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实(6)
这是我的想象,长春却对此颇有看法。在他以为,一个人的死也是需要波折的。
他说其实三宝子的目的地是台湾的,不想那个操作方向的青年是个斜眼,看地图时把纬度给看错了把船往日本驶去。到了日本海,船就被海关舰队逮捕了。三宝子的确是个矜持的人却也相当有自尊心,他不甘被捕就冲着日本兵竖起了中指。这是个惹祸的手势。日本兵二话没说就把他踹下了海,还扔给他一个救生圈。三宝子带着救生圈向东经180度游去,不时在后脑勺上比着畏亵的手势,然后日本船在后头打着灯照着他的ρi股驱赶还“呱唧呱唧”的大笑,一同笑的还有在旁观看的同胞们,他们笑的很是亵媚。三宝子游呀游,最后力竭的沉入了海里。
三宝子就这样死了。长春还特别说明他临死前的情景:他看到了万里长城看到了大兴安岭看到了天安门,虽然有些飘渺,可他还是喊了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然后死了。死的符合英雄行径。
长春一直有着英雄般的梦想,他的死亡带着悲剧性。我瞧着有些不真实。他说了,死就要死的轰轰烈烈,我们活都活得窝囊,敢情连死都不许风光呀!他列举了数种可以轰轰烈烈的事例,比如抢瑞士银行去阿富汗参军打电话骂布什他娘等等等,总之是各种疯狂的行动,最后他补充一点说,当然这些都是在我对这个世界失去兴趣以后。也就是说,目前死亡对于我们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的人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除了那句临终的遗言,我坚信其他情节都是出于长春的杜撰。他是个编故事的好手。对于那句遗言我十分不解,据长春说那是必不可少的煽情手法,可以从侧面完整的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操。从这可以看出他是个维美主义者。
人类除去意外的死亡(包括喝水呛死,吃饭噎死),想不开自杀的,有百分之九十的死亡是同类相残,而如此庞大的死亡数字也造就了不少经典的遗言。
卢韦尔——杀害贝里公爵的凶手幽默的对刚出师的侩子手说:快点,我生气了,人家在那上面等我呢!而冥顽不灵的奥古斯特·直畅临死还大喊:打倒资产阶级社会,独裁万岁!夏尔·德·拉贝杜瓦耶将军挺起胸膛牛逼的说道:别射偏了!苏格拉底喝下毒酒后说:丫的,这酒掺水了。
这些牛人临死时镇定自若,谈笑风声,这说明不管是死还是活,人类都需要点煽情的。
非现实(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