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基一听,差点要乐,这位大师傅好有趣,说话怎么跟我似的,也有现代人的风范。他哪里知道,这黄衣僧是历劫九世的老童。
那青衣僧正要回言,这时从禅房门外走进一个光头小弥撒,也是一身的青灰色布僧衣,圆圆的脑壳上,烫有点点的修痕。
他走到二位僧人的跟前,单手执掌,说那小白马也已经醒转,问大师和方丈是否要前去看下。
没等两位僧人答言,石基一下从床上欠起身,紧跟着又瘫倒下去,嘴里却十分焦急的喊了一句:“我的小白马。它,怎么样了?”
见石基一副紧张而激动的神情,俩僧人本已转身,却又折回脸来。还是那黄衣僧先道:“你知那小白马的来历么?”
石基看到,不仅是这黄衣和尚,就连那青衣僧人,脸上也似有无限感慨的样子。随即,他从这两个僧人的口中,知道了他与小白马双双遇险的前后经过,并且知道了一桩令他颇为震撼的事情。
原来,当那小马受惊后,狂奔坠下云端,起初石基只觉身体飘呼不定地往下慢慢降去,而他的两手依然是抱紧马的脖颈,但他心中一念即闪:完了!他柳石基柳太守真的要穿越了,这回是直接穿去阴曹地府,到阎罗殿报道。
“马儿啊,我俩不知可是前世注定,虽不同生,却要同死。”他看了小马那蓝洼洼的亮眸最后一眼,便紧闭上眼晴,将头深深地埋于马脖之下,凭那风声猎猎,行云变幻。
而此刻那小马,似乎也感觉到身处危境。常言道:患难之交见真情。虽然它是牲畜,却象懂得石基的心思,一反常态,变得温顺起来,尽然也低眼含首,将那雪白的脖子同时勾住石基的肩头。
他们就这样相互依抱着,好似一对人马作合的侣伴,一任那狂飚的飞云载着他们往下飞去,飞去....不知过了多久,石基觉得头和胸口被一样东西猛烈撞击了一下,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而就在他坠入危崖的当即,却不知远处有一道红光疾速向这边飞来。刚到近前,便见这坠崖之人和他怀里的小马一起,被一块突出半山腰许长的岩石重重撞击之下,人马冲散。见他与那马虽立时晕死过去,但从他的前胸旋即飞出一道炫耀的青光,将那拦路石瞬间劈断,同时返身,将人与马紧紧护住,不至使其再往下坠落。
那飞来的红光,见此情景,甚感意外,便先自不忙上前营救,侍旁查看。
起初,见那道青光裹住人与马,如一层透亮的蛋清,晶莹中于云端折射出五色异彩,光怪陆离,非常的好看。但时间一长,那色彩慢慢暗淡下去,渐落渐稀,似有不景之气。
那红光见再不上前搭救,人、马便要破壁而出,再次陨坠,难免不成地下之鬼,亡中之灵。于是更不怠慢,将红光倾刻照将上去,把人与马和堪堪要破的“蛋清”连同自身一起裹住,又驾剑光,向来路飞去,至五台山中心的一座高大寺庙前落下。收起剑光,唤出人来,把这遇难的一人一马抬进庙中,此间,那护体青光早已消散殆尽。
而救起石基与小白马的人,便是刚从外面云游回山的青衣僧--法号万方。而他着人请来的黄衣僧,是为五台山南台,现已不理寺中事,在佛母洞潜修待劫的智云禅师。
石基听说这里就是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这寺它知道,在现代也游历过,它是五台山佛教兴起的发源地,后改称显通寺。是山中规模最大,最为古老的一座寺院,它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距大隋约有五百多年的时光。
石基在床,向两位高僧重又致谢不提,之后,智云禅师向他讲述了小白马的不凡来历,石基听后,更是肃然起敬。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