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天下文胆 > 我这就跟你走(3)

我这就跟你走(3)

安抚工作,说白了就是一路宣讲中央政策,一路视察督导,肯定一下地方的工作,然后强调大家要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但在路上,老魏遇到了两个人。他们都是自己曾经的同事,一位是前太子的千牛李志安,一位是齐王的护军李思行,他们是被当地州县解送进京的。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看着昔日的同僚,今日的笼中囚,老魏自然有种芥末蹿进鼻腔的难言滋味。失节与守恒,腾达与偃蹇,人的命运究竟受谁捉弄呢?一种同情和怜悯,油然而生。

老魏做了一件不在他权限之内的事。当场命令将被押解人员全部释放,而且边松绑,边放出话,“吾不可以顾身嫌,不为国虑,且既蒙国士之遇,敢不以国士报之乎?”

这个“之乎”就是让唐太宗听的。我这可不是在徇私情释放旧友,而是不顾自己承担嫌疑的罪名为国考虑。

客观上,老魏这次机智灵活的松绑行动,不仅彻底解除了建成党羽的顾虑,安定了动荡的局面,而且替大唐朝深深赢得了山东集团众哥们的心。李世民闻之,在长安独自鼓了长达三分钟的掌。

因为他要的不是一个魏征,而是所有异己的俯首称臣。老魏的念故旧、不忘情,深合了大唐的政治需要。李世民知道,这很重要。

同样出于政治需要,这年冬天,李世民隆重改葬李建成、李元吉。在宜秋门,他哭得尤为痛恸,表演取得巨大成功。

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多年的历炼使他的笑肌和泪腺,都已经不再受个人情感支配,而只为政治服务,为大局服务。他爽朗的笑声,悲伤的泪水,甚至脉脉温情和熊熊怒火,都已经超越人的自然情感,而随时随地听从需要出现。

在这次改葬中,魏征及王珪上表,请求陪送故主的灵柩到墓地,李世民不但同意,而且要求所有的原*旧僚集体参加送葬活动。

这个世上永远多的是落井下石的人,他们站在意气风发的新队伍中,急于与以前的阵营划清界限,甚至跳出来,以比敌方更怒火万丈的劲头,愤怒揭批、大口撕咬已经倒下去的故人。三国时的蔡邕是怎么死的?不就因为他爬在曝尸的董卓身上哭了一场,惹怒了王允同志?老魏的上表请求,展示了他不忘旧恩的高蹈人格姿态。

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打量魏征,正确看待他历史上变来变去的节,从人­性­内层,更为公允地看老魏同志是“识时务”,还是“投机”。著名的老宣在他同样著名的疯话里,发表过这样的宏论:后汉的司马徽说,识时务者,在乎俊杰。这句话常被一些投机的人与趋时或盲从之辈误解。要知道投机不是识时务。趋时与盲从,也不是识时务。识时务是知所当行,抱定一个正大的目标、合理的见解,应付当前所发生的事务与时机。

从敌营中走来的老魏,赢得小李的信赖和尊重,恐怕很有这方面原因。

在贞观一朝,作为重要的臣僚,封德彝同学的全部使命,似乎就是捧哏老魏,比衬对方英明。作为配角,他的出镜率颇高。

又到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征兵季节,唐太宗谴使点兵。封德彝上奏,中男(十六七岁的男子)虽然年龄还未满十八,但身材高大壮健的,也可以征入军队中。太宗同意了。按照程序,即将颁发的圣旨要经过魏征担任给事中的门下省作审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