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和太妃娘娘的案桌相隔很近,两姐妹也不时会低声交谈几句,而春雨和小郡主一左一右的坐在她们二人身边,让其他人眼红嫉妒又不得不露出一张揣满和气的伪善的脸。
“小雅儿,你的头花挺漂亮的,这样串珠的方式,本宫还是第一次看到。是你从北方带过来的吗?”
不想冷落了身边的小丫头,太妃娘娘低头笑问小郡主。
“是春雨帮我做的,雅儿也有帮忙。”
看了太妃娘娘一眼,小郡主微红了脸,细声细气的回答。
“哦!”太妃娘娘一听来了兴致,她们这些尊贵的人,对于如何选择佩戴的首饰的确很有研究,可真要自己动手制作,那就是十足的门外汉了,小郡主想来也没有人教过她这手工,于是好奇小郡主都帮了些什么忙,“雅儿做的什么?”
“回太妃奶奶,雅儿帮着串珠子和贴纱,雅儿头上这支花的镶珠就是自己串的呢。”指了指头上用米色小珠子串成的桂花钗,小郡主笑得很满足很自豪。
太妃娘娘蹴近了一看,果然那些看上去很精巧的花团都是用米粒大的珊瑚珠串成的。陪着菱纱制成的叶,很是应景。
“那小雅儿帮太妃奶奶做一支成不成?”有心考校一番,太妃娘娘顺势提出了要求。
旁边一直笑看她们对话的将军夫人也凑了个热闹。
“小郡主越大越是兰心慧质了,这份灵巧比起真正的师傅来也是不逞多让的。过些时候太后大寿,不如小郡主做些小玩意儿戴着,保准出彩。”
原本她们就打算自己做些发饰什么的来带,只是也没想怎么正儿八经的弄,无非就几个不起眼的小配件罢了。现在太妃娘娘和将军夫人这么一说,若是到时候没有拿得出世面的,别人嘲笑事小,让太妃娘娘瞧低了才事大。
春雨面带微笑,温和鼓励的看了小郡主一眼,小姑娘只得颔首应下。
瞧着这一幕,旁边人虽不搭话,可没一个不包含心思的。这也算是小郡主和春雨能否在京城立足的第一道难关了。
接下来的歌舞才艺表演,尽皆是诸位闺阁少女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小郡主因为年纪太小,加之太妃娘娘有意无意的相护,倒也没人能趁机陷害她。只是苦了春雨了,被人用言语挤兑,就想看她出丑。
这场面上若是推拒便失了颜面,可春雨从穿来这个朝代,便是为着生存而奔波,让她哪里找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这些明显是装点门面用的歌舞才艺啊。书画倒是能拿出手,可惜这里并未准备笔墨纸砚,倒是七弦古琴有那么一两具。
这种古老的乐器,其音苍老、浑厚、圆润、古朴。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而且成为四艺之首,人说琴的“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就是古人对古琴音色的总结,它也是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琴是左侍郎夫人准备的。春雨朝太妃娘娘和将军夫人微微一拜,便提着裙摆端坐于琴前。她并未急着抚琴,而是平心静气的调整了心态,以着端庄娴雅的姿势开始弹奏并咏唱。
所唱乃是《诗经》中的名篇《木瓜》,这首古诗有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咏唱时很容易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再说春雨当年学习这个的时候,可是下了苦功夫的,一字一扬皆是正儿八经的古韵。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