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原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一日,陈娇自药铺归来,奇怪地发现阿玉正指示着几个家仆扫除门前的积雪,她奇怪地问道:“阿玉,你在做什么?”
“二小姐。”阿玉看着陈娇笑得十分开心,“刚才,夫人说,有贵客要来。所以让我把门前的雪扫一扫。”
“贵客?是谁啊?”陈娇更奇怪了。李希夫妇的朋友十分稀少,她和他们认识以来,除了公孙弘,没见过有别的朋友上门。
“奴婢不知道。”阿玉老实地摇了摇头。
陈娇知道不能指望从阿玉口中得到答案,便走到大厅去问张萃。
“姐姐,是哪位贵客要来啊?”陈娇问道。
“妹妹回来了啊?”张萃停下手中的女红,宠溺地看着她。
“是谁来了啊?姐姐,你快告诉我啊!”
“好!妹妹,可曾听说过缇萦夫人?”笑着为她梳理了一下头发。
“缇萦夫人?”陈娇皱眉想了想,不确定地说道,“药铺的账目里出现过这个人的名字,她是谁啊?”
“妹妹,前事尽忘,难怪说不出夫人是谁了。”张萃微微一笑,说道,“妹妹可知道,文帝年间,曾经有一位奇女子上书救父的故事。
“缇萦,复姓淳于,其父是神医淳于意。淳于意本为太仓令,后辞官,行医于乡里。有人诬告淳于意目无君上,淳于意被押解到长安,以待秋后问斩。淳于意生平只有五个女儿,临行之时,众女于囚车旁哭泣,淳于意因此大骂,生女无用,不如生男。
“缇萦夫人,就是太仓公最小的女儿。她听后十分伤心,便一路随囚车到了长安,给文帝陛下上书,表示愿意以身替父,并且请求文帝陛下废除肉刑,给罪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