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不耐烦地对朱一心道:"快走啊,臭小子,还愣着干什么?什么殿下,在这里没人把你当皇子.老夫好多年没下山了.今日下山,双腿有点酸麻,你快过来背着我走."
朱一心便要俯身去背悬念.悬念道:"老夫腿骨硬健,谁要你背了?把这份孝心放在心上就行了."两人一前一后走了.叶思任笑着跟太公道:"小婿今天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还真不敢相信当年名满江湖的'半死生'于松岩,却躲在这深山野林中烹茶酿酒."
太公笑道:"他这人心高气傲,那年福州乡试,我中了第一名,他中了第四名,心中不服,后来便弃文从武.那时周莘还没出世呢.他这人说话虽是口没遮拦,疯疯癫癫的,但心地却耿直,做事说一不二.老夫之所以把七王子交给他,只是为了我们家中不生事,他也心知肚明.以他的武功,恐怕天下没有一个人能从他手中抢走皇子."
叶思任道:"我从于老爷子的眼睛已经看得出来,他的眼神大异于常人.他内力之精湛,似乎已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太公笑道:"他天生就是练武的好材料.他才气绝佳,读书时没翻上几页却便要打困,年纪轻时,也算是个玩家,江湖上耍得起来,却入不了正道宦途.七王子总算走了,老夫也该松口气了.贤婿,老夫也不便久留你,怕你家里人挂念.你还是赶早回去吧.反正过两天修流也要下山回家了."
叶思任道:"既如此,小婿即日便回嘉定.年内如果得便,小婿将携周莘与断桥来看你老人家.陈家的事,岳父不用担心,近几日内他们绝对不敢再上门来捣蛋."
太公似乎想说什么话,最后吞吐一下,叹了口气,终于没说出来.
叶思任临走的时候,太公吩咐道:"贤婿,你一定要好好看顾好周莘.这孩子两岁上就死了娘,是个苦命人.有些话我也不想多说了,你当好自为之.男人三妻四妾的,原本没什么,你只要对周莘好些,我也不在意了。象你这样常年都在江湖上走动,凡事还须小心为是."叶思任道:"岳父尽管放心好了,小婿知道你的意思.小婿一直将她们娘俩当命根子看待的."
叶思任又去别过了方氏跟周菊.方氏正卧病在床,她让周菊扶她起来,然后从床头边取过一只雕花红木小箱子,小心地打开了,拿出一个白绢包裹着的晶莹剔透的红玉镯,吃力地笑了笑道:"大姑爷,这红玉镯是你爹当年监学陕西时,从蓝田带回一块红玉,后来又请北京最好的玉匠打造过,送给你岳母的.你岳母过世后,你岳父又把它转赠给妾身.妾身一直舍不得戴.玉镯共是一对,另一个是蓝色的,我给了周菊.姑爷你把这一个红玉镯带回去,送给断桥.说起来都十几年了,妾身至今还没见过她的面呢."
叶思任双手收下了.看那玉镯时,但见鲜红似血,光线下照了,便连那光影也是红的.方氏又笑道:"等流儿回来了,便让他上江南去,接你太太和断桥回来,住上一段日子."叶思任道:“多谢姨太太。”
周菊拿出一方手帕,迟疑了一会道:"大姐夫,你回江南时,若碰巧见到刘不取,便将这方手帕给他."
叶思任展开手帕一看,只见手帕上题的原来是一首回文诗,于是笑道:"大姐夫给小姨子传书,穿针引线,这等美事,若编成评话演说,只怕天下人知道了,要笑掉大牙."
周菊登时羞成一团.方氏忍不住也咳嗽着,跟着笑了起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