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处这把火可谓是把握得恰到好处,慢慢地就开始发酵了。
陈二对刘一处现在的思想和先前提出的各大组融合听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说在这里不能像其他地方那样,要拿我们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把上语文的用去听上数学的,虽然在教学环节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在教学的内容上就差别很大,陈二说:“我只是举这样一个例子。要不然,那些听课的老师们都会流于形式,就像你做一件很不感兴趣的事情一样,强迫的没有自愿的靠谱。别以为校长大人支持你的那个做法,这样会遭到群起而功之。最终不合群,会导致工作在开展的途中遇到很多的困难。”
刘一处是新人,在这方面的确没什么经验,这点他自己是很清楚的,集思广益,他是明白的,这下他充分听取了陈二的意见,完全按照陈二的意思去运着。
陈二把关于教研的方案写得像企业策划案一样,用订书机订得工工整整地,交到刘一处的手上时,刘一处这下乐了,他的这一乐就是像当初他请陈二吃饭时陈二乐了一样。遇到了高人,这下他想人的一生中真是要遇到一些人,一些高人,一些值得感谢的人,虽然眼下这人是我用请吃饭的方式换来的,可最终也得要感谢呀。
刘一处就将陈二的方案用来自己亲自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出来,因为他害怕其中某些不合符逻辑,怕就这样交到教务主任那里会闹笑话。另一目的,直接交上去会使得教务主任说那方案是陈二手写的,不是自己的功劳,自己码出来的字再写上自己的大名。在校领导眼里,首先映入校行政领导的眼里的是自己的名字,他此时仿佛看到了刘一处这样的名字在开始不断地泛着光辉。感觉春天真的就要到来一样。
教研活动在刘一处的带动下,这个学校在前所未有的基础上风风火火地开展了起来,消息不久就在本县里传开了,每次局里大小会议,这间学校都得到了表扬,县里不论是正局还是副局大人一开会就提到这间学校,说这间学校在走自己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一套完备的管理方案,要求其他学校也要来学习学习这间学校里的管理方案。
很快,这间学校出了名。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校长自然而然地成为县里的有名校长,而教务主任也随之成为在教学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伯乐。是新世纪的刘恩和。
而刘一处这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色,与他当初交报告上去时想想到的名字有点相悖,还没有开始发光,他的那原始的冲动与想法只是让领导们的名字写进了历史。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