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我读我表弟散文集《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他也知道歌颂尧舜对反对桀纣,可我那表弟怎么一到行动上就反过来了?
老师教导: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学生虚心总结: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就在这一问一答间,魏老师致君尧舜的思想,从李同学巨手下变为力量,源源不断地给复兴中的大唐提供发展和壮大的力量。大唐王朝得以推行仁政,坚持教化,注重轻徭薄赋的利民政策,唐太宗任人唯贤,深得帝王之体,励精图治,崇尚节俭,而且使得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都直接和这间课堂有着深切关系。
短短四年时间,中原的农民,发现自己家里的粮食要盛不下了,草原的牧民,发现自己的羊群数量多得有点累人,长安人才交流市场上翻译人才猛然走红,因为庞大的国外移民队伍潮水般涌来(仅突厥在此年就有10万户落户长安),碧眼卷发的外国移民都在为谁先获得一张大唐绿卡而暗怀忌妒。
大唐物价部门和最高法院,为此分别做了翔实的数字性对比报告,后来都被记录在《资治通鉴》里。如下: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虽然连年遭受天灾,但群众的脸上却绽着幸福花,而且越开越鲜艳。刽子手的刀放锈了,他们闲得要失业;老百姓晚上睡觉不再去关门,旅游者也不用背着大饼握着大葱上路了,反正走哪就吃用到哪里。
“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涯,真心地为你祝福,祝愿你幸福平安。”城市乡间的人们,都在甜美地唱这首《让世界充满爱》,都在歌颂新生活。
贞观之初,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一派社会大动荡之后的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局面。到贞观四年,唐朝国势陡盛,威名远振,以长安为中心的外事活动甚为频繁,使者、宾客络绎不绝。灭突厥,四裔君长上太宗号为天可汗。建立在中亚的昭武九姓国:康史、曹、支、石等自唐初就屡派使者来长安,向唐太宗敬献礼物、舞女,大食国谴使来唐,进马匹方物。东罗马也自贞观起,先后多次派使臣到长安。
翻天覆地慨而慷!
面对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丰物阜的大好局面,唐太宗感慨万千地说:贞观之初,人们纷纷上书说,帝王应该独运威权,不可大权旁落,委之臣下。还说,应该彰显武威,征讨四夷。唯独魏征劝俺,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现在呢,顽固的颉利可汗成了阶下囚,其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这都是魏征的功劳。
老魏知道该怎么谦虚,他拜谢说:“突厥破灭,海内康宁,皆陛下威德,臣何力焉!”这便是聪明。作出了成绩,领导也予以肯定,千万要记着说,这些荣誉的取得,与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正确指导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所有的成绩归功于领导。如果写论文,记得把自己名字放到第二名位置。
可惜,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多,所以他们受表扬的生涯往往很短,很快就被上司厌恶,乃至除名。16世纪末,日本的千利体因杰出茶艺获得幕府将军丰臣秀吉的赏识,皇宫中甚至都为他留有寓所,但1591年,丰臣秀吉却将他判处死刑,原因就是千利体同志太忘乎所以,公然把自己木雕像陈列在了宫中的寺院。
由此来看,老魏绝对还有进步的可能。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