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年关,按理说开封府里应该很是热闹,可是由于风雪的缘故,正街上也看不见多少行人。恐怕没有人有兴致在这样的天气里走在街道上,方朋也没有这样的兴趣。西北风正紧,卷起无数雪花直往方朋的领口里面钻。
“这鬼天气!今年的西北风刮的可真大!”方朋很是有怨言,并且又把领口拉紧了些。无论任何人被人从暖和的家里叫出来,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的。“残烟剑客”方朋更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原本以他的身份,根本不需要在这样的天气里出来的,可是食君之禄就要忠君之事。作为大内侍卫副总管,皇帝的召唤还是必须要服从的。
“究竟有什么事情非要在这个鬼天气商量呢?而且还要去暖心阁?”方朋暗自琢磨,却什么也猜不透。去大内皇城的路踩在脚下,由于积雪的缘故,不停的发出“咯吱”的声音,更使方朋心中纳闷。很快,皇城就出现在了方朋的眼帘下。和守门的侍卫们打了声招呼后,他快步走向了暖心阁。
暖心阁是宋仁宗办理要事的地方,平常时候根本轮不到他来这里。今天究竟有什么事情,竟然要他来这里议事。方朋的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他预感不会是什么好事。很快,他来到了暖心阁的殿外,并且看到了熟悉的李公公。方朋放轻了脚步,给李公公行了一个礼,并小声问道:“究竟是什么事啊?”
李公公微微一笑,轻轻的摇了摇头,表示并不知情同时用他那特殊的嗓音大声道:“大内侍卫副总管方朋觐见!”
暖心阁的殿门打开了。方朋小心翼翼的走了进去,穿过长廊,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暖心阁的内堂。门口的公公通传一声,随即打开了内堂的大门。方踏入殿内,方朋立即感到了数道电灼般的目光向他射来。身为一个武功高手,无须抬头,他就可以知道这目光里都来自那里。其中有他最熟悉的他的顶头上司大内侍卫总管“金银手”赵刚的一道目光,还有一道也有些熟悉,应该是宋仁宗的目光。还有几道就不知其所属了!
抬首巡视,宋仁宗正端坐于堂上,方朋立即行礼,并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仁宗轻轻挥手柔声道:“免礼平身!”
“谢万岁!”方朋这才正式抬起头来,略一巡视,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更是大吃一惊。在堂下两侧所站的大臣竟然有“宰相”--张士逊,“礼部侍郎兼枢密院知事”--夏竦,“翰林院大学士兼枢密院知事”--范仲淹和“知延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雍,以及“大内侍卫总管”--“金银手”赵刚。
能惊动这些人一起来此议事,足可见此事非同小可。更何况竟然连陕西一线的最高军事长官--范雍也赶了回来,此事必定与西夏有关。但是不知道,如此军机大事有他一个区区大内侍卫副总管什么事?
很快他就知道了答案。只听张士逊问道:“听赵总管方才所言,方副总管乃我大内第一高手?”
方朋闻言不由有些得意,尽管赵刚平日里仗着自己是赵姓中人很是飞扬跋扈,不把他方朋放在眼里,可是一旦有事,他又不得不仰仗自己的力量。方朋心中虽有得意之意,但是声音中却没有丝毫的表现:“回张大人,赵总管所言过奖了,属下虽不敢妄称第一,但也是大内侍卫中的有限的高手之一。”
“恩。”张士逊又道:“明晚有一晚宴,是接待西夏的使者。席间可能会举行一场比武,听说对方可能是西夏第一高手,此役关乎国体,方副总管可有必胜的把握?”
方朋马上松了口气,原来不过是一场比武,当下答道:“回大人,属下有必胜之信心!只要属下出战,必不致有辱国体!”
“此役关系重大,一定要万无一失,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你明白吗?”张士逊的态度很是严肃。
“属下自出道以来,历经大小战五十七次,尚且未尝败绩。如明晚由微臣出战,微臣可以保证必不辱命!”方朋的口中透漏出了强大的自信。
张士逊又将目光投向赵刚,赵刚未等其发问,忙道:“微臣全力保举方副总管出战。”虽然赵刚不想这样让方朋露脸,可是他知道此役的重要性,而自己的武功又的确在方朋之下,因此不得不全力支持方朋。因为,此役若胜虽可大出风头并肯定会获得皇帝的赏识,但是一旦失利,必定性命不保。权衡厉害之下,赵刚还是选择了保举方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