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见的火起,留下来跟这群凡人纠缠下去也没意思,当下架起来两个读书人,借火遁飞出了县城.临走我冲那群拿着唧筒的官差喊:"还愣着干什么,你们的唧筒除了黑狗血就不会装别的啦?还不快去救火!"这群人入梦初醒,连忙呼噜呼噜去水井边去灌水.
县令大人急了:"我才是县令大人,你们怎么听别人的调遣,不许去!"话还没有说完,又连忙改口:"快去快去多灌点水,他妈的这院子后面连着老爷我的县衙门呢!"
这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火烧的也不是我的衙门,我们几个人起在空中慢慢飘过,看着一群人在那里忙忙活活,念咒语请来当坊城隍土地,请他们帮忙别让火势乱烧祸及周围百姓,另外就是要他们帮忙关心一下,看看经过这件事情,这位县令大人能不能有所悔改.做好了这件事情,我们这才驾云光离开县城落到了郊外——所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别看着俩读书人上秤称一称不过百十多斤,可是要是带着他们飞,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出了城还是要赶紧放下来,五人在树林中草草休息了一下,天明以后继续去上路赶往朱元璋那里.
金盆教主这次因为不小心中了黑狗血,法术不能完满,因此仓皇离开,给我们带来的可乘之机——现在抓紧时间赶往朱元璋处,只要见到朱元璋了,那么两本书一付梓,大事定下来,就不怕金盆教主抢夺或者毁坏了,因此上我们在路上雇了几匹快马照顾俩读书人,一路上马不停蹄,三天的时间,就到了,远远的看见临时的都城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俩读书人这三天人不离鞍马不解带,路上风尘也大,下马的时候都脱像了,两条腿僵硬着往前挪……城楼上守城的军兵往下一看,五个人,三个神采奕奕片尘不染,另外两个跟你猴子一样狼狈不堪,就觉得奇怪,有那老兵当年看见过我和小马哥的,仔细一看当时就来精神了,连忙打招呼,吩咐旁边人给里面送信儿,不一会儿,里面一阵鞭炮声,城门大开,仪仗队两面排出,刘老道从里面迎了出来.
我和小马哥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面不由的有一点不太高兴——往回朱元璋礼贤下士的劲头儿,恨不得远接近迎,如今难道是江山逐渐稳固,开始摆谱了吧?
到了内城,朱元璋站在门口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快步走上前来:"哎呀两位仙师,朕军务缠身,迎接来迟,还请见谅."
不管怎么说,人家客气一下我们也要做作样子,宾主见礼已毕,大家在朱元璋和刘老道的陪同下到了后殿品茶叙谈……
朱元璋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现在的成就,我们不免也跟着客气了几句,这话就逐渐提到了我们的来意上来了.
朱元璋和刘老道听我们说了一下如今天下尚未安定,各方势力还在角逐,都没有什么精力去照顾到普通百姓之间的信仰,长此以往不免有被妖人乘虚而入的机会,朱元璋听了以后眉头就皱起来了:这件事情他确实还没有精力考虑到,可是耳朵中间已经听了不少方面的传闻了.
"仙师,您所说的确实是实情,我听说我手下的文武大臣也有不少家里养着这些高人的,有些文官武将出门的时候听这些高人大师的指点,明明住在东城,非要绕着皇城转三圈才从北门进来,闹得朕现在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在金銮殿上都要等俩小事才能凑齐人手升殿……"
刘老道也随声附和:"是啊是啊,贫道夜观天象,掐指循纹这么一推算也觉得妖气弥漫……"
我和小马哥寡这脸看他,我忍不住问:"我说,你的天书练得怎么样了,瞧你说这话的意思我看跟那些大事高人也差不多,不会都是你的弟子徒孙吧?"
在我们探究的目光下,刘老道又是抬头看天棚又是低头弄鞋尖的半天,终于吭吭叽叽的说:"那都是大家乱捧场胡说八道的……"
我一听这话有点意思啊,抓住了话头不住的追究下去,总算让刘老道把实情给说出来了,原来这些所谓的高人大师,还真的跟刘老道有一些关系,虽然不是刘老道的什么传人,可是确实是拉大旗作虎皮,拿着刘老道的名头说事的主儿,这一点,也跟我们在路上风闻的传说对上了榫子——原来老百姓本来就喜欢东拉西扯的拿名人开玩笑,在这个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朱元璋更是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而刘老道就也成了大家口头传播的主角.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