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说的是,王介甫的确是个忠臣,此事天下皆知。"石越对这一点倒没有异议,实际上皇帝说的全部在理。
"然而如卿所说的,若真是盲人摸象,那么究竟有多少个地方百姓受青苗法之扰,又有多少奸滑之吏从中生事侵扰百姓?朕为天子,亦不能不问。唐太宗所谓民为水,君为舟,民意民心,实在不可轻视的。"赵顼忧形于色。
"皇上英明,民心即是国本,得罪百姓,就是动摇国本。"
"是啊,百姓不可得罪,民心不可失。然而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朕能明察千里之外呢?"皇帝似乎在自言自语,似乎又在问石越。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要皇上广开言路,何忧不能明察秋毫之微,万里之远?"
"这亦是所谓知易行难者。"
"其实以臣之拙见,青苗法立法之本意甚善,然失之于方法不当,若加改良,未必不能成其为良法。"石越适时抛出自己酝酿已久的主张。
"卿有何善策?"赵顼眼睛一亮。
"臣以为青苗法之失,主要是在于强迫百姓认购,而有些官吏为了多征青苗钱,做为自己的政绩,便不惜扰民,中产之家原不需要青苗钱,他们也强迫百姓借贷,甚至让城市里的百姓认购青苗钱,让百姓背上了利息的负担。而反对的官吏,见识不广,不知青苗法实行得当对百姓的好处,却又故意什么也不做,导致新法不能很好的推行。青苗法的用意,由此全毁掉了。
▲虹桥▲书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