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过肩脸秀美,两臀|乳阴特別大。
长大成|人得封地,汝阳之南来安家。
反对男女近亲配,提倡优生少畸娃。
改革自由婚配制,男当行聘女方嫁。
伏羲支持妹妹策,嫁娶之礼行华夏。
助兄理政业绩伟,圣德昭著臣民夸。
天子伏羲仙逝后,受民拥戴掌天下。
时遇洪荒大灾难,天决暴雨傾盆下。
炼石成灰堵屋漏,捆綁芦苇筑堤坝。
为防鹰鵰叼弱幼,粟秆做成防身枷。
天穿节为警示人,骊山是其坐骑化。
年老退隐藍蓝田谷,无儿无女无牵掛。
冀州时有异人出,姓康名回长得怕。
铜头铁额生得奇,红发蛇身喜凶杀。
自己号称共工氏,心存不足野心大。
用水攻佔各诸侯,狂言要把九州霸。
女媧闻信拍案起,重出江湖斗凶顽。
率领国民来对抗,神术击破水攻法。
土造鸡狗羊猪馬,土人上针敌军怕。
昭余祁泽捉康回,严惩不怠将其斩。
蠇蛇保护去天宮,天下百姓念女媧。
官民同祭神媒德,媧皇陵庙遍华夏。
女媧升天后,神农氏被天下臣民推举,继承女皇大业,即天子之位。开始,他建都于陈,后迁都曲阜(今山东省泰安市曲阜市),他以火德王天下,以火纪官,故叫炎帝。时其国界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炎帝神农执掌天下后,九州大地,人类繁衍,人口渐渐增多,鸟兽和野果渐渐不敷食用,而人们种地效率很低,收割的谷物也不够天下人吃,人间起了饥荒,饿殍遍地。为了争抢食物,部落之间、村民之间、人与人之间争斗之事时有发生,许多百姓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心中十分难过。神农为此十分焦虑,他心想:要是能把种地的效率翻一番,那种的五谷年年都有新收成,人类就不愁食物短缺了。有一天,神农带领从人上山打猎,见到一只野猪,用嘴在地上一拱一拱的,不一会儿,地上拱出了一道沟渠,两边翻起松软的沃土,于是,他照着野猪拱土的办法,用一棵弯曲的、碗口粗细的树干,试制起农具来。但要制成适合耕地用的农具实在很困难。神农不怕难,他砍啊,削啊;制了又毁,毁了又制,熬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眼中充满了血丝,人也消瘦了。妻子听绂很为他的健康担心,劝他不要急在一时,适当休息,别操劳过度了。神农总是抬起头对妻子深情地笑笑,却从不停下手中的活计。终于,他将树干的顶端用石斧斫尖,再拴上藤条,让帝都的百姓推的推、拉的拉,果真地上“拱”出了一道道沟渠,“拱”起了松软的沃土。这种“拱”土的工具,比起石镰石铲时省力,大家非常喜欢使用,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耒耜”,这便是人类史上的第一张犁。因为这犁要用人拉,很费力。神农心想:应该前去问问玉皇大帝,看有什么改进的方法。
于是,他把朝政托付给稻、黍、樱、麦、菽五个大臣分管后,披上当年一位白胡子仙人送他的神衣,告别妻子听绂,来到天上,见着了玉帝。玉帝先开口问他:“听说你在人间制成了耒耜?”
神农回答说:“是的、就是拉起来很费力。好几个人拉了老半天,才耕出一小块地,效率太低。今特来向玉帝讨教,要怎样才能提高它的功效?”
玉帝想了一想说:“你在人间勤政爱民,我倒想帮你一把。这样吧,我有一件宝贝,平日神仙们要借着看,我也舍不得。为了天下百姓,今天我赐给你。你将它装在耒耜上,这样不用人拉,它自己就能行走如飞,一天能耕不少的地。你千万要珍惜,不可丢失。”
说完,玉帝叫身边的仙女从卧室里拿出那件宝贝,交给神农。神农接了,喜不自禁,他叩谢了玉帝相助之恩后,欢欢喜喜地回到人间。他立即将这宝贝装在耒耜上,搬到田野里一试,果然如玉帝所说,顷刻间耕出一大片地来,炎帝大喜。土翻好后,他把五谷撒在地里,不久,种子破土而出,苗儿绿油油的,长得很茂盛,到了秋天,谷物获得了大丰收,而且味美可口,天下人争相种植。第二年,神农叫稻、黍、樱、麦、菽五位大臣,带领百姓,按土地的燥湿、肥瘩等情况划分地段,分头用不同方法大面积种植。从此,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种,年年喜获丰收,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块地后人称之为五谷台,地里那口井后人称之为神农井。
神农还教民树艺、作陶制器、治麻为布、缝制衣服;他始观百草,查其春生秋实,结子可以疗饥者,即以为种,並尝百草,查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写下方书,为民疗病,创立医道;他在国中开设市场,让民交易。他在南巡时,崩于荆州长沙之茶陵(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在位一百四十年,享寿一百六十八岁。早在三十年前,山人到茶陵拜谒炎帝陵时,遇见过一位老道,据这老道说当年跟着神农一起采药的胡真官,按照神农生前交待的死后葬在南方的嘱托,决定将神农的遗体安葬在有温泉的资兴汤市。在选好吉日良辰后,举行葬礼。送葬的那天,几十个运送炎帝神农遗体的人,坐十条木排,溯洣水而上。沿河,户户点火,表示哀悼。当木排来到茶陵县南一百里的康乐乡白鹿原(即今酃县塘田乡鹿原坡),正准备上岸改走旱路时,忽然天上乌云滚滚,风雨大作,河里跃出一条金龙向炎帝神农的遗体点头哀吟。接着轰隆一声,江边的一块巨石开了坼,一个大浪将炎帝神农的遗体卷进石头缝里去了。送葬的人个个吓得要死,不知如何是好。玉皇大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认为炎帝神农劳苦功高,不应该葬在水里,大骂金龙不知好歹,决定要处罚它。于是他一面接引神农到天宫,封他为灵宝虛皇真人,一面把金龙化为石头,龙脑变成龙脑石,龙爪变为龙爪石,龙身变为白鹿原,龙鳞变为原上的大树,让它永久护卫炎帝神农之陵。对运送的人,玉皇大帝认为他们上山下水吃了亏,便将他们变成福主神,保护地方安宁。连打杂的檀官、梅山也不例外,叮嘱他们凡是好安身的地方,就把身安下来。他们慌里慌张,以为要他们到安仁去,所以他们就都跑到安仁去了。后来安仁境内不论田头地角,路边河边,到处都有檀官、梅山庙。只有鸣锣开道先上岸,已走到参子坳的那些人,见炎帝神农的遗体老不来,就派人爬到山顶上去打望,其余的人坐的坐,睡的睡,站的站,就地等候。由于等久了,打黄阳伞的的人,变成了黄阳山。两个打望的变成了两块大石头。那些坐着、站着、睡着,就地等候的人全部变为石头。至今黄阳山上还躺着那些横七竖八的石头。听了这老道的话,山人我颇有感慨,当即,我在茶陵宾馆写下了一首七言长诗,以歌颂先祖神农炎帝的一生传奇,其诗为:
有峤氏女叫女登,少典次妃久未孕。
一日梦见阳光闪,龙腾落怀即有孕。
怀胎一年零八月,烈山石室生奇人。
人身牛首长兩角,龙颜大唇好惊人,
取名“石年”来抚养,少典怀疑妻不贞。
毒打妻子欲摔子,女登护子入山林。
洞中缺食难养子,女登急成白发人。
更有野狼叼石年,稚子哭声震天庭。
九天玄女听呼救,即遣母鹿于神鹰。
仙鹿下凡来喂奶,神鹰则为嬰遮荫。
因有神灵来保佑,出生三天能吭声。
五天之后会走路,一年长大就成|人。
额寬膀圆腰粗壮,身高八尺另七寸。
浓眉大眼嘴唇厚,矫健魁伟人英俊。
生性聪明又慈爱,三母育子大功成。
石年三岁知稼穡,白鹿原上扬大名。
耕翻土地搞种植,芋麻织衣更貼身。
为寻天庭五谷种,千里访求一仙人。
依靠一只狮子狗,天堂盗谷稻方名。
神衣披身上九天,亲盗五谷民颂敬。
神农功德不可量,百姓推戴为首领。
北上兼并斧燧氏,组成部落大联盟。
女媧娘娘升天后,天子大位来继承。
建都于陈迁曲阜,火德治理不岔争。
以火纪官称炎帝,五谷原为五臣名。
仿照野猪嘴拱地,神犁耒耜亲制成。
天宮玉帝赐神物,瑤池王母失神禽。
九穗嘉禾解民饥,布谷神鸟春催耕。
日中为市始通商,削桐结丝为弦琴。
精通伏羲氏八卦,记事占卜《连山》名。
弧矢之利威天下,亲采草药治人病。
一日中毒七十次,生姜复生功用神。
亲尝百草写药书,《神农百草》传后人。
晚年南巡到湖南,误食“火焰子”丧命。
崩葬长沙茶陵尾,留下千古第一陵。
在位一百四十年,一百六十八寿寝。
炎黃子孙共祭祖,农皇堪称大圣人。
第九回炎帝神农传八世
第九回炎帝神农传八世
神农氏死后,由其长子临魁接位,是为炎帝二世。临魁又名雨,大槐,他是神农纳莽水氏之女听绂生的。听绂是神农的小妾,聪明贤慧,才智过人,她嫁给炎帝神农后,神农在中原伏牛山的余脈,在怪石林立、险峰突兀、沟壑纵橫、峪顶相间、风光秀丽、气势壮观的具茨山上专门建了一座別宮,夫妻兩个就在这幽靜別致的深山行宮中观蟠龙山势,赏迷人景色,抒恩爱之情,度新婚蜜月,尽男女之欢。当年,听绂即有了身孕,翌年,听绂在具茨山的行宮中为神农生下了长子临魁。以后,听绂又为神农生了兩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长女叫女桑,次女叫女娃,三女叫女尸,又名瑤姬。三个儿子长大后,神农将长子临魁初封为烈山氏,后命他迁居关中西部(今陝西西部、甘肃东部和四川部分地区)。将次子姜柱封为连山氏,命他迁居江南。将三子姜居封为伊耆氏(又称伊祁氏),命他迁居渭水以西至秦岭一带(今陝西渭南市至宝鸡市)。临魁即位后,带领部落迁徙至厉山(今湖北隨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定居。厉山又称连山,故炎帝临魁号厉山氏或连山氏。他在位期间,准许君侯(部落酋長)多妻,他本人就娶了三位妻妾,先后生下了十几个儿女。临魁在位八十年,死后由其子姜承继位。
姜承,又名号,于帝临魁在位二十二年出生在黃河以南的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陈留镇),他是临魁的小儿子,也是临魁十多个子女中最具贤德的一个,他是临魁的小妾生的,从小就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他继位成为炎帝三世后,认为穷桑是伏羲女媧立都的圣地,最适合建造新都,就下令在穷桑重建帝都。兩年后,帝承就迁都于穷桑。他为君兢兢业业,持政踏踏实实,对人朴实诚恳,他勤政廉明,爱民如子,奖励臣民勤于农耕,因而深得民众爱戴,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他也娶了三位帝妃,而三妃既年轻漂亮,又懂得风情,深得帝承的宠爱。她怀孕后,帝承特意把她送到伊水河畔的別宮去靜养。帝承十九年,三妃在黃河以南的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生下帝承最宠爱的儿子姜明。帝承在位六十年而崩,其子姜明继位。
姜明从小生活在母亲的身边,聪明伶俐,机智善辩,深得父亲帝承的宠爱。帝明君临天下后,成为炎帝四世,他不喜欢帝都穷桑,便在伊水河畔的鸣皋之地,大兴土木,修建新都,兩年后,他正式迁都于鸣皋。帝明在位期间,也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勤政为民,明察是非,公正善断,因而也得百姓拥戴。一次,他的族人吴权控告他的族叔伯陵与其妻子阿女通奸,帝明即召伯陵入宮,准备责罚,以警后人。可等伯陵把事实讲清后,帝明又召吴权等人对质,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他把吴权责罚了一顿,命他休妻另娶。原来这吴权強抢伯陵的恋人阿女为妻,伯陵当时忍气吞声,浪跡江湖十二年,访得高人拜师学武功成后,方找吴权清算旧账,在征得阿女同意后,兩人比试武功,以输赢定阿女的归属,结果是伯陵赢了,阿女就归伯陵为妻,阿女再嫁给伯陵后,夫妻恩爱,第二年,阿女就生了双胞胎儿子,就是帝明的族弟鼓与延,十一年后,阿女又给伯陵生了一子,时间过去十六年了,这吴权反来诬告伯陵強抢人ℚi,真是可恶可笑。帝明喜爱音乐,他得知其族弟鼓与延成|人后,善于制乐,就命鼓和延兩人合奏他倆创作的乐曲,鼓和延就演奏了一曲庆贺帝明即位、国家升平的旋律和谐、曲调优美的曲子,帝明听了大喜,就封鼓与延为当朝乐師。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去世后,其子姜宜继位。
姜宜是帝明的长子,又叫姜直,于帝明七年出生在黃河以南的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初封在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他十五岁时,被帝明封到宜阳,宜阳之地物质和文化比较落后,姜宜去后,带领宜阳百姓大搞开发建设,仅用五年时间就使宜阳的繁荣超过了帝都。他即位后成为炎帝五世。帝宜为政开明,天下太平,他曾在伊川的常羊山上筑台坝,立表木,观測太阳的变化,创造了太阳历,並将太阳历绘制在当时生产的陶缸上。帝宜在位四十五年而驾崩,由其子姜来继位。
姜来,又名姜笄,于帝明二十四年出生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涞源是他父亲姜宜称帝前的封地,古时称来原,其地位于太白山(此山位于山西大同市境內)以东。姜宜在涞源娶伏羲氏女子为妻,生下了姜来。姜宜即位后,把该地封给了姜来。帝来即位后成为炎帝六世,他把帝都宜阳的宮室赐给了几个弟弟,重新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建都,並将都城命名为榆林。他知人善任,任命共工氏的后代句龙为主管农业的后土。句龙死后,帝来顺应民意,加封句龙为“社神”,还在汾水阴睢为他修建了后土祠。帝来在位四十八年去世,其子姜裏继位。
姜裏又叫姜居,也叫姜哀,他是炎帝七世,生子名节莖,节莖生有二子,长子名克,次子名;戏生子名器,器生子叫祝融。帝裏在位四十三年駕崩,由姜克之子罔榆继位。至此,神农氏开创的炎帝时代已经过了四百七十余年。
罔榆于帝裏二年出生在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他名夸父,是为炎帝八世。他从小聪明好学,后来习文练武,长大成|人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帝裏十八年,东夷人骚扰和入侵神农氏东部边境,十七岁的罔榆奉命驻守旧都伊川,並且在那里筹建军队,与东夷人作战,多次击败敌人,受到帝裏的多次表扬和嘉奖。
帝裏驾崩后,罔榆在伊川即位,他继位后,一改先朝惯例,为政苛急、暴戾无状,法多害民,臣怀二心,民怨四起,民心尽失,诸侯相侵,暴虐百姓,国势日衰。而恰在此时,他和巫咸政见不同,巫咸不相与谋,在万般无奈下,借故说巴方有琐事,请旨回巴。罔榆本欲不准,但考慮到西南诸部落已日益強大,如让巫咸回巴,坐镇巴方,也许能起到震慑诸侯的作用,便欣然颁旨,委派巫咸主持巴方一切政务。
其时,天下已形成了五大部落集团与炎帝罔榆鼎立的局面,即兴起于冀西北、与炎帝罔榆相隔不远的少典有熊集团;地处西南之壤的巴方集团;兴起于桑干河流域、以蚩尤为首的南方九藜集团;与东夷人联合起来的魁隗氏集团;占据太行山以东、黃河以北的史皇苍颉氏集团。炎帝神农开创的华夏大联盟眼看就要分崩离析,华夏神州从此进入了野蛮的战争时代。
炎帝罔榆在位三年,罔榆闻东夷部落逐渐強大,不肯向朝中进贡,顿时大怒,他立刻起兵征讨,将国都迁于空桑(又作穷桑,今山东曲阜市北)。时隔四年,东夷少昊族的大酋长风清与魁隗氏九世孙夸父再次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帝都空桑,结果又被炎帝罔榆击败。夸父兵败后求助于阪泉的蚩尤氏。蚩尤亲率从八十一个部落中精选的队伍南下,攻打帝都空桑。罔榆的军队被击败,被迫放弃空桑,率族人迁回到故都伊川。25807
公孙轩辕TXT下载]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