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大国上卿晋国诸卿家族史 > 第一节 索地事件

第一节 索地事件

魏驹最信任的智囊赵葭也站出来解劝:“他向韩家要地,韩家给了他;现在又向我们魏氏索地,假如我们拒绝,魏氏就成了出头鸟,必将激怒知伯,他一定会提兵来前来征伐的。不如给他算了!”

魏驹终于被说服,也将一座原本属于魏氏的、拥有万家居民的城邑拱手奉送于荀瑶。

二、赵氏抵制

(一)知伯妙计

韩、魏既已就范,接下来自然也跑不了赵家。鉴于赵无恤长期不合作的恶劣态度,荀瑶这次的要价更高,明确要求无恤割让蔡与皋狼两地。

按说,自从韩、魏两家 “土地换和平”的方案落实之后,至少在表面上、在近期内,知、韩、魏三家算是结成了和谐的政治联盟。韩、魏两家既已忍痛割让了土地,在其他方面自然也要和荀瑶站在同一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说,荀瑶可谓是一举两得:既取得了两家的土地,又获得了两家的政治支持——虽然这背后并非是信任与亲近的心态。现在,赵无恤一旦否决荀瑶的请求,就等于同其他三个家族站在了对立面,形势无疑是万分凶险的。也许无恤是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作出让步的,但这次,荀瑶的要价实在是太高了,高得让他实在难以承受。蔡,又名蔺,在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市;皋狼,一说在今山西离石市西北,一说在武乡县西北。这两个地方既然是荀瑶亲点的,那么其规模自然不在“万家”以下,而且,两地地势险要,很可能是赵氏家族势力范围内极重要的战略据点。可以想象,一旦这两个地方被割让出去,赵氏今后的生存环境必将万分恶劣。于是,无恤终于咬着牙顶回去了。

但荀瑶的招数还没有使完:即使真要动武,也要摆出一派热爱团结、热爱和平的姿态,做出一切和平手段都已经用尽,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的的面孔来。荀瑶的智谋真个了得,接下来的招数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巧妙到了极点、可笑到了极点,却又可怕到了极点——他委托韩、魏两家人出面,大家一起来做无恤的思想工作。韩虎、魏驹本以为既然已经奉送了土地,也就满足了荀瑶的要求,可以——至少是暂时可以——高枕无忧了,不料上峰又派下来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任务,但既然已经出了血,这项新任务也就不得不继续去完成了,这毕竟比让自家放血来得轻松多了;况且,二人可能还怀有这样一种微妙的最求平衡的心态:都是做小弟的,凭什么咱们都孝敬老大而你搞特殊?荀瑶的这招妙棋,很显然是在借鉴当年的蟶­乳­粼诔清е战中对付楚国的做法:为了让秦、齐两国站在自己一方,就想方设法鼓动秦、齐两国去向楚国人斡旋,自己这边又在积极*楚军决战,最终秦、齐的请求被楚国拒绝,最后愤而出兵帮助来晋国人打仗。现在,荀瑶也是试图在使韩虎、魏驹受到赵无恤的无情拒绝,进而更坚决地站在自己阵营。这样的妙招,同样是神来之笔。

(二)无恤备战

当韩、魏两家的说客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来过之后,这样沉重的心理压力也让赵无恤真有点顶不住了:几次三番地拒绝,现在等于把韩虎、魏驹的脸面也给损伤了,自己在政治上已然是以一敌三的劣势,万一对方联起手来武斗……但对方的要价又是自己无论如何也出不起的……无恤赶紧找来心腹张谈(张孟谈)商量对策。

无恤:“知伯这个人,表面亲热而内心恶毒,现在,他已经三次委托韩、魏两家来游说,而寡人最终还是拒绝了他。他一定会发兵来攻寡人的。一旦那样,寡人应该到哪里去据守?”张谈:“董安于当年是简主(赵鞅)手下最有才­干­的臣子,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晋阳,后来尹泽(尹铎)继任,继续沿用董安于的做法,这二人的政绩与教化至今犹存,君还是以晋阳为保障吧。”无恤随即采纳,并派家臣延陵生领兵先期赶到晋阳,早做准备。

关于退守地点的选择,《国语》的记载与此并不完全相同。赵无恤出逃之前询问左右据守的地点,有人主张前往长子(在今山西省长治市附近),因为那里距离都城很近,况且城墙厚实完整。无恤当即否决:“修城墙已经将老百姓的力气用尽了,还要他们拼死守城,哪还有人肯谁陪我拼命?!”又有人提议去邯郸,因为那里储备充足。又被无恤否决:“将老百姓的油水都刮­干­净了填充仓库,现在又要他们去拼死抵抗,哪还有人肯谁陪我拼命?!还是到晋阳去吧。先主曾经嘱咐过,一旦事有缓急,就到晋阳去自保。尹铎曾经在那里宽以待民,百姓必然与我同心。”——其实,走保晋阳,在心理上也是一个很好的暗示,早在42年之前的第一次兼并战争中,赵鞅在就是在危难之际退守晋阳,顶住了荀寅、士吉­射­的猛烈进攻,赵氏家族也最终得以转危为安的。

备战期间还发生了一个Сhā曲。张谈建议:“先主曾经置备了一批传世的宝器,目的就是为了国家有难时用以救急。现在您也没必要舍不得这些宝贝了,何不将它们拿出来去贿赂他国诸侯呢?”无恤道:“行是行,可是我手下没有象样的使者啊!”张谈:“地就可以啊”。无恤还是否决:“我这个人有很多缺点,才德远远不能与先主相比,现在事出危难,不得不拿出宝器去贿赂诸侯。但地这个人不行,他平时只会靠逢迎我的欲望在这混口饭吃,这是一个靠培养我的缺点去攫取我俸禄的家伙,我不能与这样的人一起完蛋!”

的确,赵无恤不是那种德才兼优的人物,但在这样的时刻能够毅然去反省和改正,也是他最终能够化险为夷的重要内因。同时,倾出家财以迎取国外势力的支持,这项工作自然还是紧张地展开了——虽然与荀瑶相比,赵无恤在这条战线上同样处于劣势。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