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两岁多,小军几个月大时,杨毅的姐姐离了婚。婆婆心疼女儿和外孙,哭着闹着将外孙子、外孙女都要了回来。因此,十几年来,杨毅的姐姐和两个孩子一直和柳青的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十几年来,公公婆婆将女儿和外孙放在身边,可是自己又无法完全负担。于是,老少男女五个人要吃药,电话就打到儿子杨毅家里来了;老少男女五个人看病,就到城里儿子的家里来了;时不时地就要到杨毅和柳青这里来拿钱。心疼公公婆婆,几乎是每一次回家,柳青总是叮嘱杨毅把能给家里买的都买了,包括那两个孩子的书包,文具等。每一次过年,要给家里成袋地买年货,柳青也知道,公公婆婆年纪打了,吃不了多少,不外乎就是给另外三个人买的。而且总要将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留给公公婆婆。
柳青不是圣人,也有过怨言,毕竟,柳青两个人的工资并不高,而且儿子小宇也一天一天的大了。可是怨言归怨言,只是偶尔在杨毅面前发发牢骚,在公公婆婆面前却是一个字也没有说过。而且东西还是没少买,钱也没少给。
前年过年的时候,小梅小军的父亲在离婚十几年后,又回来了,要复婚。大姑姐也四十多岁了,婆婆心疼女儿,同意了。
杨毅放下手里的筷子:“我姐夫怎么了?不是在附近的厂子里干的挺好的吗。”
婆婆没好气地说:“厂子里倒没什么。就是你姐夫跟我说了几次,要搬回去住。昨天又跟我说,今天要搬家呢。”
杨毅不说话了,柳青当然更不好说什么,只好无味地嚼着无味的馒头。
婆婆看几个人不说话,一ρi股坐到凳子上,眼泪出来了:“叫你们回来,就是想让你们说说你姐夫。他不能搬走。”
抬起衣袖,擦擦眼泪:“我好不容易养大了的,他想带走就带走啊。”
杨毅劝他妈:“妈,你别哭了。你不就是舍不得小梅和小军嘛。没关系,姐夫来了,我们劝劝姐夫。”
门外传来车喇叭声,杨毅站起来,走到窗户前,向外看了看,回头对婆婆说:“我姐夫来了。”
婆婆站起身,一甩袖子,转身进了里屋。
杨毅的姐夫进了门,猛地看见一屋子人,有些意外:“嗨,嗯,你们都回来了?”
杨毅笑笑:“今天星期天嘛,回来看看。”
回头对着里屋喊:“姐,姐。”
大姑姐从里屋出来,杨毅问:“家里还有肉吗?炒两个菜。今天人都在,我和姐夫,妹夫好好喝两杯。哎,爸呢?怎么没见爸?柳青,给小宇钱,叫儿子去买一扎啤酒。”
姐夫的表情很尴尬,伸出手拦挡着,:“不了,不了,下次再喝。我叫了车来搬家,在外面等着呢。”
杨毅拖着姐夫的胳膊,往里让,说:“就是搬家也得吃了饭再搬吧。我去给师傅说说,让他等一会。妹夫,你和姐夫先坐。”
妹夫也很机灵,忙过来拍着姐夫的肩膀:“有段日子不见了,陪我们喝完酒,才能放你走。”
杨毅出了大门,看见一辆蓝色小货车。司机正坐在驾驶室里抽烟。
杨毅敲敲摇下玻璃的车窗,告诉开车的师傅:“师傅,你走吧。家,我们不搬了。”
师傅说:“不是说好的吗,怎么一会儿工夫就变了。”
杨毅摆手,说:“不搬了,不搬了,辛苦了,你走吧。”
师傅不乐意了,扔了烟头,说:“不搬了,我也不能白跑一趟啊。叫他人出来,给我钱,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