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枚盐渍的李子。
屋里的人都看着我,一个个都吃惊又忍俊不禁的样子。过了会儿,妆师也笑了:"在下身为妆师,为新晋级的宫伎上妆有三十多年,经历颇多。有的姑娘在等待入宫的几天里水米不进,也不曾睡觉,听到被选中的消息后便昏倒在地,甚至要传唤外面候着的医官进来救治……即使不曾昏厥,也是激动得泪落如带雨梨花。您就不紧张么,还有心吃果子。"
"紧张……没有。"我笑着回答。
"姑娘确是不一般啊。"她浅笑,拿起装着胭脂的盒,蘸了油脂调成朱红的膏,"连东宫在今天早上都特意差人吩咐过……姑娘可以猜猜是什么事情。"
她回头看了看--几个齿龄稍弱的妆师吃吃地笑出了声,但是被她这样一瞪,立刻吓得个个噤声低头。
东宫吗?
那一位,纷落的梨花下紫色的身影……
"太子殿下……他吩咐过什么呢?"
"呵呵,别怪我们笑,今天的太子口喻……在封职的最后特别提到:不要让医官跟去。说是那样的阵仗会被姑娘见笑……"
女人掩口而笑,柔嫩的笋指上仿佛沾了血一般的残红浸染。
微抬起头,我让她将这血涂到唇上。
是这样吗?殿下,您认为已经……看透了荀子了吧……
月白的胸衣拿到了我的面前,上面绣着银色的菖蒲。伸开双臂,牵了丝绦的宫绢被缚在了身上系紧,结收在腰后。
"看着可比入馆时丰韵多了,"姥站在屏风后面对我说,"姑娘是有福的人,估计不久这菖蒲的纹样就得换到牡丹。"
"您又说笑了,哪有这样快。"
"怎么是说笑,自从尚仪局修建乐馆为宫中进送乐师之日起,从没有像姑娘这样刚来不到二年就升任弦部官的先例啊。"口气轻松地调笑着,姥从外面递进了一串环佩,"这是东宫单独的赏赐,自我承办乐馆至今,殿下从没有这么用心过……看这雕工,许是大食的贡品。"
伸手接了。是一挂荷紫的丝绦,串着刻成朱雀的脂玉下面坠着累累的银叶子。
"能令东宫这么看重的乐师,姑娘的名号确实也当得如此的殊荣,"妆师接了姥的话,她在浸湿的软巾上擦净了手,从我手中接过了这挂奢华的饰品,"这枚软玉雕件一直带在太子身上,今日送过来的时候,居然还加了丝结和坠子。看品相做工,定是从天香阁改制的。"
年幼的妆师们已经为我束上了大带,为首的年长妆师跪坐在地,为我在大带内的束带上挂了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