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赵构:我考虑清楚了,这事还是必须你来做。
秦桧:陛下再考虑三天。
又三天,赵构:此事非卿不可。
好,成交!
跟赵构达成默契之后,秦桧就决定开始对赵鼎下黑手了,因为只有搞死赵鼎彻底掌控朝局,才能保证和议的稳定性。
装孙子装久了,秦桧搞起事来都胆小多了,他不敢明目张胆的搞赵鼎,只能在背后阴赵鼎。他鼓动赵鼎向赵构议立皇储,自己在关键时刻却闪人,结果赵构恨死了赵鼎,岳飞这么搞,你也这么搞,难道朕真的不孕不育吗?难道朕的能力真的那么差吗?
赵鼎在赵构心中的地位直线下降。
这事过后,秦桧的胆子大了起来,直接拉了个言官上场,攻击赵鼎的手下心腹参知政事刘大中,以便能断赵鼎一臂。这个言官也是狠角,居然放出狠话:不搞赵鼎是不想撕破脸皮,自己哪来就哪回吧。
秦桧在找碴的时候,赵构一直保持沉默。那就是默许,秦桧的胆子更大了,时不时就搞赵鼎一顿。不过,赵鼎毕竟为官多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桧这个官场爆发户要迅速搞死赵鼎,也不是那么容易。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浚的余党又帮了秦桧一把,张浚这厮还对秦桧真是不错。
一切都要从赵鼎的手下殿中侍御史张戒说起,这家伙也是脑残一族,居然搞不懂自己真正的敌人是秦桧,居然还在棒打落水狗,对张浚的余党赶尽杀绝。其实,张浚一走他的党羽在赵鼎的打压之下,死的死伤的伤,也没有多少战斗力,他的干脆表明跟张浚没交情,明哲保身,这种人很多,给事中勾涛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代表。
这家伙见张浚混不下去了,马上上书跟张浚撇清关系,甚至叫赵构拿张浚头颅以谢天下,典型的坏蛋啊。如果是有心计的老大,肯定是赶紧收了,用来咬人,可惜此时的赵鼎不知道在想什么,也许他已经给秦桧给敲昏了,丧失了对局势的判断力,总之,赵鼎没有趁机收了,更要命的是,赵鼎还要搞死他,于是,殿中侍御史张戒粉墨登场,在赵构面前拼命弹劾勾涛。
宁可得罪君子,莫要得罪小人!勾涛眼看自己撑不住了,决心鱼死网破,在秦桧的的支持下,他趁面见赵构的时候,先攻击张戒,然后再装模作样的告诉赵构,其实张戒跟他无冤无仇,之所以要搞他,是因为赵鼎想要掌控朝政,所以才命张戒对他赶尽杀绝。
局势到了这种地步,赵鼎不走都不行了,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于是,赵鼎辞职,再次跑到绍兴当知府去了,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赵鼎一走,至少中枢机构都是听秦桧的了,秦桧此举一举两得,即搞走了赵鼎又收了一个忠心的又能咬人的手下,在未来的岁月中,这个手下帮了秦桧很多大忙。
赵鼎的离去,表明了秦桧时代的到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