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帝国的遗憾 > 4富平之战

4富平之战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张浚当初就是抱着这个信念走向川陕战场的,如今他也是抱着这个信念发动了这场震烁古今的大兵团作战。

爱国没有错,杀敌也没有错,收复失地、中兴帝国更没有错;错的是不应该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了一批错误的人,做了一大批错误的决策,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爱国无罪,祸国有罪。从战争造成的客观后果来看,张浚难辞其咎。

张浚为了能够出其不意的进攻,决定在最有利于金军打秋风的季节发动战争。而且他还选了个好地方:富平,张浚有着自己的理由,富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有“周览形胜甲关辅”的盛誉,是而为兵家必争要地。

富平是兵家必争要地没错,但是这个要地的方位对宋军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依靠的地方,反而有利于对手骑兵的冲锋,硬要­鸡­蛋里挑骨头找出点好的地方话,就是这里还有一片芦苇沼泽,多多少少可以阻挡下金军骑兵的冲锋。

后来的结局告诉我们,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正是这一片芦苇沼泽彻底终结了曾经在帝国军界辉煌一时的陕西军团。

为了支持这场战争 ,张浚向川陕百姓提前支取五年赋税,宋军宋军的后勤纵队从四川至陕西,绵延数千里,粮、草、钱、帛、珍宝堆积如山,数量众多的转运民夫在宋军寨旁另立营寨,张浚则坐镇西距富平200里外的邠州。

望着麾下浩浩荡荡的十几万大军,张浚意气风发,认为自己一战将扫灭陕西金军,甚至由此可以径入幽燕,完成帝国百年的梦想。

于是,他很自豪的问旁边的曲端感觉如何,曲端这个人也很扫兴,说了一句大煞风景的话:“必败”,张浚当然不以为然,陕西战场只有完颜娄室一支孤军,自己有陕西五路军马,完颜娄室他有多大能耐,这么点人能翻出多大的浪,如果自己集结了陕西五路军马还灭不了一支孤军,那他张浚直接撞墙死了算了。

张浚强忍愤怒,略带威胁又问:“如果不败怎么样?”,曲端也是一爷们,什么时候这么窝火过,被人做冷板凳,脾气一上来就赌气的说道:“若宣抚之兵不败,端伏剑而死”。张浚本想给曲端一台阶下,没想到曲端给脸不要脸,说你胖,你还真的喘上了,张浚愤怒的吼道:“你他妈的敢立军令状吗?”,曲端也生气了:“立就立”而且也逼着张浚立,两人的关系彻底崩盘。

真是一语成谶,今天的赌气成为明天的事实,只是个人命运发生了变化。

彻底的决裂,带来的是无尽的悲哀!

张浚随即找了个碴,罢免了曲端的宣抚司都统制一职,改由刘锡接任,而曲端麾下的泾原军则交由名将刘锜统帅,做完了这些,张浚还是有点生气,因为看见曲端就来气,最后,恼怒之下的张浚降曲端海州团练副使,*(今重庆万县)安置,将他赶出军队。

计划不如变化快,正当张浚意气风发认为可以一战径入幽燕的时候,局势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实当金兀术在黄天荡被韩世忠打的灰头土脸的时候,金国高层就已经决定要转移战略方向,名帅完颜宗翰就认为可以在陕西和宋军进行大决战,灭掉南宋最­精­锐的陕西军团,打通入川通道,高屋建瓴,顺江而下,灭掉南宋。而陕西战场只有完颜娄室一支孤军,根本不是南宋陕西军团的对手,所以完颜宗翰建议增兵陕西。

此时张浚在陕西已经调兵遣将攻取了陕北的延安府、保安军等地,将娄室的金军迫退到狭长的关中平原的东部地区。陕西五路宋军在永兴帅吴玠、环庆帅赵哲、熙河帅刘锡、秦凤帅孙渥、泾原帅刘锜的统领下,根据张浚的命令,正在富平一带集结。

这个局势非常符合金军想通过一次大会战而一举解决陕西问题的意图。于是,金太宗依据宗翰的建议,任命右副元帅宗辅(讹里朵)为陕西金军主帅;率兵入陕,与娄室合兵,并征调金兀术一军,由两淮入陕作战。

金军调动的速度很快,九月初,金帅完颜宗辅已由蒲板渡过黄河,屯军洛水之畔;金兀术也由洛阳西进,与宗辅在下邽(旧治在今陕西渭南以北60里地)会师。但金将娄室因受到驻守延安府、保安军一线宋军的牵制;此时还滞留在绥德军(治今陕西绥德),迟迟未能南下。

其实到了这时,张浚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举行会战的意图是吸引金军入陕,以轻减宋军在江淮一线的压力,确保南宋朝廷的安全。现在,金军重兵入陕,张浚牵制金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因此宋军完全没有必要再与金军决战,而应该守险自保、以挫败金军进攻、大量杀伤敌人为目的。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不打也不行了,宋军大规模的集结到富平,战兵和后勤民夫夹杂在一起至少在十五万以上,如果贸然撤退,搞不好给金人追杀,军队崩溃的更快。宋军已成骑虎之势,必须硬着头皮打下去。

就在此时,宋军之中已经有将领看出了金军的弱势,强烈主张趁金军远道跋涉而来,士卒疲惫,先­干­他娘一票,这应该是比较不错的想法。

平心而论,此刻宋军的兵力并不比宗辅、宗弼、以及娄室三股金军加在一起的兵力弱。尽管宗辅、宗弼已在下邽会师,但娄室尚远在绥德,此时进攻局势应该是很有利于宋军。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张浚否定了这个意见,或许张浚是认为己方的部队和后勤也尚未集结完毕,所以没有答应。

这样胜利再一次和宋军擦肩而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