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一直认为扬州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这里水运发达、交通便捷(很方便逃跑),金军的铁骑在这里也要偃旗息鼓,所以当他发现自己的计谋为金人所识破的时候,他就跑到了扬州。
实际上赵构错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安全只是相对而言,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很快,他就会发现自己上天无地、入地无门。
他的错误来源于他的决策集团,或者说来源于他的一次错误的任命。他任命杜充为开封留守,接替宗泽掌控开封。两年后赵构将会发现,任命杜充将会是他这一生最大的败笔之一。
杜充进士及第,出身于当时帝国的文官集团,这在那个时代就是最大的资本。与同为文官出身的前任留守宗泽相比,二人一天一地,不可同日而语。
宗泽威望极大,以其坚贞的报国之心,号召聚散在各地的民间武装力量团结起来抗击金兵,并将他们很快的集结在开封周围,当时集结在开封周围的民间武装有十余万(史书上说有百万,不可信),成为抵抗金国侵略的一道坚实的堡垒。
杜充,缺少威望,既无坚定忠贞的报国之心,也无处事的机智和权谋,他和赵构一样,对民间的武装力量充满恐惧,总想干掉他们,独立掌握开封。在杜充的压迫下,张用、王善、曹成、马友等人,这些宗泽以其丹心团结而来的民间武装都离开开封,流散各地成为为害一方的军贼、流寇。
为此,赵构和杜充必须负全部责任。
建炎二年(1128)年秋,宗泽的死讯传到了金国,被宗泽打的七荤八素的金人琢磨着应该再次出手了,毕竟宗泽这煞星终于挂了。于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下令再次攻宋,而且是死命令,一定要拿住赵构这小子,不管他跑到天涯海角(穷其所往而追之)。
金军再次南侵的消息传到开封,杜充一看自己的装备,实在不够档次,跟金人真刀实枪的干架,恐怕老命都丢了。打又打不过,跑又不能跑,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思来想去,杜充这个鸟人,终于想出了一招昏招,绝对的昏招。
杜充命人掘开黄河,企图用滚滚黄河之水来阻挡金军的入侵。事实上,杜充这招真的不错,金军统帅真的绕道而走,往山东攻江淮,寻找赵构去了。杜充以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避开了金军。
黄河决口,死伤无数那是避免不了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不由想起了蒋介石,不知蒋光头是不是在学杜充呢?
杜充是没事了,赵构可就出事了。
随着金军不断逼近扬州,朝廷中有危机意识的大臣纷纷上书,主张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
但是,他们的主张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狙击,受尽了当朝宰相汪伯彦和黄潜善的白眼。这两个草包,一无是处,只会欺下媚上。他们一不备战,二不逃跑,甚至还要皇帝下令禁止扬州城内的百姓和军士出城,连府库里的金银、绢帛也不准备运过长江。
这还不够,这两个王八蛋居然学起谢安,天天在听和尚讲经说法,以显示自己镇定自若,很有宰相风度。
这样的执政集团,加之原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宋兵,再加上不怎么获得认同的皇权尊严,结局不用想就已经知道了。当然扬州之祸,赵构要负主要责任,不过他自己也自食恶果了。
其实,从宗泽死后,赵构走的一直都是昏招,虽然他的逃跑是基于现实因素的考虑,但是却没有为自己的逃跑做好万全的准备。说句难听的话:自作孽,不可活。这段特殊的经历,将会给赵构留下深刻的印象,直接将影响着赵宋帝国将来的走向。
灾难还是来了,建炎三年(1129)初,赶了好几个月路的金兵终于快追上了赵构,他们等不及了,干脆来招险招,金军将领耶律马五派了五百骑兵先杀到了扬州。
这时候,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宋钦宗有口无心的毒誓,居然以一个特殊的方式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