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东坡判案 > 杭州府平冤(6)

杭州府平冤(6)

夜­色­初降,府衙后堂,周聪陪在沈立一旁,恭维道:"大人英明,要不是那刘老运熬刑诡辩,抵死不认罪,我们本该今日就将此案具结,上报提刑司批点。大人一日破案的神奇,又当成为一段佳话。"

沈立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这刁民简直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周聪:"大人,明日再审,如若那厮还不招认,我们就用大刑,不怕他不招。"

此时一名衙役进来报道:"大人,吏部来的官堞。"

沈立急忙拆开信函,读着。旋即放下信,迟疑道:"是他?"

周聪忙问:"大人,官堞中说些什么?"

沈立:"圣上委派苏轼来本州出任通判一职。"

周聪惊道:"可是苏轼苏子瞻?"

沈立厌恶地:"除了他还会有谁?"

周聪:"听说那苏子瞻文章冠誉京城,和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很得京城文官的赏识,欧阳修更数次向皇上力鉴苏子瞻,皇上也很欣赏他。京师如同北斗,天下州县不过拱北的众星。苏轼弃中枢而赴边陲,难道真是淡泊名利?"

沈立冷笑:"这个你有所不知,当今圣上年轻气盛,又临政不久,想有所作为,跟宰辅王安石搞了个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结果得罪了一批老臣。那苏轼不识时务,正是反对新法的主要人物,皇上锐意进取,岂能容他在眼前,我看他这次是被贬出京。"

周聪:"这苏子瞻的诗词被广为流传,在民间倒有不少的人缘。此一来,只怕会夺了大人的风头。"

沈立不屑地:"哼,一个被贬的京官儿,怕他作甚!想当年我在皇上身边知制诰的时候,他不过是个直馆阁的小书吏。靠写两首酸诗,沽名钓誉,浪得虚名,不值一提,哼,能有什么政绩?"

周聪:"属下倒是听说那苏轼在凤阳任签判的时候,洗冤禁暴,屡破奇案,颇得老百姓的拥戴,还得了个'苏贤良'的美名。"

沈立不服地:"'苏贤良'?哼。"

周聪:"大人,现在..."

沈立不耐烦地打断师爷的话:"现在他也不过是个六品的通判,我是五品知州,新法推行,本府积压案件众多,我倒要看看这苏轼有什么通天的能耐?"

日­色­晴朗,清河坊热闹的街市上,走着一个身着青衣的中年人,身材高大,相貌伟岸,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旁边跟着一个书童打扮的少年。正是苏轼和书童墨郎。

墨郎:"老爷,咱们都来杭州两天了,怎么也不见你去州府赴职。您从京城急着赶来,不就是想尽快到任,好一展自己的抱负吗?"

苏轼摇扇笑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点道理你都没听过吗?"

墨郎叹气道:"想来夫人和小月,现在应顺江东下,欣赏沿途美景,还可以尝遍两岸的美食,我们就没有这样的眼福、口福了。小月那妮子,见了我又该向我炫耀了。"

苏轼:"杭州不美吗?怎可说没饱眼福?"

墨郎幽怨地:"杭州是美,可老爷既然来这里做官,以后游玩的机会多着呢,不急此时。而沿途的美景,只怕再也没机会看了,两相比较,小月那妮子又压我一头。"一副不服气的神态。

苏轼笑道:"孩子气。"

两人走在街上,看着人流如川,车马如龙的热闹。苏轼不由感叹道:"这杭州果然地阜人丰,繁华竞不下于京城。"

此时,湖边一艘画舫传来委婉的歌声,歌词是刘永的《颦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墨郎一听,道:"老爷,是柳三变的词。"苏轼点头。

墨郎:"常听人们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在京城的时候我还不信,没想到柳三变的词在杭州这么有人缘。"

苏轼:"过去人们常说刘三变填的词俗气,所以京城的酒宴,歌妓从无唱他的曲。但今日听来,唐人的佳句也不过如此啊。"

紧接着又一艘画舫传来歌声,声音婉转动听,甚是迷人。

只见附近几个行人呼喊道:"是朝云姑娘在唱啦,快去听。"几人快步跑到岸边。歌词传来,正是苏轼的《别子由》:

小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