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里的军爷?好不晓事,张口胡说!”
“你也不睁大眼睛瞧瞧,这是哪里?这是归信,吴大人坐镇的归信,小小流风盗算个俅!”
林洪一通喝问,竟是招来两人一通没头没脑的数落,弄得一团迷糊,愣怔在当地,嘴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归信不是明明被流风盗掌控了么?连郑大人都给捉拿了。”皇甫嵩忙问道。
“你的消息太不灵通了!”
“流风盗是掌控了归信,可是,我们有吴大人呀!”
“有吴大人在,小小流风盗能翻得起风浪?你也不打听打听,吴大人多大的能耐,吴大人翻翻手掌,就把流风盗给灭了。”
“你们一口一个吴大人,这吴大人是何方神圣?他姓谁名谁?难道他有三头六臂?”林洪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呀你……”两个百姓打量着林洪,一副“你竟然连吴大人都不知晓的样儿”,裂裂嘴角,很是鄙夷。
“吴大人姓吴,大名骥,是吴家庄的唯一秀才,是吴家庄的大人物。奇法猎熊,杀死一头巨熊。设奇计,活捉何万全、曾少明,救出郑大人。更是定计,一举全歼流风盗,只有曾大年这盗首逃走了!”
“这么轰动的事儿,你们竟然不知晓,你们是从哪里来?”
两个百姓给吴骥大吹法螺,大吹特吹,吹得好不快活。
“吴骥?吴大人?”皇甫嵩直翻白眼,要不是他,吴骥就落到流风盗手里了。在那种情形下,吴骥要是能翻盘,除非奇迹发生,他无论如何不会信。
要是说吴骥的珠算了得,他绝对信,这事,无论如何不信!
“瞧你们这懵样儿,也是不知晓。我就给你偿唠叨唠叨,让你们知晓吴大人的厉害!”两个百姓开始讲述经过。
在讲述过程中,两个百姓添油加醋,为吴骥大吹特吹,把吴骥吹得跟神仙差不多,说什么吴骥武艺高强,道法高深,他吹一口气,盗首曾大年就无力再战了,他呵一口气,流风盗死伤无数。
“胡说!胡说!”皇甫嵩听着两个百姓大吹法螺,心里一个劲的大叫。
吴骥那小身板,别人不清楚,他还不清楚么?要不是皇甫嵩把吴骥救出来,吴骥早就成了流风盗的阶下囚。
可是,他也听出来了,吴骥真的是扭转了局势,全歼流风盗,不由得大喜。
“皇甫大人,归信城有如此奇人坐镇,你又何必害得我们跑断了腿?”林洪颇有怨言。
“哎呀!林将军,我又哪里知晓?吴大人身子虚,我从县衙逃出来时,顺便把他带了出来,没成想,竟然带出一个奇人,拯救了归信!”皇甫嵩仍是有些难以置信。
“你救吴大人?你就吹吧你!吴大人救你还差不多!”两个百姓根本就不信皇甫嵩带出吴骥一事。
“走!我去瞧瞧这位奇人!”林洪兴致大增,打马进城。
【第四十八章青云之路】
吴骥头向后仰着,任由杨秀秀给他捏肩捶背,感受着伊人指端传来的柔软舒适,还有蕴含其中的浓浓情意,吴骥特别满足,舒畅得眯起了眼睛,心中一片安宁。
“吴郎,皇甫大人来了。”就在吴骥心中空明之际,杨秀秀提醒的声音响起。
“皇甫大人?”对于皇甫嵩,吴骥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信任,虽然对这人的了解不算太深,却知晓这人是条好汉。果如他所言,皇甫嵩会回来,这不就回来了么?
吴骥睁开眼一瞧,只见皇甫嵩一脸的喜色,正大步而来,瞧他那模样,恨不得马上与吴骥相见似的。
“皇甫大人,你可算是回来了!”吴骥站起身,快步迎上去。
“呵呵!吴大人,你可是干得漂亮!我绝对没有想到,我竟然救了一个奇人!”皇甫嵩加快脚步,三步并作两步的迎上来,右手紧紧握住吴骥的手,狠狠一用力,一切尽在这一握之中。
吴骥打量着皇甫嵩,只见他一脸的疲惫,眼睛红通通的,风尘仆仆,他为了归信城的百姓尽心尽力,这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官!
“辛苦你了,皇甫大人!”吴骥心中感动。
“哈哈!”皇甫嵩仰首向天,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无比舒畅。吴骥是第一个向他道辛苦的人,这让他无比温暖,只觉这几日的辛劳根本不算什么,一切都值了!
两人一同从县衙逃出来,一个留下来,一个去搬救兵,肩负着拯救归信县的重任。虽然皇甫嵩回来晚了,吴骥已经摆平了,可是,这份情意却是与众不同。
或许,这就是信任吧!
“皇甫大人,这就是百姓口中说的那个奇人?能呼风唤雨,能一口气吹散流风盗的奇人?就这身子骨!”林洪把吴骥一通打量,有些不在意了,吴骥这身板也太差了吧。和林洪的五大三粗比起来,直接可以忽略了。
“林将军,人之奇,不在身子骨,而是在于能否挽救危局!”皇甫嵩眉头一掀,眼中光芒一闪,好似利剑一般,在林洪身上一扫:“林将军,你上过战场的,打过西夏人,你说,你若处在吴大人这境地,你能扭转局势?你能全歼流风盗?”
“这个……”林洪一下子无言以答,一脸的讪讪之意,很不好意思。
好在,他是个直爽人,马上就向吴骥抱拳行礼:“吴大人,是末将不是了,还请吴大人见谅!”
这人很直爽,说认错就认错,绝不拖泥带水,吴骥对他的好感大增,笑道:“林将军说得不错,我这身子骨确实不够看的,太差了!”
“差不要紧,只要你能吃苦,会变好的。你可以去从军呀!”林洪笑着给吴骥指点明路。
“我从军?呵呵!”吴骥这小身板,若是从军的话,那还不给拆散了骨架,吴骥感觉好笑,岔开话题,问起别来情由。
皇甫嵩说起经过,他赶到雄州,见到守将周威,把情形一说,周威立即调动马军赶来,没想到,还是迟了一步,给吴骥解决了。
“周将军行事,不拖泥带水,处事明快,是个好将军!”吴骥听出来了,这个周威能调动马军,那是最好的处置。
“那是!那是!”林洪头一昂,胸一挺,很是得意的道:“你也不看看,我们是谁带出来的?我们是王韶王将军的兵!我们随王将军征战熙河,杀得西夏人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收地两千余里,迫降数十万西夏之民。要是拖泥带水,那不是堕了王将军的威名么?”
熙河之役,是宋神宗变法时期,最有名的一次对外战役。这是一个漂亮的胜仗,也是宋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胜仗之一。
大将王韶运筹得当,准备充分,率领宋军攻入西夏境内,夺取熙河,拓地两千余里,逼降西夏数十万人,极大的削弱了西夏,使得宋朝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
自此以后,宋朝开始谋划锁住西夏,在熙河无忧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夺取了横山,把西夏锁在西北高原上,陕州之地方才兵灾稍息。
吴骥的历史不够好,没听过这次战役,问询起来,林洪大着嗓门,讲述起来。他从王韶献《平戎策》说起,王韶如何在王安石的帮助下,见到宋神宗,陈述平戎策,再奉命去陕州,经过严密的准备,经历血战,终于成功。
林洪亲自参与此役,一一道来,让人热血如沸,吴骥不由得心想,若是他的霹雳弹用得好,保证辽国会成为第二个西夏,再来一个熙河之役,绝对不是问题。
林洪说完了,皇甫嵩问起城里的经过,吴骥没有隐瞒,一一道来。吴骥说完,林洪和皇甫嵩大是赞扬。
“吴大人,你说那霹雳弹是怎生样的?威力真的很大么?”林洪忙打探起来了。他是军人,对利器最是在意。
这是推销的良机!
吴骥自然不会错失,带着林洪前去吴氏军工,要他亲手试用之后,林洪大是赞叹。吴骥再带着林洪赶去大战之地,看着地上的弹坑,林洪头皮发麻,又是双眼放光:“吴大人,这霹雳弹是个好东西,多少钱一个?”
“不贵,十两银子一个!”吴骥没有降价的打算。
齐云社能卖到十五两银子一个,十两卖给宋军,吴骥有些吃亏的,不能再降价了。
“这么贵啊?那给我五十颗,让我试试。”林洪略一沉吟,准备购买了。
“林将军,你想啊,霹雳弹这么厉害,要是辽狗敢来,那不是送死么?你的霹雳弹越多,杀的辽狗就越多呀!”吴骥忙着推销。
“理是这个理,可是,就是太贵了!”林洪有些心疼银子。
“不贵!不贵!”吴骥接着游说:“林将军,霹雳弹比刀枪弓箭厉害,有了大量的霹雳弹,你就可以大量杀辽狗,这就是军功呀!实打实的军功呀!再多的银子也是买不到!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这样啊……那来一百吧!”林洪只得再次增加购买量。
在吴骥的游说下,林洪最终购买了三百颗。吴骥仍是赚太少,无论如何说,林洪都不愿买了,理由只有一个,他要亲自试验了才能相信。
霹雳弹毕竟是新式武器,虽然见过其破坏效果,林洪没有亲眼见证其杀敌过程,还是不愿太相信,他宁愿相信刀枪弓箭,也不愿相信霹雳弹真如吴骥所说那般了得。
“看来,霹雳弹要想大受欢迎,要成为宋军的重要装备,还必须经过实战检验!嗯,这里是宋辽边境,会有机会的!”吴骥并不失望,反而充满了希望。
林洪对吴骥很是欣赏,大谈特谈之后,这才告辞离去。
XXXXXX
郑太剿灭流风寨回来,吴清、吴健、吴星他们跟着回来,一见吴骥的面,就大说特说,说得很兴奋。可是,当他们说起流风盗的残暴,不把百姓当人的事,他们又流下了眼泪。
正说着,郑太来了,一见吴骥的面,就是笑呵呵的:“吴大人,流风盗已灭,誓必要论功行赏!这头功,必然是你的!你说,该当赏你什么?”
“这个……”吴骥还真没想过,给问得愣住了。
“做营指挥使,怎生样?”郑太坐下来,打量着吴骥,问道。
“我做营指挥使?”吴骥吓了一跳,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事。
“营指挥使虽小,却是大宋最为重要的武职!”
郑太打量着吴骥,侃侃而言:“再进一步,就是将军。以吴大人的将才,要成为将军,没任何难处。因势利导这话,那么多读兵书的人,就没几人说得出来。即使说出来了,也不会如吴大人这般驾轻就熟!何万全一死,归信驻军差一个营指挥使,吴大人最合适!”
“我要是当上营指挥使,别的不说,这吴氏军工就是名正言顺了,把霹雳弹推销到军队去,就更加容易了!”吴骥的眼睛猛然明亮起来:“好!我应了!”
营,是宋朝最为重要的编制单位。营指挥使,是宋朝最重要的军官,再往上一步,就是将军了。一旦做上营指挥使,也就是说,青云之路已经铺就了。
【第一章雄心万丈】
一营,只有区区五百人,并不多。营指挥使,职位并不高,可是,当上营指挥使,就相当于现代当上师团级军官,向更高一级迈进的道路已经铺好了。
一条青云路,已经为吴骥敞开了!
“嗯!”郑太很是欣慰的点点头,呵呵一笑,声调转高:“吴大人,眼下官家正重用介甫变法图强,革故鼎新,奋发有为,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吴大人少读兵书,胸中自有韬略,一句因势利导之言,道出了用兵之要,好!好!好!”
此时的宋朝,正是宋神宗元丰年间,是王安石变法的巅峰时期。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宋神宗却是宋朝历代皇帝中,最希望改变的皇帝。这期间,他求贤若渴,提拔人才,若吴骥干得好,一旦进入宋神宗的视野,其前途一片光明!
“我哪里读过兵书?”吴骥听着郑太的赞扬,不由得苦笑摇头。
“吴大人,营指挥再往前一步,就是将,统帅一军的将军!以吴大人之才,这并不难。更重要的是,这里是边关之上,辽国时不时就会犯境,两国时有战争发生,正是吴大人的舞台。”郑太是越说越欢,赞赏之意越来越浓:“观古今,立功受赏之道不外两途:一是习文,追随明主,开创功业。前朝有房杜,本朝有赵普。二是从军,提一支劲旅,横扫天下,建立不世之功,前朝有李靖、王忠嗣、郭子仪之辈,本朝有曹彬、狄青。”
浓浓的诱惑之意充斥其中:“官家奋发图强,不惜破格提拔人才。王韶王将军,一篇《平戎策》,官家委以重任,镇守西陲,方有熙河之功。这里正是边境上,正是男儿驰骋之地,吴大人若是建功,本朝说不定会出个霍骠骁似的英雄人物!”
霍骠骁是指西汉名将霍去病。霍去病十八岁以校尉之身随军出征,到二十四岁病死,一共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功勋,“封狼居胥”更是流传千古的传奇!
郑太这赞誉看似很高,实际上,却有可能出现。吴骥不过十八岁,连十九岁都不到,在边关上建功,很可能成为最年轻的将军。
真要那样的话,比霍去病,未必不可以。
“霍去病?哪里是那么容易比得了的!”吴骥深知要与霍去病相比,难度太大太大,不住摇头。
“难是难,未必不能成啊!”郑太却是不太赞同吴骥的看法,笑着解释:“霍去病大名鼎鼎,你想啊,他只是击破了匈奴。而我朝,其敌人可比汉代多得多,契丹、西夏、吐蕃、西域,这些地方本是中华之地,从汉代就属于中华,我朝至今没有收回,让人叹息。官家曾有言:若国朝不破契丹、不灭西夏,不收复辽东,不平定吐蕃,不收西域,则不能叫天下一统!”
“天下一统?”吴骥有些吃惊,历史教科书上不是明明说宋朝统一了国家么?
“呵呵!官家是有为之君,敢于正视错失!官家说了,国朝并未一统华夏!华夏之地有多大?吴大人读书人,不会不知晓:燕云十六州、辽东、大漠、甘凉、吐蕃、西域、越南、大理,这些如今不属于国朝的地方,都是华夏的土地,在汉代就是华夏的土地。你说,国朝是不是没有统一华夏?”郑太的声调拔高,很是激动:“国朝自太祖建创以来,唯有官家敢于正视,敢于说出此等之言!官家雄心万丈,誓要一统华夏,正是我辈男儿建功立业的良机,千万不可错过!”
“……”吴骥嘴巴张了半天,却是说不出话来。
宋朝统一中国,教科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吴骥历史不够好,也没有深究过。听了郑太之言,不由得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惊醒,宋神宗说得没错,宋朝真的没有统一中国,只不过与契丹、西夏上演了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演义”罢了。
中国的真正领土,不仅仅包括宋朝、契丹、西夏三国拥有的土地,还包括越南、南诏、吐蕃、西域、大漠,只有把这些地方收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宋朝称为皇帝为官家。宋神宗说出此等之言,说明他雄心万丈,要恢复先辈功业,宋朝将有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化!
若他成功了,宋朝就会恢复秦汉雄风,盛唐气象!
“王安石变法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宋神宗的雄心壮志没有实现,我既然来到宋朝,就助宋神宗一臂之力!”吴骥心念电转,很是振奋,订下了一目标。
宋朝最弱的不是经济,而是军事。宋军战力不强,而吴骥恰恰能弥补这一短处,若是得到吴骥相助,宋军的战力一定会大幅提升,击破辽国,灭掉西夏,统一中国未必不能实现!
吴骥是越想越振奋,与郑太高谈阔论,二人放开了说话,无拘无束,谈得很是快活。直到口干舌燥,郑太这才告辞高去。
临去前,郑太特的要了几颗霹雳弹。吴骥以为他是要防身用,送了几颗给他,叮嘱一番紧要之事。
被郑太提醒,吴骥再也按捺不住了,找来一幅宋朝全图,与记忆中的现代中国地图一比,不由得傻眼,宋朝的领土面积远远不及现代。
华北平原、内蒙古、东北三省、甘肃、青海、西藏、新疆、云南,都没有收归版图。就这样四分五裂,宋朝也敢妄言统一了中国?
真是大言不惭!
“听说唐朝很强,不知其幅员广阔到哪种程度?”一想到这事,吴骥再也等不得了,找到郑太,借了一幅唐朝地图,再与现代中国的幅员一比,又要大许多。
唐朝的幅员,除了包括现代的中国外,还有越南、中亚、蒙古、西伯利亚的一部分,比起现代中国多了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宋朝真差劲!”
吴骥看着地图,不上得感慨万分,转念一想:“好在,出了宋神宗这个有雄心的皇帝,若是能得到我的帮助,使用我制造成的武器,重现秦汉雄风、盛唐气象,未必不可能!嗯,这事就这么定了!”
吴骥不住转动念头:“要想我在宋神宗心目中有地位,能说得上话,能左右局势,我就要体现出强势!做上营指挥使,我就可以放开手脚干了,练好军队,在边关上打上几仗,建立起足够的军功,到那时,我就有了地位,说话有份量了,就能左右宋神宗的决策!”
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特别振奋,吴骥精神抖擞,只觉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把吴清、乔大元他们找来,告诉他们,郑太打算让他们进入官府做吏员。这次,吴氏军工的人跟随吴骥诛灭流风盗,立下大功,他们可以做吏员了。
可是,吴清他们不愿做吏员,愿意跟着吴清。吴清劝不动,只得由着他们。
接下来的事,吴骥开始准备接手军队了。
【第二章宋神宗】
汴京,皇宫,集英殿。
集英殿,是宋朝皇帝处理国政的地方,宋神宗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端坐在御座上,穆穆天子威严透体而出,让人不敢仰视。
右手握着一支毛笔,左手翻着奏章,双目专注,凝视在奏章上,眉头时不时的一拧。
“见过官家!”
一个太监快步进来,向宋神宗见礼。
“何事?”宋神宗并没有抬头,眼睛凝视着奏章。
“禀官家,郑太郑大人送来奏章!”太监快步上前,双手把一本奏章呈上,极是恭敬。
“郑太?”宋神宗的眼睛猛然明亮,脸上泛起笑容:“这个郑太,真够倔的!朕要委他以重任,他却偏偏说要从最低的县令做起。政绩如何了?”
接过太监呈上来的奏章,三两下打开,在奏章上一扫,不由得眼睛一瞪,神光暴射,脸上色变:“这个郑太!丢人!丢人!枉朕对他如此看重!”
“官家,这事小的本不该多嘴。可是,郑大人为官清廉,是个难得的好官……”太监有些好奇,忍不住Сhā嘴。
“好官?”宋神宗气愤不减:“好官就行了?朕要的是能员!你知晓何为能员?你看看他,流风盗进了归信城他都不知晓,还把他给活捉了,有这样丢人的么?”
“啊!有这种事?”太监一脸的惊诧:“那郑大人怎生写的奏章呢?”
“还不错,归信城里竟然有如此奇人!竟然扭转了局势,诛灭了流风盗!”宋神宗脸上的气愤之色消散,代之而起的是一脸的惊诧:“吴骥,吴家庄的秀才,出身清白。一个小小的秀才,带着东拼西凑的二十几人,就把流风盗的首领给擒住了,够胆色!够胆色!嗯,还挺有头脑的!”言来不乏赞许之意。
太监给宋神宗的话弄得不明所以,只能静静的听着。
“哦!”宋神宗惊奇的哦了一声,双眼睛睁大:“这霹雳弹竟如此厉害?郑太不会是欺骗朕吧?郑太送的东西呢?”
双眼一翻,盯着太监,急急忙忙的问起来。
“官家,郑大人送的东西在这里!在这里!”太监忙把一个不小的盒子呈上去。
宋神宗猛的站起身来,双手一伸,就要打开。却给太监急急忙忙的拦住了:“官家,这事还是容小的来做!万一,万一……”他是怕万一有危险,那就糟了。
“放心!郑太不会害朕!”宋神宗却是表现出对郑太的强大信任,不由分说,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有几颗霹雳弹,静静的躺着。
“这就是霹雳弹?”宋神宗把霹雳弹一阵打量,看得极是仔细,没有放过任何细微之处。拿起一颗霹雳弹,在手上掂了掂,快步而出:“走!去试试威力!”
“官家,这是甚东西呢?有没有危险?”太监忙从后跟来,不住问话。
“这东西叫霹雳弹,郑太说是一种利器,具有惊天动地的威势。”宋神宗打量着霹雳弹,眼中精光暴射:“郑太说,流风盗就是在此利器下覆没的。只一轮,流风盗就丧失了抵抗之心。朕有些不信,得亲眼瞧瞧!”
“官家,让小的拿着!”太监吓出了一身冷汗,忙拦在前面:“这东西这么危险,官家是万金之躯,系天下安危……”
“这点危险算得了甚?太祖当年定天下,生死之间不知道闯过多少回,让开!”宋神宗有些倔,一把推开太监,大步而去。
太监急得冷汗一身一身的出,却是无可奈何,只得跟在后面。
来到一颗碗口粗细的树前,宋神宗一打量,要太监叫来几个杂役,在树下挖了个坑,把霹雳弹放到下面,塞实了。叫兵士点燃一支火把,接在手里,再把霹雳弹点燃,飞快的跑开。
“嗤嗤!”导火索闪着火光,发出声响。
一众人睁大眼睛,打量着,却是不明所以,比起刘姥姥进大观园还要惊奇。
“官家,这是做甚呢?”太监惊疑不定。
“莫说话,看着就是!是不是骗人,朕马上就知晓了。”宋神宗一双眼睛瞪圆,没有放过任何一点细节。
“砰!”
突然之间,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还有一团火光闪现。只听呼呼的风声响起,碗口粗细的树呼啦啦就倒了下来,威势十足,好不骇人。
泥沙飞溅,尘土飞扬,到处都是泥土。
“打雷了?打雷了?”太监和几个杂役,仰首向天,打量着天空。
“莫看天了!是这霹雳弹造成的!”宋神宗读过郑太的奏章,知晓原委。
“这么厉害?跟打雷似的!”太监他们兀自有些不信。
等到一切烟消云散,宋神宗这才走将上去,只见树木翻倒,根部凌乱不堪,好多树根断裂,不成模样。
“厉害!厉害!真是利器!”宋神宗仔细检查一番后,不由得大喜过望,拈着胡须,一双虎目中精光暴射,仰首向天,大笑起来:“哈哈!有如此利器,朕之心愿何愁不偿?契丹何愁不破?西夏何愁不灭?”
“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太监一众人忙着道喜。
“眼下言喜还太早,这只是希望!希望,知道么?距离建立奇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宋神宗欢喜之中保持着冷静,眉头一掀:“去军器监,找个良工来!”
太监应一声,快步而去。宋神宗围着树转了一阵,这才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宋神宗回到屋里,把霹雳弹左瞧右看,怎么瞧怎么可爱,越瞧越是欢喜,满脸的风光无限:“郑太说不能拆,朕就不信了!吴骥能造,军器监的良工也不是泥捏的,朕就偏要拆了瞧瞧。要是能破了其秘密,那就好了!”
“见过官家!”一个良工在太监的带领下,快步进来,冲宋神宗行礼。
“免了!免了!”宋神宗心情极度之好,挥挥手,指着霹雳弹,解释道:“这东西叫霹雳弹,威力极大,可以把碗口粗细的树炸翻,其响若雷,震人耳膜!这是一个秀才做的,你们军器监能破其秘密么?”
良工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在宋神宗的指点下,把霹雳弹审视了老一阵,这才信心十足的道:“官家放心好了!大宋的军器监,是天下间最好的良工聚集之地!契丹人的军器监,虽是号称良工不少,可是,比起大宋的军器监来,差得太远!他们只会偷鸡摸狗,偷窃我们的秘法!”
“嗯!这话说得太对了!”宋神宗大是赞成这话,一咬牙,气愤愤的道:“耶律洪基,你除了会偷鸡摸狗以外,你能做甚么?”
耶律洪基,正是当今的辽国皇帝,和宋神宗是死对头。
“官家请息怒!这东西,要是我们军器监破不了,那就枉称军器监了。”良工信心十足。
“嗯!”宋神宗大是欣慰,提醒一句,道:“你也要小心。这秀才有些门道,既然他敢如此说,必是有后手。”
“再厉害的后手,对我们军器监的良工来说,那是形同虚设!”良工胸一挺,头一昂,信心爆棚了。
“那好吧!你去破解!朕,静候你的佳音!”宋神宗非常欢喜。
良工应一声,带着霹雳弹快步离去。望着他的背影,宋神宗心情极度之好,不住拈胡须:“要是破解了秘法,就让军器监来造!朕的军器监,是天下良工之所在,不信破不了!”
宋神宗喜滋滋的回到宝座上,开始批阅奏章。
“官家,官家,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没过多久,那个太监风风火火的冲进来,气急败坏的禀报道:“良工给霹雳弹炸死了!”
凌晨还有一更。冲榜中,求收藏、点击、推荐,谢谢!
【第三章宋神宗的期许】
宋朝的科技高度发达,引领时代的潮流,军器监类似于现代的工程院,军器监的良工,个个是能工巧匠,相当于现代的工程院院士,个个了得。
就是如此了得的良工,竟然给炸死了,这消息宋神宗有些难以置信,猛的站起来,大声喝问:“你说甚么?再说一遍!良工给炸死了?不可能!”
“官家,千真万确!那一炸,不得了,尸体肢离破碎,跟恶魔肆虐过似的!”太监强忍着心惊,小心翼翼的回答。
“真的?带路!”霹雳弹干系重大,宋神宗要亲眼看看再说。
太监应一声,忙在前面带路,宋神宗随着太监而去。两人来到一处空旷之地,老远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气,宋神宗不由得抽动了鼻子。
一堆人围在那里,有太监、有杂役、有良工、有兵士,指指点点,说个不住。
宋神宗到来,他们忙着让路,宋神宗定睛一瞧,不由得很是惊诧,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歪倒在地上,肢离破碎,两条胳膊已经不见了,胸膛上一个大洞,里面的内脏破碎,半个脑袋不见了影,脑浆流得到处都是。
这副景象,宋神宗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要大,死盯着死尸,半天才回过神来:“真是霹雳弹炸的?”
“官家,千真万确呀!他奉旨之后,本想在屋里拆卸,临时改了主意,来到这空旷处拆卸。没多大功夫,就给炸死了。”太监忙着回答,指了指地上:“官家,您是没看见,爆炸时,一团巨大的火球出现,把地上都烧黑了。他若是在屋里拆卸,说不定,说不定……”
说到这里,再也不敢说下去了,只是打量着四周的宫殿,一脸的惊惧之色。那意思是说,若是在屋里拆卸,很可能引发大火,把皇宫给烧了。只是,这话,打死他也不敢说。
他不说,宋神宗也能想得到,不由得背上发麻,幸好这良工机灵,要不然,后果难以想象。要是皇宫失火,那还得了?
“这个吴秀才!”宋神宗脸上一阵白,一阵青,把一口怨气撒野在吴骥头上了。
“呵呵!威力越大越好!”突然之间,宋神宗又呵呵笑了起来,一脸的欢快之色,把尸体打量一阵:“朕知晓被炸死是甚么样儿了!嗯,挺不错的!炸在辽狗身上,也是这样儿的!来人,把他厚葬了!再找几个良工来!”
宋神宗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他是铁了心要破了霹雳弹的秘密。可惜的是,几个最顶尖的良工,费尽了心思,用尽了一切办法,都没有破解。到最后,宋神宗虽是万分不情愿,却是不得不打消念头。
“这个吴秀才!”宋神宗很是无奈的摇摇头。
吴骥与宋神宗这次隔空过招,以吴骥的完胜告终。
宋神宗愣愣的打量着霹雳弹,突然之间,双眼中光芒四射,很是期冀的道:“这东西迟早会流传出去,耶律洪基得到了,肯定也会拆卸,会不会把那东西给炸了?耶律洪基,你从军器监偷走那东西,要是给炸了,你会给气成甚模样儿呢?哈哈!”
宋神宗心情大好,回到集英殿,坐回宝座上,提起笔,在郑太的奏章上批注,交给太监道:“把郑太的奏章交给王韶,用他副枢密使的名义行文,提拔吴骥为归信驻军营指挥使。”
“啊!”太监惊讶出声,嘴巴张得老大,忙不迭的道:“官家,小的本不该多嘴。可是,一个小小的营指挥使,哪里用得着副枢密使行文?这是不是太高了?”
“你懂甚么?”宋神宗却是不同意:“这个吴秀才不简单呐!你知道吴秀才有哪些本领么?他胆识不凡,用二十几个人诛灭流风盗,头脑灵活。还是能工巧匠,会制霹雳弹。郑太再三说,这个吴秀才精通兵道。你说,用兵的精髓为何物?”
“这个……小的又哪能知晓呢?”太监愣了愣,不明所以。
“四个字:因势利导!”宋神宗不无赞许之意:“用兵不外这四个字!可是,真正的名将是靠打出来的,不是靠读兵书读出来的,这个吴秀才是不是有将才,朕把他放在归信,要不了多久,朕就知晓了。辽国时不时就会犯境,若他真有将才,自当给朕一个惊喜!”
“官家,你真是用心良苦!”太监都有些感动了。
“邵九,你跟随朕多年了,朕之心,你是知晓的。朕要破辽灭夏,一个王韶不够,要很多个王韶!若这个吴秀才真有将才,朕自会重用。你给朕派人,盯着吴秀才,一举一动,朕都要知晓。”宋神宗眉头一掀,眼中精光暴射:“只有经得起火炼的,才是真金!”
XXXXXX
归信,吴骥府上。
吴骥虽然还没有正式走马上任,却在做好准备了。这数日,他研究宋军的军律、现状,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大跳,在宋朝,当将军、当军官,那是最美的肥差了,好处多不胜数。
吴骥简单的总结了一下,就有好几条好处:一,打仗不用送死,只需要开溜便是,马屁拍得好,照样是高官厚禄,没有性命之忧。
二,可以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积累万贯家财,没有任何问题。
三,可以压榨军兵士,让兵士给自己充当免费奴隶,吃宋朝的,喝宋朝的,却给将军做苦差,不用花一分钱的成本,还有说不完的好处,比养奴隶划算。
四,可以打着军队的幌子,名正言顺的做买卖,没人敢问,没人敢说,这叫回易,宋朝的特色。
现代军官与宋朝军官相比,那是在地狱中接受熬煎,动不动就有军法约束住你,一旦违反了军纪,就要给送上军事法庭。
在宋朝,没有这种事,就算把天捅漏了,只要马屁拍得好,找个靠山,日子照样过得逍遥自在,高官厚禄不在话下。
“天啊!这叫军队么?这叫养老爷!”吴骥明晓了宋军的情形,不由得有些发晕,这样的军官,那是小小的诸侯,为所欲为。
“我虽然不是什么英雄,没有大无畏之心,可是,打仗要我逃跑,我还做不出来,这种好处还是不要了。克扣军饷,中饱私囊,还是不做了。银子是个好东西,可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虽不是什么君子,这种事还做不了。”
吴骥开始一条条的整理,对这些好处,嗤之以鼻:“欺压兵士,让他们给我做工做奴隶,对吴氏军工的发展有莫大的好处。可是,这也不是我的为人,还是算了。嗯,这回易倒是个好东西,我用得上。有了这回易之法,吴氏军工就名正言顺了,我们以大举做军火买卖了!不仅要造霹雳弹,还要造弓弩刀枪,在这个时代,暂时还摆脱不了这些冷兵器。虽然收益不如霹雳弹,却是胜在量大,簿利多消,也能赚大钱。”
这两相一结合,吴氏军工必将辉煌无比!
新的一周开始了,求收藏、推荐、点击,谢谢!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