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身世
苏峥走了,苏涵觉得自己的精神也被抽走了一般。
以前,每日都盼着苏峥能够来,生活中便有了希望与盼头,也许,在他看书的时候,哥哥便出现在身后,轻声唤他“暖暖”,或者在他弹琴画画的时候,当他从曲子或者纸笔里回过神来,抬起头,就会看到哥哥正面带微笑看着他……
突然之间,哥哥离开了,要两三个月才回来,苏涵便觉得天空也不再明亮了,宫殿里的熏香也让人烦躁,整个人都懒洋洋的没有精神。
因为前一天晚上苏涵愁苦的睡容,李嬷嬷模棱两可的话,皇帝便让人去查探了苏涵这一日的生活。
得知苏涵将玉佩弄丢了,而且没有找回来,还受了刘贵妃的气,苏峥下午又去和他告别,这一系列事情,苏涵心情当然不会好。
不过,苏涵从不把自己心里难过的事情说出来,也从不在他面前说人的坏话,自己受了气受了欺负也从不在他面前来寻求帮助,这些行为都让皇帝对苏涵更加喜欢怜惜起来。
虽然政务繁忙,这日晚膳皇帝依然来了锦斓殿里用。
苏涵依旧是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让皇帝开心,只是,从苏涵萎靡的精神,苍白的脸色,眼眸深处的悲伤,能够让人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孩子的伤心事。
苏涵越是这般,皇帝越是心疼他,喜爱他。
用过晚膳,皇帝留下来和苏涵下棋。
苏涵撑着头,精神不好,勉强下子,皇帝看他这样,便放下棋子,道,“不下了,你身子好些了再下吧。”
苏涵一副委屈的表情,“我最近身体挺好的。”
皇帝坐到苏涵身边去,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苏涵睁大眼睛,黑黑的眼睛水汪汪的,“我没有发烧。”
皇帝笑道,“知道你没有发烧。”
苏涵没有骨头一样地把身体靠在皇帝身上,闭着眼睛,神情些微忧郁,长长的眼睫毛留下一片黑黑的阴影,愈发显得那张脸上带着忧愁,嘴唇紧抿着,仿佛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事,而那尖巧的下巴,则是一副高傲的样子,心里有万千事,却什么也不想对人说一样。
皇帝爱怜地用手指摸了摸他的下巴,苏涵受用地动了动头。
皇帝轻声说道,“你看你,愁眉苦脸的,什么事情不能对朕说么?”
苏涵也不睁眼,头靠在皇帝肩膀上,道,“没有愁眉苦脸啊。再说,舅父您每日日理万机,要处理天下大事,已经够累的了,我这么点事算什么啊,让您心情不好,浪费您时间,那就是我的大罪过了。”
皇帝为苏涵这般体贴的话语感动,手指抚过苏涵的头发,柔软而滑腻,如丝缎一般。他捏了一绺在手中把玩,心想,也只有这个孩子这般为他着想了吧。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柔软的角落,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和温柔对待的角落,即使那个人是天下至尊的帝王。
两人就这样靠着良久,房间里很安静,淡淡的熏香将一切都熏得仿佛蒙着一层薄纱,温柔而安宁。
苏涵侧了侧身,询问道,“舅父,我为您弹首曲子吧。”
皇帝点头说好。
苏涵于是坐到古琴后的椅子上去,试了试音,抬头对皇帝露出一个笑容,声音柔软清润,仿佛是抚在人身上最柔软的柔荑,“以前母亲很喜欢这曲,是在蒲山的时候,她作的曲子,我取了名字,就叫《蒲山黄昏》。”
苏涵低下头,开始拨动琴弦,缓慢的拨弦里,清音流泻,仿佛是蒲山上落霞柔和铺满了天空,又映在花园里,笼罩在山间,山间景致如烟笼月晕,晚风轻拂,花香淡淡飘入鼻息,整个人的心都安静下来,慢慢地,就醉了。
琴音完了,皇帝还迷醉在琴音里,迷醉在琴音带着他去到的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