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公元前六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中原各诸侯国内部几乎同时发生了动荡,虽然内乱的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但主题相同:都是国君与国内世卿家族之间的斗争。周王的权力下移于诸侯之后,诸侯权力又逐步下移于世卿。但是因为各国具体情况不一,第二轮的权力下移呈现出多样化形态,由头相似,但过程不一,结果也不一。此时的晋国作为中原霸主,陷入一派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的状态之中,晋国的霸业,也就在这种滑稽的形态之下进入了它的尾声。
一、卫国动荡
前535年8月,卫襄公病逝,孔成子与史朝立6岁的公子元为国君,是为卫灵公。到公元前522年为卫灵公十三年,灵公已经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青年,十三年来,卫国大权执掌在大臣手中,现在也到了国君亲政的时候了。
(一)公孟之死
卫国是诸侯中国君权威较高的国家,卫臣向有忠君的风尚,甚至接近于愚忠,即使是极不成器的国君,也往往能得到大臣的忠心辅佐。现在,孙氏、宁氏两大家族已经退出卫国政坛,世卿家族还有齐氏、北宫氏、孔氏、史氏、世叔氏等,但都算不上强梁的权臣。现在的卫国,是公孟(公孟絷、孟絷)——就是灵公那个跛子哥哥——执掌大权,与几家大臣闹得颇不愉快,几乎成了卫国的众矢之的。他的政敌主要有:
齐豹:卫国司寇,采邑在鄄(在今山东省甄城县西北)。公孟对他的欺侮几乎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掠夺了他的职务和采邑,一有任务,就把职权和采邑还他,任务完成,又收回去。齐豹简直要被逼疯了。
北宫喜(北宫贞子):被公孟嫉恨,时时想赶走他而后快;
褚师圃:情况与北宫喜相同;
公子朝:似为灵公的叔叔,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来访,被季札称为“君子”(但也有人认为两个公子朝非同一人)。现在,这位君子与嫂夫人——襄公的妻子宣姜私通,打得火热,但这种事情最容易泄露。公子朝害怕,也琢磨着要作乱。
前522年6月,针对公孟的密谋已经酝酿成熟:现在灵公正出巡于平寿,不在国都,正是下手的好机会。
但齐豹还心有牵挂。公孟的骖乘——也就是同车保镖,叫宗鲁,这个宗鲁原来是齐豹推荐给公孟的,齐豹觉得不该对不起朋友,就事先告知了宗鲁:“公孟是个坏蛋,这个你最清楚。我们要动手了,那天你千万不要和他同乘。”宗鲁回答:“我是通过您的引荐才辅佐公孟的,您替我说了不少好话,他才亲近我。我也知道他不是个好人,但又舍不得他给的好处,一直没离开他,这是我的错。现在如果听说他有难就离开,就会使您原来的话丧失信用了。您干您的,我还是要死力保护他,既不泄露您的计划,又为公孟殉身,只有这样,我才能问心无愧。”
6月29日(丙辰)一早,公孟要到盖获门外进行祭祀。齐豹的家兵早在城门外搭了座帐篷,帐篷里尽是伏兵;为公孟驾车的叫华齐——安排好的杀手,宗鲁在车上护卫,也早已进行了沟通;一辆战车尾随着公孟的车,切断退路;前面,祝蛙的一辆柴草车正挡住城门,柴草里面藏着兵器。一切情况表明,这是一出精心策划好的、瓮中捉鳖一样保险的刺杀行动。
车刚走进城门洞,华齐一戈向公孟击,宗鲁赶紧爬到公孟身上保护,这一戈力道太足,砍断宗鲁上臂后力犹未止,击在公孟的肩上。一击之下,两人都失去了战斗力,其他人一拥而上,公孟、宗鲁双双丧命。
(二)灵公出奔
灵公所在的平寿距离都城不远,闻讯后立即驱车赶往都城,车上只有车夫庆比、骖乘公南楚,后面也只有华寅驾着副车跟随。灵公从阅门驰入,直接来到宫里,带上国家的宝器(玺符等国君的凭证)立即出城,亲信鸿<马亚>魋看见,也上了灵公的车;在马路上又遇见褚师子申,也追随灵公而行。经过齐豹家门,齐豹下令放箭,华寅袒露上身,背着门板挡箭,公南楚背部还是中了一箭。跑到城门口,华寅请灵公先出城,自己下车把城门关紧,随后跳下城墙,继续追随灵公。灵公来到一个叫死鸟的地方暂时驻扎。当晚,大夫析朱鉏从都城的排水洞里钻出来,徒步来到死鸟窦,追随国君。
此时,齐景公恰巧派大臣公孙青前来聘问,公孙青刚进入卫国境内,就听说卫国发生内乱,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为好,又派人回国请示。齐景公说:“既然还没有出境,他就还是卫国国君。”公孙青就来到死鸟进见灵公,请求行聘问的礼仪。灵公拒绝:“我无能,没有守住社稷,自己来在这草莽之间,还是请您不要辱没了君(景公)的使命吧。”公孙青解释:“寡君在朝堂命令下臣,要谦卑友好地进行聘问,臣不敢违命。”灵公:“君如果真要惠顾先君的友好关系,光临敝国,镇抚敝国的社稷,就应该知道,受聘礼仪应该在宗庙里举行啊。”这样,公孙青只好不再勉强。灵公要求接见,公孙青也是个坚定的守礼派,不愿在没举行正式仪式的情况下违制进见,但还是将自己带来的良马赠送给灵公。灵公就用这马作为驾车的马。公孙青又主动请求为灵公提供警卫,灵公再次谢绝:自己流亡在外,面临危险,不能连累对方。公孙青很感动,亲自手拿木铎(铃铛,报警装置),整夜与灵公的侍卫在火堆旁警戒。
在《论语》中,卫灵公被孔子认定为一个“无道”之君。但从上面的事实来看,我们称年轻时候的灵公为一个孤胆英雄,实不为过。面对政变,他的第一反应是勇而不是怯,进而不是退,几乎孤身闯入都城,虽然有冒险冲动的成分,但这一举动的成功,无疑决定了这场*的未来走向,本质地影响了群臣的心理,极大争取了国内忠于自己的力量。对内,他表现出的勇气与自信给了拥君派信心;对外,他的自尊、自谦与坦诚,彻底赢得了外国使节的理智和情感。从灵公以后的表现来看,他的坚决、果敢与重情重义,始终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力。他固然有宫闱的丑闻与晚年的昏聩,但孔夫子在卫国的尴尬与不得意,似乎才应是灵公2000多年“无道”名声的决定性因素。
(三)北宫平叛
国都之内,反对派们并没有达成一致。对付公孟自然是大家共同的意愿,但事情发展到国君被驱逐、甚至被攻击的程度,这个残局实在是难以收拾。大概是29日晚,齐豹派自己的家宰(管家)邀请北宫喜商议善后,他现在是无路可退了,大概是准备另立新君。在这个关键时刻,北宫喜的家宰渠子扮演了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他没有向北宫喜请示,而是直接杀死了齐豹的家宰。随即纠集北宫氏的家族武装*齐氏,一夜激战,歼灭了整个齐氏家族。
6月30日(丁巳),在野外苦守了一夜的卫灵公一早就收到喜讯,*已经平息了!仿佛一个梦抑或一出游戏,这样一场*居然一天之内即告结束。当天,灵公就返回国都,与拨乱反正的功臣北宫喜在彭水边上结盟。第二天(戊午朔),又与国人结盟。眼看卫国形势一天天稳定下来,8月25日(辛亥),公子朝(不久返回)、褚师圃、子玉霄、子高鲂出奔晋国,至此,一切真相大白。闰8月12日(戊辰),灵公下令处死宣姜。并提前赐予北宫喜“贞子”的谥号,赐予析朱鉏“成子” 的谥号以及原来属于齐氏的墓地。至此,卫灵公开始亲政。
灵公没有忘记齐景公的好意和公孙青的情分,派人出使齐国,通报国家已经安宁,还着重在景公面前赞美了公孙青。齐景公也很高兴,联络卫国,本来就是他称霸路线图上确定的重要步骤,虽然现在还刚刚起步,但是不怕,因为景公和灵公都有足够长久的寿命等待将来。
这次卫国*事件,齐国赢得了灵公的好感,而晋国方面接纳卫国罪人,无疑也在灵公心里留下了阴影。灵公是个快意恩仇的人,这次危难,为他20多年后坚决的去留选择埋下了伏笔。
(四)子论宗鲁
卫国的事情已告段落,接下来该孔子出场了。现在的仲尼已经成年,博学多闻,是很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评论者,他对于世事的评论也将逐渐频繁起来。
鲁国的琴张听说宗鲁死了,很替他惋惜,打算到卫国去吊唁,孔子劝阻: “齐豹之所以作乱,孟絷之所以被刺,都是宗鲁成全的,你何必去吊唁这样一个人?君子不食奸人的俸禄,不与闻叛乱,不因为私利而负疚于奸回之徒,不以奸回待人,不包庇不义之事,不做非礼之事。”
——这时的孔子正在而立之年,出语端的是犀利。
二、宋国内战
几乎与卫国同时,宋国也在走完他60多年稳定有为的黄金时代之后发生了内乱,不同的是,宋国内斗要残酷得多,时间也不是卫国的一天,而是整整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