而同寿了”
“他一死,就有宗师巨头站出来,怒斥易道为邪门歪道,妖法邪说,企图动摇正统,人人得而诛之这话让武林群雄响应,齐攻山门,声势滔天的易道整整一个月,几乎鸡犬不留更有三十六位宗师联名发布禁令,搜索天下四方九州,务必将易经尽数焚烧,不能遗留一本祸害人间”
“然而人心决了堤,那思潮洪流就再也无法抵挡”
“一本易经打开了大道先河,从此百家争鸣,此后的青史更是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数千年,无数智者以易经开篇,创出自己的道,修魂者独占半壁江山,真正动摇了武道正统的根基直到武道出了一位最强的宗师,武功盖世,强势将修魂者众多道门定为杂家,铁血清洗,这才稳固了武道正统的地位”
“但自他以后,武道气运大损,时至今日,又是武道三灾五劫的时候,气运衰竭将灭,正是杂家兴盛之时!”
“杂家?”
今日的见闻,早已超出了宗阳的想象极限,从没想过在这厚重的历史长河的尘埃里,隐没了这么一段跌宕契阔的激流
“是以近百年来,凡人不知,天下早已暗流汹涌,恐怕不久的将来,必有一场争夺正统的激战”郑忠喃喃感慨,随后惊醒,苦笑道:“扯远了,扯远了,这么一想,小神早死了也好,不去凑那血流成河的热闹”
宗阳闻言,眼珠一转,笑得意味深长,“听你的话,是真想等死了?”
“还能怎么办?”
郑忠一脸怅然若失,长叹道:“武者与杂家水火不容,修炼气血越强盛,阴魂就越弱,反之阴盛而阳衰,通常杂家体魄都极弱,绝无可能兼容并蓄同时修炼只会走火入魔,便是少爷你天资灵异,这凝实的心境恐怕也是机缘得来,你又不懂杂家之道,怎么可能救得了小神?”
一听说宗阳来自岳阳宗,郑忠已经不抱任何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