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妹妹把那一袋钱留给店小二就走了。
因为岚妹妹才六岁,根本不懂得花银子。吃两碗面的钱,只需一两已绰绰有余。但那钱袋里的碎银至少有二十多两,店小二一看钱袋上留有血迹,知道这钱非同寻常,暗下里已替岚妹妹存起来,等下次见到这个小姑娘时还给她。
岚妹妹回到祠堂时,不觉已是午时了。打开东房的门,进屋一看,婆婆长发飘飘,那疙瘩脸上气色已好多了。岚妹妹心下高兴,把提匣子放在炕前的案几上,悄悄地掩上门退出来,这就撑着下巴坐在廊檐上,享受着秋后午时的暖阳,那秋风拂来,院中充满了萧索之意。
婆婆说过,需要调养三天的时间。
这三天的时间里,不能把任何人放进婆婆屋里,可见婆婆的休养是极为至关重要的了。岚妹妹到现在还在回想着午歇时分吃的那碗山西刀削面。这时,不觉就嘿嘿地笑了。她为能吃这一碗面而洋溢着天真的笑,因为岚妹妹觉得今日是她最幸福的一天。
有了一阵子,屋里好似有动静,婆婆这就在窗内呼唤道:“——丫头哇!”
岚妹妹乍一听婆婆唤她,惊喜之际赶忙进了屋,给婆婆跪了个安。
婆婆说道:“给你的银两还在?”
岚妹妹如实说道:“留给店小二了。”
婆婆道:“丫头,来,过来,婆婆这就教你怎么用银子。”
岚妹妹走到婆婆跟前,估计婆婆养伤已好些了,心情也自然好些。婆婆这就又从身后拿了一钱袋碎银,倒在手上,用颤抖着的手,指给岚妹妹看,这是多少,可以买什么东西,这又是多少,可以买什么东西,这个可以买一件上好的大毛衣服,这个最大的可以买一辆马车。
岚妹妹点着头已明白,怕婆婆再掐她,只抿着嘴矜持摇曳着,好久才不好意思地微笑起来。
看似微笑,但眼眶里不觉就有了泪。想到这两年来,婆婆在外面每日含辛茹苦出去讨饭。风吹日晒,年复一年。虽然有时候回来的晚一点,岚妹妹已很饿了,但婆婆总而言之对岚妹妹还算不错,只是可惜了那一袋碎银,那袋碎银可是婆婆经了不少有钱人的各种脸色才换回来的!
岚妹妹这就说道:“婆婆,那我还去那家刀削面馆,把那些碎银要回来。”
婆婆扯开嘴角笑了,说道:“不必了,就当是赏钱吧!但丫头可记住,以后外面闯荡,见到穷苦人,真正的穷苦人一定要施舍!这些银子也是好心人施舍给婆婆,婆婆攒起来的。”
岚妹妹哪里知道,婆婆是江湖有名的十四剑娘,要想弄得银子,那随便一出手,可谓囊中取物。但岚妹妹这个年龄还小,婆婆想让这个丫头自幼吃点儿苦,懂得做人的不易。如此的话,丫头以后外出闯荡,自然知道人间冷暖。
岚妹妹本就聪明,现在一经婆婆指点,见婆婆说了半天话已有些倦意,赶紧出了屋,把门掩上,又撑着下巴蹲在廊檐上。
时间也过得真快,转眼已是夕阳西下。
岚妹妹再次进屋,提了装饭的匣子就锁上了东房的门,然后又出了大门,上了锁之后就走出梧桐深巷。
岚妹妹先把那提匣子还给面馆里,那店小二见小姑娘来了,已准备为这个小姑娘要一碗面吃。岚妹妹却说道:“婆婆今晚不想吃面、要吃菜。”
店小二先让这个小姑娘坐在了一张桌处,点了四个热菜,四个凉菜,一碗米饭。
不一会儿,后厨的菜已上全,岚妹妹见桌上这么多菜,诧异道:“——大哥哥,这得需要多少钱呀?”
店小二道:“小姑娘尽管用就是了,这菜还是不要钱。非但不要钱,你那钱还得给你退回去。”说着,已从袖子里把那钱袋掏出来很郑重地放在了岚妹妹面前。
岚妹妹说什么也不肯要,给出去的东西怎么能要回来呢?
摇摇头,说什么也不肯要。
店小二见小姑娘不肯要,只有先收了,又问了岚妹妹几个问题。虽然店小二见岚妹妹乖觉可怜,但并没有坏心眼儿。岚妹妹这么大点人,并不知道江湖、世上的人心叵测、是需要处处留心提防的。
但岚妹妹如实地回答了店小二的问题,说道:“——丫头自记事以来,只知道这个世上对我最好、最亲、最敬的人就是婆婆,其他事丫头不知道。”
店小二不再问,只招呼着岚妹妹尽管吃,岚妹妹给的这些钱,在这店里,至少能吃一个月。岚妹妹吃完饭菜,又为婆婆提了一匣子菜,就又回来了。
当下并无其他事。
婆婆晚上吃完饭之后,把岚妹妹叫进来,让岚妹妹坐在案几上,又开始教起《三字经》。岚妹妹聪明好学,又怕婆婆掐她,自然十分用功。回到自己的屋内,只在炕上默背着,在手心里划着那些字。
如此已过了两天。
这一天已是掌灯时分,秋已凉,就在昨天,婆婆让岚妹妹出去自个儿买入秋之后穿的衣服。岚妹妹就去了“绸缎坊”,进了一家店,买了两件上好的衣服。一件是锦绣内织狐毛衫,一件是猩红白莽披风。
岚妹妹长得本就清奇聪颖,一穿上新毛衫,外面披上猩红披风,在廊檐处,月下那么撑着下巴,当真人见人爱,月见月怜。也不知岚妹妹想些什么?只是看上去更加可爱乖觉。