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用力呼吸 > 年月日生日

年月日生日

快过生日了。其实,我一向不太讲究过生日的,惟有一次很隆重地过了生日,那是1998年过"五十大寿",和母亲、儿子还有两位朋友,在香格里拉优雅的自助餐厅里很风光地吃了一顿,还收到儿子的一张生日贺卡:亲爱的老妈:不知不觉中,您度过了一半的人生。虽然,您总说我长大了,变了,可我永远是您的好儿子,您永远在我心中占据着第二的位子(第一位是我自己)!今天,请接受最爱你的儿子的最真诚的祝福:妈,生日快乐!儿子那年,儿子还在读高中,他的这番话语仍有不少孩子气,但我很珍视,把这张生日贺卡珍藏至今。对我来说,这辈子满五十的生日,只有一次;对儿子来说,能想到送我一张生日贺卡,还能写上几句心里话,这样的举动、这样的情景,也可能只有一次,我似有预感。今年又快到生日,今年生日的意义非同寻常,毕竟正抗着劫难,所以,朋友们早早地有所安排了:"要好好给你过生日!"想到过生日,我试探着问儿子:"你还送我贺卡么?"儿子答非所问:"请王安忆阿姨他们吃饭,我出钱!"果不其然。这就是长大的儿子,这就是他送我的生日礼物。儿子能自告奋勇表示要主持我的生日宴请,感谢朋友们这半年多来对我的关心、­操­心,我这个做母亲的,当然很体面、很安慰。有儿子、有朋友在我身边,团团围坐,热热闹闹的、开开心心的,我想,生日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全有了。今天是周日,儿子下午要返校,所以,生日聚会提前举行,放到今天中午。为照顾我的方便,朋友们一致说,就在浦东找家饭店。这就苦了王周生夫­妇­,他们要从复旦赶到浦东,而且,周鲁威上午照例还要先去实验室工作,这个一年三百六十天都要忙到深更半夜的复旦研究生院院长、物理系教授同志,难得出来,都是骑着摩托一路加速,争分夺秒的。可今天风又特别大,冷飕飕的,想到周鲁威还要顶风飙车,来为我的生日聚会助兴,我领情又感动,我会时常扪心自问:"你这辈子怎么还得清这些朋友的深情厚意呢?"早几天我就知道,这些朋友为礼物的事,电话来电话去地商量过好多次,动足脑筋,比她们构思小说还费心思,因为,谁都不缺吃、不少穿的。王周生曾问过我需要什么,我坚决劝阻,我不想让她们再为我破费。但听说,安忆再三强调:"星儿这次过生日,我们一定要准备礼物的。"我理解安忆的意思,她对朋友的用心真是细致过人的。可"礼物"实在是个极有讲究的东西,有意思的礼物应该是既实惠又称心,而最好的礼物是"雪中送炭"。当然,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次要的,拥有这些朋友,就是生活赐予的、无价的礼物。可这些朋友,她们一个个毕竟都是写小说的,心底很温暖的,有生活趣味的,想象她们的礼物,一定平常又不平常。但真的打开一盒盒礼物,我的眼眶湿了。安忆和王周生相约着一起到一家品牌店,为我买了纯棉的、柔软的睡袍和围裙,颜­色­都是彤红的,睡袍的领口还相嵌着红黑的格子布,下摆绣贴着一组卡通画:一对可爱的男女和一条白­色­的小狗。人到中年的我,确实还留有"卡通情节",爱好童话式的玩具、装饰,虽然,穿上有卡通的睡衣,颇有老天真之嫌,好在,我还不至于穿着睡衣上街。而那条红­色­的围裙配有两根黑­色­的带子,穿起来很像当年苏联女学生那种有荷叶边的背带裙,这种苏联式背带裙,是我在少女时代最喜欢、最向往的服装。可惜,我早过了穿背带裙的年龄,大概只能用穿类似的围裙以弥补少女时的梦。知我者是朋友啊,她们选择的这些礼物,不仅可心,更重要的一点是,无论睡衣、围裙,都是一个女人居家的生活用品,每天都需要的,她们希望我改改一向比较粗拉的生活,每天都过得­精­巧些、细致些、艺术些。而小鹰夫­妇­送我的是一条驼­色­的苏格兰格子的羊绒围巾和一副黑­色­的皮手套,小鹰对我说:"天冷了,你要注意保暖!"我点点头,又背过身,我不想让朋友们看到我落泪而难过。我把礼物放进包里时,又轻轻地抚摸了棉的睡衣、绒的围巾,一种质地的细腻、柔和、温暖像晒着阳光的涓涓溪水,一丝丝一缕缕地淌进我心底,我的心因此温暖了、柔和了、细腻了。没有不散的宴席。饭后,我们各奔东西。傍晚,王周生怕一天的活动累着我,打来电话问候,并顺便告诉说:"我们又去正大广场了,一路上都在谈你,安忆还是有点担心,问我:你看星儿抗得过去么?我看你行的。"我回答王周生:"我肯定行的,我要穿着崭新的、好看的睡衣、围裙美美地做饭、睡觉,新生活刚刚开始呢!"我相信,生日永远是生命的开始。&nbsp&nbsp[返回目录]&nbsp&nbsp

2002年12月31日挂在家里的星星月亮

2002年的最后一天。我这部日记的最后一篇。最后一天,仍有很多事要做:一早,为《收获》把长篇删节稿又顺一遍,去掉打印时留下的乱码。然后,到唐桥工商银行取一笔早就到期的国库券。营业大厅的每个窗口前队伍都排得长长的,年底了,好像大家都希望了断当年的"债务",不管是谁欠谁的。接着,我又直奔发展银行,把拿到的钱买了利率稍高一点的市政建设基金。我没有投资的理念和­精­力,又不得不亲自当家理财,只能选择储蓄或最简便的投资方式。中午,银行也要关门过年了。我紧赶慢赶地处理完所有积压的事务,一定不能拖泥带水,一定要­干­净利落地跨入新一年。在两个银行间埋头奔走时,我突然联想到年初准备住院开刀前,也曾急急忙忙地跑一趟银行,办理保险箱,让一些重要的东西有个安全的地方,因为那时的我,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我只有坦然地把自己交给命运。而我们的命运,"像一望无际的、朦胧的原野",我们走在"原野"上,过去,是一串脚印,未来,却隐约不清,但人生值得玩味的意义,就因为我们要从看不清楚的地方,一步一步地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而步履维艰地刚趟过的这一年,我的"原野",何止是朦胧,几乎是大雾弥漫、浓云蔽日,有时,根本看不清咫尺以外的路,只能凭感觉、靠信心,上下求索,探生命之路,"摸石头过河",努力到达彼岸。现在,我不能说已经胜利。我还在河中继续地"摸石头"。应该说,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每一天,几乎都在过河"摸石头"。生活的河流,最­精­彩的部分不在河面,不是波浪或涟漪,而是沉在河底的、这些看不见的石头,或大或小,或堆积或铺展,或光滑或尖锐。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和难以预料的因素,就蕴藏在这些看不见的、出奇不意的"石头"中间。而每当太阳升起,当我们又开始"过河"的时候,脚底触觉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新鲜的,都需要我们用心对待。而今天,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我会"触摸"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呢?吃过午饭,躺在沙发上小歇,一边在心里默默安排下午要做的事。儿子来电话说,他不回家了,他很累,这个元旦,他想在学校好好休息。我理解他的"累",女朋友不在身边,他的心无法不累。我同意他不回来,虽然是过节,家里需要热闹,可我能够体谅,也颇有同感,有时,用冷清和冷静打发节日,好像更适宜。儿子不回来,下午的一整块时间,我决定把家布置一下,弄出点新年的气氛。我必须学会一个人也要过得有气氛,而且,每一天都应该有气氛--这是我在以后几年中主要的一门"功课"--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心愿往最好处去过,让自己活得有意思、有情趣,一时一刻一分一秒都要有意思、有情趣,只有这么做,"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道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当然,家里的"节日气氛"不靠装灯结彩。我主要想把窗帘换一下。我重视窗帘,也喜欢买各­色­的窗帘,我觉得,家里的那一大块窗帘,就像一幅壁画,有着标志的意义。而变化窗帘的花样、图形、­色­彩,能代表一个时期、一段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爱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我看来,窗,便是家的眼睛和心灵。为迎接2003年,我要把"星星月亮"挂在窗上--那是一幅深蓝底­色­的绒布窗帘,窗帘的图案满是金黄的星星月亮,月亮一个个都有香蕉那么大,围绕月亮的一颗颗五角星,也是夸大的、饱满的。这样,我家的窗就像一块天幕,星星月亮不再遥远,不是可望不可及,星星月亮仿佛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带着有关它们的很多想象和传说,走进我家,充实我的每一天。这样,无论什么时候,我的心都会很满足、很快乐、很滋养、很宽阔,即使儿子有一天走得更久、离我更远,我也不会孤独了。除了星星月亮,还有太阳呢。太阳在我心里,让我时刻都能分享温暖、明亮和希望。这一年我对疾病的抵抗,依靠的就是"温暖、明亮和希望"所给予的力量。真的,这一年里,我反而没有了丝毫的抱怨;真的,这一年里,我的心情最多的是感谢,感谢特殊的生活经历很特殊地改变了我,使我又回到生命的最初,如同一个刚降生的婴儿,一切都在从头学起,因为切除了胃,就连最日常的生活,譬如,吃饭的习惯、方式,都在重新建立。当然,最大的改变,是眼光、是兴趣、是心情,都变成了"婴儿式"的,天真了、单纯了、自然了。挂上星星月亮的窗帘,家里果然换了气氛。我拉上落地的窗帘,打开所有的灯,让无数金黄的星星月亮一起闪烁光芒。我面窗而坐,像坐在静寂的夜空,无言的星星月亮在默默地告诉我:只要懂得去欣赏、去了解、去体悟天地之­精­华,我们的生命就会得到补充、得到启迪、得到升华,生活和生命就不会空虚,我们的心都会是满满的。这时,儿子来电话了,问我在做什么,我反问他:"你打算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么?"儿子说,宿舍里的同学他们都有自己的安排,我马上决定:"我们在徐家汇会合,一起吃顿饭。"这是2002年"最后的晚餐"。虽说,这些天我的胃仍时有灼热感,也担心在外面吃饭不容易消化。但儿子欣然答应,我便立刻动身。一小时后,我们在港汇楼上的一家火锅店里坐定,要了个"大补"的锅底,据说是这家店的特­色­。吃火锅的热气腾腾,也使岁末的"最后的晚餐"给一年的最后时刻打了个圆满的句号。出乎意料的是,2002年的最后一觉竟睡得如此踏实,我的胃令人难以相信地舒坦、平静。我有点惊喜:是那锅"补汤"的作用,还是冥冥的神力,把一切的不适和担心统统地留在了2002年?!一早醒来,已是2003年了。我一骨碌坐起,看窗帘上的星星月亮在晨光中也渐渐隐淡了。起床后,我照例兴冲冲地去绿地晨练。但一站到松树前轻轻闭上眼,我眼前却浮现出去年初Сhā着胃管被推进手术室的情景……我眼眶立刻湿了,大滴的泪珠潸潸而下。我终于闯过了一年。我"一岁"了!&nbsp&nbsp[返回目录]&nbsp&nbsp

55岁的沪上著名女作家陆星儿9月4日晚因病去世

9月4日晚上9点半,作家陈村将1992年的旧作《陆星儿记》,发在读书人聚集的“闲闲书话”论坛上,文章前的一段话是:“谨以此旧作,悼念我的同事、朋友陆星儿女士。她因癌症,于今晚20点30分逝世于上海曙光医院,享年55岁。愿星儿在天之灵安息!”

陆天明:她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奇迹

陆星儿走了。这一消息让哥哥陆天明昨天改火车为飞机,火速飞往上海。“两年半前,星儿动手术的时候已经是胃癌晚期了。医生判了‘死刑’,认为活不过半年。但是她以她的乐观、旺盛的生命力、顽强的意志,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奇迹。在病痛的折磨下,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痛》,出版了一部散文集。本来她还打算写一部长篇的,现在再也不可能了。”在记录着陆星儿与病魔搏斗的日记体散文里,陆星儿曾乐观而坚强地说“开一刀,生个自己”。

让陆天明感到痛心的是,妹妹还年轻,就这么走了。“作为一个女人,她做了女人能做的一切,但却没有得到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一切。”说到这里,电话那头陆天明的声音哽咽,能感觉到,他尽量控制着自己,不哭出声。

五岁父亲就病故后,一直由母亲抚养陆星儿兄妹四个长大成|人。陆天明大陆星儿六岁,“我在黑龙江时,我们一直保持密切的书信往来,我受哥哥的影响很深,我很尊敬他,长兄如父嘛!”当记者希望陆天明能谈谈当年和妹妹通信的情景时,陆天明却不愿意多说,现在想这些,让他难过。陆星儿临终时,送她的有母亲、儿子和许多朋友。她的追悼会日期尚未最后确定。

陈村:陆星儿做了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

陈村的消息见诸论坛后,不少网友表示“震惊”、“哀悼”。网友安娜跟帖说:“陆星儿、黄蓓佳、王安忆、张抗抗———那些年,那些人,那些和着青春的欢笑与眼泪的故事,

今天看来,不见得有多深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但是,它们曾经点亮多少夜行者的前程,温暖多少人的心,也让后来的人,在回望那段历史时,不胜唏噓。愿她在天国安息。”

打电话给在上海的陈村,陈村声音沙哑地说,陆星儿做了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她做事非常低调且努力,认为自己是作家、小说家,就该把作品写得好一些。”陈村说,有时候,他会打电话问问星儿怎么样,最后一次见她是上月上海作协组织10位专业作家到中学生中去座谈那天的午饭时。“我坐在她旁边,当时心里觉得有些不对,但是她不希望我们说那些病痛,所以我也没问,就是随便聊了聊。”没几天,陆星儿就住院了。“我没去医院看她,她不希望朋友们去。我很理解,因为她没有­精­力来招呼我们了。于是,让前去的朋友带去问候。”

同为专业作家的陈村认为,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讲,陆星儿可能没有创作出丰功伟绩的作品,但文学正是因为有她这样认认真真的作家,文学慢慢发展着。“好像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虽然她不是那拿了金牌的运动员,但是她一直认认真真地陪着人家跑,完成自己的文学之路。对于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她真心祝福。”

方方:一个好人就这么走了,很遗憾

在武汉的作家方方,得知陆星儿去世的消息,在电话里感慨良久,叹息声声。“啊?昨天晚上走了?太可惜了!”和陆星儿相识于20年前的方方,自陆星儿生病后,一直不敢问她如何。“她在写作上很努力,也有很多想法,几次出差我们同住一屋,她非常坦率、真诚,而且是个热心人。有一次,她坦率地说,自己写不过王安忆,没有丝毫的嫉妒。”方方说,对于她来说,陆星儿无论写得多写得少,写得好还是写得坏,都没关系,而是觉得一个好人就这么走了,很遗憾。“我们平常的联系也不多,好像是那种神交的朋友,友谊和温暖在心里。”

生命

历程

我把生命用得过狠了

陆星儿1949年11月生于上海,1968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一去10年,1978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30年来,陆星儿塑造了不少女­性­文学形象。两年前,她在切除胃部肿瘤以后仍笔耕不辍,伏案写完她的第6部长篇小说,随后她的第12部中篇小说集《人在水中》面世。

陆星儿生肖属牛。生日那天,儿子送她两幅画,一幅是母牛在田边吃草,一幅是母牛旁边放着一桶桶鲜­奶­。陆星儿曾自喻像牛一样结实耐劳。北大荒十年漫长的知青生活,婚变后单身妈妈的艰辛,都演变成她的七彩人生:“生活把我变成了‘作品’,经历就是财富!”上世纪80年代起,陆星儿的中长篇小说几乎是一年一部。读者们还记得那一部部用理想主义笔调写成的《留给世纪的吻》《­精­神科医生》《呵,青鸟》《遗留在荒原的碑》《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郎平自传》及电影剧本《女足9号》;其中长篇连续剧《我儿我女》获“全国优秀剧本奖”,小说《在同一爿屋顶下》获“上海文学奖”,小说《今天没有太阳》获“十月文学奖”。

“也许是把生命用得过狠了,活活地把自己累成病。现在想来,真是很对不起生命。”陆星儿曾反省说。对于写作,陆星儿认为:“人不能为活而活。写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信念的一部分,更是我生活经历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文/陶澜

喜变——陆星儿生命日记《用力呼吸》

生活中,总会有透不过气的时候,惟一的办法只有用力呼吸。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用力寻找自己,寻找那个躯壳以外的叫做­精­神的东西。

读陆星儿这部日记体散文《用力呼吸》,使我有种灵魂相遇的快感。在追随陆星儿一起用力呼吸时,会听到她的心也在用力呼喊,而且真真切切地听出她喊出什么。

不同经历阅历的人,会从这部《用力呼吸》中听到自己内心久已压抑的呼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